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整顿·学先进】铁肩担正义 忠诚铸检魂——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先进事迹

走进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宽敞明亮的大厅,“高点定位、自加压力、务实创新、负重奋进、追求卓越”二十个金色的大字分外醒目。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黄林告诉记者,这是“南检精神”,是南检的魂。每位入职新人来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二十个字牢记于心。

作为检察机关,南明区人民检察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扬“高点定位、自加压力、务实创新、负重奋进、追求卓越”的“南检精神”,认真履职、服务群众,不断创造检察工作新业绩。

近两年来,全国省、市、区各政法有关单位200余批次,近2000人陆续到南明区人民检察院考察交流,许多可复制的“南检经验”得到广泛认同和推广。

数据赋能打造“指尖上的检察院”

2019年10月10日,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里的“随手拍”举报平台收到市民举报,称云关乡富源中路南苑小区后山存在滥伐林木、开垦林地的情况。根据照片线索,该院第五检察部检察官立即赶到事发现场,对举报线索进行核实,确定了线索的真实性,并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对事发区域进行了取证工作。

承办案件的检察官办案组认为,南明区云关乡富源中路南苑小区后山存在滥伐林木、开垦林地的情况,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于是立即向云关乡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云关乡政府对其辖区内的森林资源保护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乡政府收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对相关情况展开核实,对相关当事人开展了普法宣传和教育,并对被砍伐的约2亩荒地补植树苗100余株,撒播草种,被开垦的荒山植被绿化已得到恢复。

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官方微信公益诉讼举报平台“随手拍”是该院扩大公益诉讼工作的社会认知度,依靠社会力量,拓宽公共利益领域法律监督渠道的便民举措,也是检察机关以智慧检务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的创新之举。

据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梁琼辉介绍,“随手拍”功能是该院打造“指尖上的检察院”的重要内容,属于智慧服务系统板块。利用该平台,群众可通过上传照片、文字、语音等方式,针对相关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实时在线举报,平台会自动定位举报地点,锁定违法犯罪场所并推送到侦察无人机的导航,进行调查取证,并即时传输调查证据到移动工作终端,提升办案效率和质量。

自2018年5月,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开通“随手拍”功能以来,共受理举报线索190件,符合公益诉讼案件的线索115件,立案11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89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17年以来,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强化大数据思维,加强大数据应用,不断探索“互联网+检务服务”的工作机制,开发建设了智慧办案、智慧监督、智慧服务三大系统,着力打造“指尖上的检察院”。

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打造的智慧办案系统、智慧监督系统、智慧服务系统不仅有效提高了办案效率,也为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打造的“三大系统”也各有千秋。

通过智慧办案系统,可以帮助案件承办人对案件进行实体分析,并制作阅卷笔录、分析报告、量刑建议书等。在分析中发现案件证据不足或者缺乏关键证据时,系统会向案件承办人发出风险提示;与看守所、法院加密联网,实现远程视频审讯、开庭,并通过搭建的智能语音转写系统、远程签名捺印系统,做到同步录音录像、自行生成笔录。

通过智慧监督系统,可以动态监督检务人员、动态监督管控对象、动态监测案件舆情。如利用舆情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全网监测网络舆情,实时捕捉在办案件的舆情动态,并及时推送给办案人员应对处理。

通过智慧服务系统,群众只要一部手机,即可获得优质的检察服务,及时解决群众申诉、投诉、上访等问题。“我们开发的南检为民APP包含60余项服务内容和本地方言语音助手,有效地实现司法为民。”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杜文娟说,她们还利用智慧服务系统,开展在线普法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群众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强化廉洁自律、遵纪守法意识。

法治教育从未成年人抓起

2013年,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在润语工作室内开辟远程法治宣讲台,通过网络给学生上法治课,足不出院完成法治宣讲,拉开了远程法治宣讲探索的序幕。

2017年,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将远程法治宣讲台改版升级,独立开辟区域设立“润语云宣教室”,实现一次法治宣讲即可辐射全辖区的学校,一次法治宣讲可以实现全程双向可视可互动的教学效果。

