互联网+,让智慧医疗从云端走向现实

药品配送员用冷链箱配送药品。

操作过程已完成。 本报通讯员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重塑医药卫生管理和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

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阳泉市起步早——基于糖尿病患者可以居家治疗这一特点,2015年,阳泉市在全国首创“互联网+糖尿病”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患者从住院就诊到居家医疗的科学化、精益化管理。2020年,阳泉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互联网+医保门诊大额疾病线上诊疗服务”试点工作,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初步建成“在线家庭专科医生+医药配送+医保报销”的智慧医疗新模式。

【观察】

政策亲民惠民 环境相对滞后 群众就医获得感打折

阳泉市平定县锁簧镇东锁簧村,老史和老伴一前一后在文化广场溜达。

72岁的老史,患糖尿病已25年,一直通过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2018年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术前检查显示,收缩压达180毫米汞柱,舒张压100毫米汞柱。从那以后,老史长期服用的药物增加到每天六七种,每个月都要去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购药。

5年前独生子车祸意外离世,伤痛之下,老史记忆力大不如前,总忘事,干什么都得老伴陪着。从东锁簧到阳泉市城区,乘公交要换两趟车。到了医院,挂号、就诊、缴费、取药,楼上楼下,排队等待,前前后后得好几个小时。73岁的老伴有腿疼的旧疾,不能长时间站立,上下车也不方便。“每次去医院,俺老两口都要发愁好几天。”老史说。

距阳泉市城区近40公里的平定县柏井镇高家掌村,村民大李69岁的母亲患糖尿病也已20余年。去阳泉市一院,要先从村里坐班车到平定县城,再换乘公交车到阳泉市城区,单程至少得一个半小时。“每次陪俺妈去看病买药,都得请一整天假。”在当地务工的大李很无奈。

家住阳泉市城区新华西街的王柏杨,则是另一种烦恼——

一家四口人,三人是慢性病患者:60岁的王柏杨和63岁的老伴都是“糖友”,“糖龄”分别已达20年和16年;81岁的老父亲不仅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还患有脑梗。“每次去医院,俺仨老人互相搀扶,折腾几个小时,离开时,买的药得装好几大包。”王柏杨告诉记者。

2019年11月,根据国家《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要求,我省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两病”(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纳入医保范围,减轻“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阳泉市目前纳入“两病”门诊用药保障范围的参保居民有11万余人。

总人口约142万的阳泉市,目前审批通过的门诊大额疾病患者约7.5万人,年均递增约8000人。全市二级以上定点医疗机构15家,承担全市80%门诊大额疾病患者门诊治疗和用药保障工作,每家定点医疗机构慢病门诊接待量月平均达5000余人次。加上普通门诊、门诊统筹等业务,医疗机构门诊窗口工作日趋紧张,不堪重负,“挂号时间长、候诊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医患交流时间短”成患者吐槽最多问题。

“参保群众在感受国家医保政策亲民惠民的同时,也经受着相对滞后的就医环境,医保改革红利得不到完全释放,群众就医获得感大打折扣。”阳泉市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赵雅莉表示,我国居民就医首选三级甲等医院,大医院人满为患在全国各地成为常态,现状对医保经办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创新】

在线跟踪随访 专业医疗入户 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

1948年建院、前身为晋察冀边区医院的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承担着晋东地区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的三级甲等医院。作为这所具有红色革命血统的“老一辈”医院的管理者,阳泉市一院院长高健康认为,一个优秀的医院管理者,既要懂得医疗规律,还要有科学建树,更要有时刻创新的意识。

阳泉市一院的创新,最早可从高健康担任医院内分泌科负责人兼阳泉市内分泌质控部主任时说起。

“医生拿着患者的病历资料,一页一页翻找患者不同时间检测的血糖数据,总结患者血糖变化规律,这个过程漫长而琐碎,直接导致医生看病效率很低。”阳泉市一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王明艳说,当时科里除了大量普通医生号,还有3位专家医生出门诊,“即便这样,候诊患者依然是每天都排着长龙,有一天科里接诊了180多名患者。”

