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书画家杨晓学:翰墨为缘写春秋

民间书画家杨晓学:翰墨为缘写春秋
新天水记者 张文都
书画创作没有捷径,要想在艺术创作上有所造诣,只有从生活的“富矿”中汲取素材,刻苦研习,勤学苦练,博采众长,才能玉琢成器,创作出具有时代气息和旺盛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图片
麦积区中滩镇陈大村,有一位自幼钟情书画艺术创作的老人,在50多年的时光里,他潜心研习,笔耕不辍,坚持临摹写生,专攻国画花鸟和山水画,同时,以王羲之、赵孟頫、黄庭坚为主体,在书山墨海中耕耘。他身在农村,默默守着初心,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成为一位民间德艺双馨的佼佼者。
图片
3月31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者见到这位纯朴敦厚的老人。今年71岁的杨晓学,中等个,身着一身藏蓝色的中山服,腰板挺直,精神矍铄,多年浸染墨香的原因,杨晓学老人身上散发着一股书卷气,目光中透着睿智与坚毅。
走进老人的画室,俨然走进了文化作品的“大观园”。偌大的工作室挂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让人目不暇接。一幅幅山水画中,逶迤的山岭、流动的瀑布、缥缈的云雾、浮动的云影,显得影影绰绰,气势磅礴,热烈明快的色彩,质朴不俗的笔法,令人有种身临其境身在画中游的感觉。
说话间,杨晓学气定神闲地润丹弄青,寥寥几笔,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跃然纸上。沉思片刻,率性提笔,笔走龙蛇间,一幅沉稳苍劲、遵劲流畅的行书已完成。看着老人写字,皆是信手拈来,一气呵成,笔法的刚健浑朴,正是老人几十年潜心研习功力的渲泄。
说起杨晓学老人痴迷书画的创作生涯,老人回忆起小时候学习画画的生活点滴。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家境贫寒,上高中时,他跟随民间艺人学习画窗花,天资聪慧的他一学就会,成为邻里坊间画窗花的高手。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贴补家用,杨晓学经常去集市上卖窗花。
“进入腊月,3元钱买一沓纸,画的窗花就能卖12元,十几天时间能挣200多元,就可以过一个‘肥年’!”杨晓学说,在当时娶媳妇的彩礼钱才200多元,那个年代的钱可“金贵”哩!
随着书画的日益精进,杨晓学从画“小窗格”窗花转向“大布局”的画中堂、写对联,是他创作水平的一次大飞跃。“七十年代,一次集市上,我背了一背篓字画,甘泉镇的一个村干部看上我的字画,给全村人以一幅3元卖了,一百多幅字画挣了300多元。”说起往事,杨晓学老人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幸福感。
图片
1979年开始,杨晓学开始在当时的天水县文化馆工作,1982年借调至麦积区中滩镇文化馆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坚持不懈,刻苦研习书画艺术,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尤其擅长梅、兰、竹、菊。国画师学王雪涛、孙奇峰、郑板桥等名家大作,他的画作既承古法又有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杨晓学通过特有的审美情趣、独特的艺术视觉,传达出生活之美,他扎根乡间,没有停止追寻艺术创作的脚步,正如杨晓学所说:“学习书画,应当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浸润书画墨香,可以锻炼身体,陶冶情操,也是老有所乐!”
多年的辛勤付出,收获的是精神的慰藉。1992年,杨晓学参加全国第一、二届“红军杯”书画大赛获一等奖;1993年参加“八卦杯”国际书画大赛获优秀奖;1998年参加甘肃省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获优秀奖;1999年参加“中国艺术家优秀书画展”获佳作奖;2006年被甘肃省文化人事部门评为副高级书画艺术师。
杨晓学说,艺术源于生活,农村乡野的千姿百态,生活的美好瞬间,都是他创作的动力和源泉。幽兰君子性,虚竹学士风。一位心地清净、根植民间的书画家,几十年来,杨晓学竭力给自己营造一方精神家园,苦心钻研书画艺术,擘画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