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近代革命风暴中的内蒙古和蒙古人

鸦片战争爆发后,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陷入了统治危机。与此同时,伴随着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传入,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对“外国”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
图片
清末出现的时局图(你能认出几个列强国家)
到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对清朝统治阶级感到绝望的汉族革命主义者们,为了达成其“彻底革命”的目的,主张“排满”,并否定“满汉一体”论。“华夷之辨”的传统理论,大有“死灰复燃”之势。
革命早期的孙中山,可谓“仇满”的先驱。1894年成立兴中会时,他便以朱元璋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作为自己的政治纲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更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将“鞑虏”的范围,从“满人”扩展到了“满、蒙、藏、回(信仰伊斯兰教的诸族)”等北方少数民族。
图片
孙中山于1905年提出的政治纲领中,前两句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鉴于此,最先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梁启超,意识到了这种极端思想的危险性。他明确反对“排满”的“小民族主义”,提倡“合满”的“大民族主义”主张。
图片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伴随着民国的建立和汉族军阀势力的崛起,内外蒙古地区的蒙古族王公、精英知识分子们的“国家意识”,有了微妙的变化,民族意识也开始“觉醒”。
一些顽固守旧的王公精英,坚决抵抗“共和”,维护清朝。当然,也有不少开明的王公精英们,主张向开明的汉官学习,并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变革主张,推动了蒙古“近代化”的进程。
喀喇沁右旗札萨克郡王贡桑诺尔布,在该旗推行“新政”,进行多方面改革。贡桑诺尔布认为,“西欧的英、法、德、美等新兴国家,前后改革了陈腐旧制,从而形成了现今的列强,我们蒙古民族因为仍然存在腐败的制度,就变得愈发软弱无能”。
图片
贡桑诺尔布(1872—1931)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即喀喇沁右翼旗)世袭札萨克亲王,兼卓索图盟盟长
他还以日本为例,展开阐述道:“日本等西方民族与蒙古民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随着时代的演变’,都会‘由落后逐渐走向文明’的”;“……日本是一个东海岛国,在他们英明皇帝明治时代,周游各国,变法维新,振兴工业,数十年间,国富民强,比我们清朝这样一个大国还要强盛得多,和西方列强并驾齐驱”。
贡桑诺尔布开出的“民族复兴”的药方,是“先进的教育”。在他看来,日本的国富民强,是因为全体民众受到了“教育”。
图片
贡桑诺尔布雕像
哲里木盟科左前旗科尔沁郡王(即宾图王)棍楚克苏隆,在“北京贵族子弟学校”就读期间,深受康有为、梁启超新政思想的影响,主张维新主义。他认为,民族复兴需要做到四点:“取缔宗教、以祛迷信;振兴教育、以开民智;训练蒙兵、以固边圉;择地开垦、以筹生计。”
蒙古族知识分子罗卜桑却丹,主张向西方“寻求真理”。他认为,要想改变蒙古民族贫穷落后的现实,需要大力发展蒙古文化教育,改变传统游牧经济经营模式。
图片
罗布桑却丹(1883—?),近代蒙古族哲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
与此同时,以蒙古王公精英们为代表的蒙古族人的“民族意识”迅速“觉醒”。其中心思想包括了捍卫“祖先的传统”,重拾祖先辉煌的历史记忆,对土地与民族文化的认同、继承和守护等等。
近代蒙古族最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尹湛纳希,在史学研究上,强调尊重历史真实,主张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他批评明朝校订、批注南宋朱熹《通鉴纲目》的史官:“信口开河,随心所欲诋毁蒙古人,任意篡改《通鉴纲目》之原意,诋毁这部正史使其失去真谛”;“变成了充满泼妇骂街的东西,达到了歪曲事实的顶点”;”从他们的嫉妒之心和小人的偏心出发,任意诋毁正史的大罪’”。
图片
尹湛纳希,清末蒙古族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小说家
对“真实历史”的强调,是蒙古族知识分子塑造“民族意识”的重要手段。譬如20世纪最极端保守的“大蒙古主义”者德王,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己任。
他以成吉思汗第三十世孙自居,宣称要继承先祖“成吉思汗之业绩”,振兴统治整个蒙古。1940年8月,在张家口举行的“蒙古王公会议”通过的纲领的第一条,就是 “缅怀太祖之伟业及发扬其传统精神,谋求民族之复兴”。
图片
德王(1902—1966),内蒙古王公,主张内蒙古独立
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各省接连起义,并纷纷通电宣告“独立”。面对清朝大厦将倾的局势,受到皇室恩宠的蒙古王公精英们,为了挽救清朝而不断奔波。
图片
近时王公大臣合影(清宣统三年七月二十五日),前排左一为贡桑诺尔布
1911年12月24日,在那彦图、贡桑诺尔布、博迪苏等驻京蒙古王公的主持下,成立了“蒙古王公联合会”。“联合会”成立不久,由那彦图、贡桑诺尔布、多尔济帕拉穆、博迪苏4人牵头,内外蒙古24名显赫王公世爵署名,以“蒙古全体代表”的名义,致函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表示内外蒙古仍然忠于清朝,要求袁世凯不要向南方革命党让步。
与此同时,驻京蒙古王公还以“内外蒙古十盟部一百三十五旗”的名义,由科尔沁图什业图、达尔罕、卓里克图三亲王及喀尔喀三汗并赛音诺颜亲王等联合署名,致电当时南北议和的民军代表伍廷芳,表示维护清朝、反对共和、攻击革命党人是“狭隘民族主义”。
图片
武昌起义爆发
得注意的是,由隆裕太后主持召开的一系列 “御前会议”中,除了皇室近支王公、袁世凯或其代表以外,还有那彦图等几个蒙古王公中的主要人物。
当袁世凯内阁代表提出“在天津另组临时统一政府”时,遭到了“满、蒙的王公亲贵的一致反对”。蒙古王公们认为:....若以中国国体而论,本宜于君主,而不宜于民主。惟今日全国人心既皆坚持共和,且各亲贵亦多赞成此事,我辈又何所用其反对。今惟全听御前会议如何解决,如决定共和,我蒙古自无不加入大共和国家……