高健康介绍,这些患者中,大部分是“两病”患者来开药。

住院患者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两病”患者。“内分泌科住院患者中,70%以上是因糖尿病并发症住院的。”

住院糖尿病患者中,仅有9%的患者在内分泌科得到专业化治疗,超过90%的患者由于并发症留在其他相关科室。“患者合并症多,糖尿病管理不规范,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高。”高健康说,这是所有医院共存的糖尿病管理痛点。

2013年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高健康开始和国内内分泌科专家一起,积极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2015年,国内首家权威糖尿病院内一体化管理平台——“医联通”健康管理云平台应运而生。

“住院糖尿病患者每人每天要做7次血糖检测,检测结果以前是护士手工记录,出错不可避免。使用‘医联通’,护士用血糖仪采集信息后,通过蓝牙将数据直接同步到云平台该患者名下,全程不足5秒,而且不会出错。”阳泉市一院内分泌科护士长杜勇洁告诉记者,数据保存在云平台,每位医生都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各自主管患者的信息。

依托“医联通”软件系统,阳泉市一院在全国首创“互联网+”糖尿病全院一体化管理平台,把糖尿病专科医生虚拟前置到在全院不同科室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身边,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协同医疗新模式。

2019年,阳泉市一院启动“医联通”慢病居家舒适化医疗服务,对出院患者及注册患者在线跟踪随访,延伸专业医疗入户,建立医疗和预防高度融合、从住院到居家全流程一体化的慢性病健康服务体系,搭建完整慢性病防控生态。

“‘医联通’的核心意义,在于其解决了‘急慢分治’的医改难题,改变了居家慢性病患者无医疗的现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互联网+’的慢性病居家舒适化医疗新模式。”高健康说,通过“医联通”,在线专科医生和居家慢性病患者建立紧密联系,患者可随时获得与自己疾病相关的专业医疗和预防保障,有助于破解“医防融合”体系建设难题。

健康即防治,防治即健康。从国家2017年到2020年每年下发的关于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可以看出,“医防融合”一直是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医防融合体系的建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依托“互联网+”技术,为群众提供防疫科普、在线咨询、心理疏导、远程会诊、慢病复诊和药品配送等一系列医疗服务,“医联通”慢病居家舒适化医疗服务的功能和作用,也在阳泉市城区以及周边县域范围内得到充分体现。

【突破】

释放改革红利 开展线上服务 打通支付“最后一公里”

时间回溯到2020年9月3日——

15时35分,阳泉市城区居民聂计兰用手机登录微信“医连通糖友”小程序,向阳泉市一院内分泌科医生贾阳发起咨询,线上申请购买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1支和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1支。

15时55分,调休在家的贾阳在手机上查看了聂计兰的咨询和申请,在线下了医嘱订单。

15时57分,该订单在国药山西国康阳泉医药连锁有限公司零售大药房工作人员电脑上审核通过。

当日17时50分,聂计兰在家中收到国康大药房药品配送员用冷链箱送来的药品。

在配送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聂计兰用医保卡支付个人应缴药费部分。整个操作过程便捷顺畅,聂计兰高兴地说:“真是太方便了!感谢政府和医院为患者搭建了这个平台!”

这是2020年8月底正式上线的阳泉市“互联网+医保门诊大额疾病线上诊疗服务”试点工作的第一笔结算业务。

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医保是关键。

《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指出,医疗机构要对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实行公平的医保政策,各地可从门诊慢特病开始,逐步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的范围。

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阳泉也走在前面——2020年5月,阳泉市医疗保障局在阳泉市一院启动“互联网+医保门诊大额疾病线上诊疗服务”试点工作,对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中患有糖尿病合并症、高血压三级极高危,或者同时患有以上两种疾病的门诊大额疾病患者,开展门诊就医购药线上服务。

“依托‘医联通’软件搭建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依托阳泉市一院建设线上就诊试点医院,依托国康零售大药房建设线下配送试点药店。”阳泉市医保局副局长朱风雷介绍,在阳泉市一院前期有效探索的基础上,阳泉着力打通医保支付“最后一公里”,医疗医保全流程服务,高标准搭建一平台一医院一公司的“1+1+1”在线医疗服务系统,为智慧医疗服务精确提供技术、专家、服务三项专业基础保障,实现全闭环运行管理,最大程度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释放医保改革红利。

