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边关,乾坤天地——从明信片上的偏关讲起

我珍藏着一张中国邮政明信片《明・长城偏关》,她是由山西省邮资票品局于1998年发行,杨文涛设计,徐滨摄影的。城门洞深邃,别有洞天。上书胡富国题“偏頭関”匾额。“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明 . 何乔新《偏头关》)

偏头关

“偏关”是张古朴典雅的名片。

她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生活,龙山文化遗址吴城、美稷城等是佐证;她古为林胡、楼烦地,春秋归晋;赵武灵王取其地置儋林郡;唐尉迟敬德曾往来戍边建九龙寺;北汉天会元年始名偏头寨;元代升寨为偏头关;明为九边重镇,“永镇边陲”“黄河曲曲涛西下,紫塞隆隆障北环。”(明 . 崔镛《偏头关》);清雍正三年置县;她地势“东仰西伏,似人首之偏隆”而得名;她为“三关首镇”(偏头关、雁门关、宁武关称外三关)、“晋北锁钥”;著名的杨家将曾在此抵御契丹,威震边关,家喻户晓。

文笔凌霄宝塔

“偏关”是张钟灵毓秀的名片。

她长城与黄河在这握手,内外长城在此相会。长城沿线三里一墩、五里一台、二十里一堡,墩台多达千余座。“山川之表里环拱,营堡之星罗棋布”。黄河流经县境32公里,80公里“关河”象条玉带飘拂。她境内长城蜿蜒,六道明长城再加秦、北魏、北齐长城,总长近500公里,现保存完好的有126公里,闻名华夏 ;现有关7座,堡29座,烽火台247座,敌台100座,马面214座,堪称“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为省级重点文物。

偏关东40公里的老营堡是“中华长城第一堡”,有“生铁铸成老营堡”之说。老营东10公里有贾堡,是偏关的“东大门”;偏关西约18公里有桦林堡,是偏关的“西大门”。

明长城

偏关地下长城显神威。1968年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历时13年,在水泉营鸿门口的长城要塞(鸿门口曾是明朝隆庆议和开放的互市口岸),修筑地下长城近万米,主体是用明长城砖垒砌的,它成为现存全国最大的战备地道。

偏关城周围有九条山梁环抱,仿佛九龙起伏环绕。在唐代有九龙山之称,明代有“九龙戏金盆”之誉,那偏关便成了这个“金盆”里的璀璨明珠。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老牛湾

“偏关”是张文化厚重的名片。

她集黄河华夏文化、长城边塞文化和西口商业文化为一炉。她辐射着中华民族的执著、勤劳和勇敢;积淀了炎黄子孙的爱和、卫国和智慧。长城和黄河惠民于“精、气、神”,她是偏关的脊梁和血液。她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腥风。尽管长城已为历史陈迹,很多已风蚀、坍毁,但我们能从她的每块砖石感悟到民族的灵魂 :追求、责任和信仰。

穿越长城,亲近黄河。闻名天下黄河第一湾 : 太极八卦图发源地“乾坤湾”;长城与黄河握手的老牛湾,同心系出巨大的“中国结”。 我盛赞造化之奇妙,撰联一副 :

乾坤湾

神牛开河,伏羲画卦,老牛湾,乾坤湾,湾湾呼应;

大禹治水,昭君出关,黄河手,长城手,手手相牵。

万里长城至老牛湾转弯南下,与黄河并行三十二公里,到达寺沟,这景观何其雄伟壮美。

偏关遗存文物较多 : 有唐代的隆岗寺,元代的护宁寺,明代的白龙殿、万佛洞、白衣殿、财神阁和文昌阁等;还有明代的文笔塔、偏头关楼、护城楼和钟鼓楼等。当然这些古建遗存历代均有修缮。

偏关农民“非遗踢鼓秧歌”京城32届龙潭庙会摘金

在偏关拍摄过的影视有《啊!摇篮》《回娘家》《天网》《野狐峪》《杏花三月天》等。

她文化灿烂。有晋剧、北路梆子、道情、二人台、民歌等,有剪纸、面塑、刺绣、花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踢鼓子秧歌”既粗犷豪放,又细腻古朴。非遗传承人偏关贾堡孙密栓,曾在北京第32届龙潭庙会上表演“踢鼓子秧歌”摘取金奖。