2018年年底,南明区人民检察院推出了“1+1+1法治副校长”的工作模式,包括检察长、副检察长在内共58名员额检察官和检察官助理等受聘为全区各中小学法治副校长。“1+1+1”法治进校园模式,第一个“1”表示一堂课,即法治副校长每学期至少要给所聘任的学校上一堂法治课;第二个“1”表示一次听取会,即法治副校长需要参与受聘学校的校务会,至少听取一次校方关于学生行为倾向、校内外安全、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搜集可以提起涉及未成年人的公益诉讼线索;第三个“1”表示一个反馈,即法治副校长听取校方的意见和建议后,及时研判,协助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完善校园管理制度,必要时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处理,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校方。

2019年,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与区教育局签订了利用大数据系统开展远程法治课堂的协议,有计划有安排的将法治教育在辖区中小学推广。远程法治宣教系统,极大的提高了法治宣讲的效率,提高了宣讲的覆盖面,补足了“走路式”法治宣讲的不足。

2020年10月19日,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建立的未成年人警示教育基地投入使用。该基地着重从多角度全面展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原因、特点等,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从小种下法治的种子,树立法治思维。

2020年11月30日,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与南明区甲秀高级中学联合建立检察官职业体验基地,将学生法治教育模式由灌输式学习转换为沉浸式体验学习,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法治的热情和积极性……一项项举措,体现了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对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事业的用心贴心爱心。

法治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关爱未成年人,就是关爱国家未来。一直以来,为增进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南明区人民检察院不断努力着。

“未成年人有着自身的特点,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毒害,走上犯罪道路。因此提高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杜文娟说,“法治教育从未成年人抓起,让法治意识在未成年心底生根发芽以此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为社会治安管理,国民法治意识的建立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今后,我院将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事业建设,为普法教育贡献检察力量。”

以文化之魂铸造检察匠心

在南明区人民检察院,黄林指着其中一棵树笑呵呵地说:“这棵是我的‘爱院树’,长得可好了。”

何为“爱院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原来,在南明区检察院“两房”(办公办案及技术用房)落成之前,大家就自发找来了一些苗木想种植在院内,黄林知道此事后颇有感触。来到南检工作的人就像树一样把根深深地

扎在了这里,这不仅是干警的爱院奉献之情,也是南检人的归属。于是,南检花圃里的各种树木就都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爱院树”。他们是新时代检察人,以南检为荣,他们像“爱院树”那样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地。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培养人、塑造人、教育人、激励人、挽救人,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也是南明区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现。

在文化建设上,南明区检察院提出了“政治建检、班子树检、业务立检、机制活检、科技强检、素质兴检、文化育检”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和充实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在建设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和谐文化、素质文化和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全院范围内积极营造了“团结有力、激情拼搏、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检察工作,带动了队伍建设,使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各项检察工作稳步推进。

在理念文化打造上,南明区检察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检察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积极培育和弘扬“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通过抓教育,使干警法律监督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和检察队伍形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在环境文化打造上,南明区检察院建立电子阅览室、图书屋、检察官学习园地等文化学习阵地,为干警不断“充电”提供场所。简洁大气的院史馆,成为每名新干警入院的“第一个课堂”,提升干警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和谐文化打造上,南明区检察院贴近检察实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每年制定开展文体活动的计划,做到月月有活动。先后开展了登山、拓展训练、文艺汇演、篮球比赛等文体活动,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运动会,积极培养干警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在素质文化打造上,南明区检察院坚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检察院,采取多种形式、载体和平台教育引导干警,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使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科技文化打造上,南明区检察院坚持开拓创新,科学管理,用机制制度管人管事,实现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的基础上,转变观念,面对大数据发展的机遇,迎难而上。以电子检务工程为抓手,强化大数据思维,大力培养干警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全面推进了大数据的应用和“智慧检务”建设,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

南明区人民检察院始终以文化凝聚检察力量,铸造检察匠心。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未来的日子,“南检人”将在“以德为本,修身为上;以人为本,修和为上;以勤为本,修业为上”的南检文化氛围中,继续谱写检察工作新篇章。

来源/贵阳市委政法委 编辑/周晓艳

审核/曹钦永 终审/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