2020年8月28日,阳泉市医保中心下发《关于我市开展“互联网+医保门诊大额疾病线上服务”项目上线的通知》,阳泉市医保门诊大额疾病业务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在阳泉市一院,记者详细了解了“医联通”。

该平台有三个端口,分别是患者端、医生端和配送端;患者端通过微信“医连通糖友”小程序登录,三个端口信息交互共享。患者将自己的相关有效数据传输到平台。平台结合患者身体指标、病程等因素,科学配给医疗资源,在线安排接诊医生。医生通过研判接收到的数据,在线指导患者和开具处方。药品配送人员送药上门时随身携带电脑、移动Wi-Fi、读卡器,为患者在家刷医保卡支付提供便利。

【展望】

缓解门诊压力 避免交叉感染 保障医保基金安全

家住阳泉市郊区的王女士患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55岁的她很难做到对自身身体数据进行准确监测。如今,除了她自己,家人也能通过亲情账号登录微信“医连通糖友”小程序,帮她记录上传身体数据,再根据医生线上开的处方购药。“一般上午下单,当日下午就能收到药,方便快捷,省时省力。”王女士说。

老史已在线上买了两次药,药品配送员刘晓宁和马文陆耐心细致地教会老史老伴线上购药的方法和步骤,古稀之年的老两口再也不用每月跑一趟医院了。老人开心地说:“这个办法真是好,给咱老百姓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尤其是对俺们这些行动不方便的老年患者来说,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王柏杨再不用搀着耄耋之年的父亲大包小包往家里背药,大李也不用因为陪母亲去医院而每个月都请假了。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阳泉市符合条件的门诊大额疾病患者在“医联通”线上运行平台备案2021人,线上可供选择医生119人,通过“互联网+医保门诊大额疾病线上诊疗服务”共计办理业务1919人次,定点药店工作人员实际上门配送药品1881次,涉及门诊费用90.89万元,医保基金支付54.85万元。全市“互联网+医保门诊大额疾病线上诊疗服务”试点工作成效开始显现。

“阳泉市‘两病’患者约占全市门诊大额疾病患者的40%。开展‘互联网+医保门诊大额疾病线上诊疗服务’,可大幅减少去医院就诊患者数量,缓解门诊窗口接诊压力。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家庭专科医生在线医疗服务,线下完成药品配送到家和费用即时结算,既便捷高效,还能有效避免疫情防控期间到医院就诊引起的交叉感染。”朱风雷说,“互联网+医疗”服务在全力控制疫情传播风险、扎实推进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医改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长期性改革任务。朱风雷表示,“互联网+医保门诊大额疾病线上诊疗服务”试点工作,是居家舒适化医疗保障服务的积极尝试,也是推进“三医联动”的有益探索。

在高健康看来,“互联网+医保门诊大额疾病线上诊疗服务”更大的意义在于“医联通”平台庞大而真实的数据。“第一版‘医联通’系统最多时全国有270多家医院使用,目前还有四五十家医院用,有22万名注册患者,患者血糖数据总计有100多万条。阳泉市一院目前使用的是第三版‘医联通’,截至2021年1月17日16:30,累计服务患者70799人,门诊慢性病注册患者5989人,光患者血糖数据,总计就有500多万条。”

慢性病形成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其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高健康认为,这些记录患者真实生活背景下各项身体指标的数据,使患者从住院就诊到居家医疗都能达到全流程疾病精益化管理的同时,也为保障医保基金安全、加强基金监管提供技术上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管好用好医保资金、维护群众医疗保障合法权益有着积极意义。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国务院常务会议2020年12月通过的《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确定了医保部门、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员等的权责,要求对医保基金加强监管和社会监督,管好用好医保资金,维护群众医疗保障合法权益。

“目前全国医保对居家慢性病患者医保支付没有监管手段。‘医联通’后台形成的医疗数据、药品数据、费用数据,正是医保所需要的监管数据。可以说,‘医联通’平台帮助阳泉市医保局初步建立了对门诊慢性病的动态可视化监管,这在全国也属首创。”高健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