拾518级“文星肯登”,摘文星魁冠 ;徜徉“文笔公园”,赏“明11层八角楼阁砖石空心文笔凌霄雁塔”,沐文气浩然 ;游“同乐园”,令人心旷神怡。

杨家川峡谷

“偏关”是张民俗淳朴的名片。

据《偏关志》“风俗之朴实勤俭,人物之发强刚毅”。“神牛犁河”的老牛湾是明代重要军事古堡,是黄河入晋第一村,是长城与黄河握手之地,是著名的“摄影写生基地”,是国际溜冰天然赛场(长达40多公里的高峡平湖) 。它2015年荣获“中国最美村镇”称号,被誉为“石头民俗博物馆”。它坐落在黄河岸边突兀的山岗上,古堡地势险要。村北悬崖峭壁,毗邻内蒙清水河 ;村西“晋蒙黄河大峡谷”,滔滔黃河相隔准格尔,是一个鸡鸣三市之地。堡中随处石窑石檐石院墙,石碾石磨石杵石臼,石人石仓石柜,石碑石狮石锁,真谓“俯拾即石”。

黄河风情,韵味无穷。万家寨引黄福晋,吊桥飞架,深峡平湖,帆影点点,鱼翔鸟鸣,不愧黄河明珠。

引黄公路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闭关“锈锁”。“偏关”这张名片更因万家寨而闻名。十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敕旨钦命龙华盛会”即“万人会”,让明“抗倭英雄”“兵部尚书”万世德芳名远播。此时我目睹珍藏的“偏关龙华盛会四百年纪念”景德镇青花瓷瓶,更珍视“偏关”这张名片了。

全国大众速滑赛事

“偏关”是张需珍视的名片。

现在偏关还不殷富,这张名片也不够闻名。曾几何时一些人歪传联合国环境署官员之话“这地方不适合人类生存”。然而在我眼里,她虽称不上“大家闺秀”,也算得“小家碧玉”吧 ! 因此我们偏关人有责任珍爱、美绘和宣传“偏关”这张名片。这时,我仿佛听到悠扬的击鼓撞钟声,这是从偏关主大街中央的“钟鼓楼”传来的。“钟鼓楼”建于明正统11年,经嘉靖17年增高,康熙48年重修。门洞高跨中大街,上建两层楼阁,歇山顶三间。它雄伟壮观,在明清时是向关城击鼓撞钟统一报时之所 。

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王艾甫先生,钟情于“偏关钟鼓楼”。1997年国庆期间,我在太原特意去文庙收藏市场,把“偏关钟鼓楼”的摄影照片呈送给他。我临走时,王先生还惠赠了我1997年10月1日出版的《中国艺术报・中国收藏》的创刊号彩报,做为纪念 。

钟鼓楼

何谓“偏关”这张名片的最美景观呢 ?是偏关人民 !

偏关小流域治理被誉为“晋西北一块绿色地毯”;如今她境内的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绿色电波,送入千家万户。偏关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晋绥边特委在此成立,它还是绥蒙首府所在地。“偏清支队”曾活跃在长城内外,抗敌卫国,名扬晋绥大地。像抗日忠魂梁雷(当时为偏关县长,他和姚雪垠是好友),巾帼英雄李林,血洒塞北的王作舟等。1993年7月1日,年逾七旬的人民记者、新华社前社长穆青专程千里来偏关以毕半个多世纪的夙愿,缅怀他中学恩师、革命的启蒙老师梁雷,写下了《泪洒偏关》的纪念长文,这已传为佳话。

县委书记王源身着迷彩为北京游客导游解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乔石和邹家华等曾来偏关视察,胡耀邦同志还将日本友人赠送的石英钟转赠给偏关实验小学,以此勉励老区少年儿童惜阴勤学。

“长城1号”“黄河1号”旅游公路,像飘拂的两条金丝带,必将连结着四海宾朋,来观赏边塞长城文化和黄河文化的靓丽景观,这必将助力偏关的辉煌明天。

我们要弘扬偏关精神和偏关文化,为这张名片增姿添彩,让她闻名遐迩。

来源:偏关老乡俱乐部

原标题:刘俊散文:珍视“偏关”这张名片

你若喜欢,可点在看分享行走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