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昔日“穷乡僻壤” 今日“世外桃源”

图片
西刘村位于崇信县新窑镇西部大山深处,地处甘陕两省交界地区,距镇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辖4社164户664人,有党员34人,总耕地面积6397亩。以前的西刘村群众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山泉水,走的是泥泞路,是全镇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如今走进西刘村,放眼望去,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依山傍水的村庄干净整洁、幽静美丽,一排排新建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加固修缮的“三五九旅”宿营地焕然一新,招商建办的绿源美生态苑廊亭、蒙古包、观景台、跑马场等娱乐设施不断完善。这个一无矿产资源、二不毗邻城镇的小山村,是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呢?
图片
“有村党支部做靠山,我们就有信心摘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村民王小霞铿锵有力地说。
近年来,镇、村结合全面推行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和支书、主任“一肩挑”,通过“公推直选”,把在村内威望高、善于做群众工作、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赵建荣和任进士选进村“两委”班子,并由赵建荣担任党支部书记。
“新班子组建后,先后提出“四个”坚持,建立推行“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深入落实“进门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把椅子、一杯水、一个满意答复”“五个一”工作机制,规范落实“四议两公开”“双述双评”等制度,有效提升了村班子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能力。”村党支部书记赵建荣说到。
班子强了,基础牢了,但群众的日子过的还是很艰难。村“两委”成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村党支部书记赵建荣认为,斩穷根、换新颜、奔小康,必须积极培育富民产业、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村党支部按照党建统领促发展的要求,探索推行了‘支部+合作社+互助资金协会+党员大户+农户’的发展新模式,广泛开展‘1+1+3’党员帮带活动主,组织18名‘三个带头人’联系帮带贫困户54户,实现了户均养牛1头,核桃园3亩,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村党支部书记赵建荣说。
图片
思路一变天地宽。村党支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党员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在充分挖掘资源禀赋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发达地区发展村集体经济先进经验,争取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35万元,建成了40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站1座,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小试牛刀后,村党支部把发展的目光放在了荒山、荒地、荒水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上。牵头成立了和顺红牛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进行技术指导,聘请养殖专家现场授课,让养殖户学习相关养殖知识,协调解决贫困户养殖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养牛80多头,13户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年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00元。
2018年,在帮扶单位市委组织部的协调下,村干部和部分致富带头人赴贵州六盘水考察学习了农村“三变”改革经验。回来后,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征求上级部门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决定因地制宜,牵手外来资本,实行资源开发型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西刘村独特的资源优势,很快吸引来了客商来投资。当年,村党支部招商引进了绿源美生态文化公司,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鼓励支持农户入股绿源美家庭农场,带动群众发展旅游产业。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村党支部积极拓展群众致富渠道,组织44户贫困户入股和顺红牛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分红近8万元;为15户贫困户落实互助担保贷款75万元,统一入股县农投公司,户均每年保底分红2000元。
图片
村党支部抢抓推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机遇,按照建设“生态西刘、红色西刘、美丽西刘”目标定位,聘请专业公司编制了村级建设规划。先后投资300万元,实施了风貌改造和景观带建设工程,改造危房144户、易地扶贫搬迁27户;硬化道路2.7公里,砂化道路5公里,硬化巷道5250平方米,拓宽铺油赤陇路西刘段8公里,修建便民桥2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20盏,修建垃圾台5个;建成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文化广场、乡村舞台各1处。
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六大行动”,拆除乱搭乱建17户55间,新建卫生公厕1座,卫生改厕60户。建成了“三五九旅”红色文化遗址展馆,充分挖掘“十阳经”锣鼓表演、“打麻鞭”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梁走唱”等民俗文化资源,建立党性教育品牌,打造红色教育示范阵地。
如今的西刘村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动人画卷。2018年以来先后被命名或评为“国家森林乡村”“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最美平凉旅游乡村”。
从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到全面振兴的新农村,西刘村牢牢抓住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重大政策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的旅游产业带动、光伏发电、项目扶持等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
图片
来源:甘肃农民报
作者:县融媒体中心/郑   娟
审核:县融媒体中心/吴文斌
编辑:县融媒体中心/关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