图片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在清朝大势已去的同时,民国政府的政治纲领也做出了调整,即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修正为“五族共和”。另外,孙中山、伍廷芳等人分别致电蒙古王公,晓以“五族共和之大义”,规劝他们拥护民国。
譬如1912年1月28日,孙中山亲自致电贡王、那王等蒙古王公,阐明五族共和之真谛,规劝“通告蒙古同胞,戮力一心,共图大计……勿误会而偾事; 并请速举代表来宁,参议政要,不胜厚望”。
图片
“五族共和”成为了民国的共识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大肆拉拢蒙古王公。以阿穆尔灵圭和那彦图为首的蒙古王公,逐渐成为了蒙古王公精英在民国政府中的主要代表。
阿穆尔灵圭仍然充任“专办蒙旗事宜”职衔,并于1912 年10 月代表北京政府出席了在长春召开的“哲里木盟十旗王公公议”;那彦图于1912年6月,受任乌里雅苏台将军,拟代表北京政府赴库伦谈判取消“独立”。
二人还分别被拥护袁世凯的进步党推举为名誉理事或理事,不间断地充任各种名目的参议员、议员、参政等职务。
图片
阿穆尔灵圭(左)和那彦图(右)
不过,还有不少蒙古王公精英们,主张“独立”。11月30日,在俄国的支持下,外蒙古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在库伦宣布“独立”,成立“大蒙古国”。这对当时新生的民国政权而言,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图片
八世哲布尊丹巴
不少内蒙古地区的王公精英们,也纷纷响应“独立”。甚至连贡桑诺尔布和棍楚克苏隆等人,也被卷入“独立”的风潮。1912年初,贡桑诺尔布和棍楚克苏隆,曾先后与俄国和日本势力有所联系,并同日本签订了借款和购买武器的合同。不过,二人策动的“独立”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
后来,贡桑诺尔布接受袁世凯的邀请,赴京担任了民国政府蒙藏事务局总裁,开始了新的政治生涯;而棍楚克苏隆没有接受袁世凯加官晋爵的引诱,而是秘密投赴库伦,一度担任“副总理大臣”。
进入20世纪20年代,蒙古传统王公精英的势力渐渐衰退,以国民党与共产党革命组织为中心的蒙古族精英人物,陆续活跃了起来。
国民党当政以后,陆续在原内蒙古地区建立了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传统的盟旗制度受到了冲击,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日益凸显,革命形势进入高潮。
图片
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省,即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东、中部
于是,一些非贵族出身的蒙古族政界人士,被先后推到北京和南京的权力舞台。他们承认和维护新政党的权威,积极参加了“革命”活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鹤龄、白云梯等人。
“内蒙人士接受中山先生主义,与中国国民党发生关系最早,且历任中央委员要职者,乃恩和巴图、白云梯、克兴额三氏是也。三氏初均为蒙籍……深得中山先生之嘉许”。“民国十三年,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派白云梯氏往内外蒙古宣传三民主义,进行党务工作”。
白云梯(1894—1980),蒙古族,历任蒙藏委员会委员、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白云梯是一位喀喇沁右旗出身的积极分子,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的重要决策者。他曾在北京的政法专科学校读书,在蒙藏学校担任职员,在北京大学深造,是留日归国的温和“民族主义”激进分子。在德王策动“蒙古联合自治”时期,曾与其有过合作。
以“反对改省”为口号的一系列请愿、游行活动,在北平和南京的政治舞台上上演。1930年,南京政府被迫召开全国性“蒙古会议”,并颁布《蒙古盟部旗组织法》、《蒙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暂行组织大纲》等一系列条例、制度性文件。
图片
1933年7月和9月,以德王为首的部分蒙古王公,以百灵庙为据点召开会议并发出通电,宣布“自治”
与此同时,在北平的“蒙藏学校”,诞生了“蒙古共产党”。以蒙藏学校为中心的一批受到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思潮影响的内蒙古青年知识分子,在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等的共同支持下,建立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开始走上了寻求阶级和民族解放的道路。
图片
蒙藏学校旧址
实际上,共产党理论家们极为重视“蒙藏学校”,并将其用做组织培训基地,为其在内蒙古地区进一步扩大影响打下坚实基础。
从1923年冬开始,来自内蒙古西部土默特旗的多松年、李裕智、吉雅泰、云泽、奎璧等10余人,先后在这里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他们不仅在北平开展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活动,还深度参与了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活动。譬如在1923年5月,在绥远发生的“盛记”洋行的斗争。
图片
乌兰夫(1906—1988),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1924年以后,奎璧、多松年、云泽、特木尔巴根等蒙古族学生,先后被选送到广州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蒙古人民共和国和苏联学习,成为了第一批受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蒙古族精英。
正如乌兰夫所说:“中国革命由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起了带头作用,而蒙藏学院(校)学生对内蒙革命所起到的带头作用特别大。”“(在当时)学生,在校是学生,到了街上,是教市民救国的好教员”。
1947年4月23日—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在王爷庙召开,通过了《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和《暂行组织法大纲》,选举产生了内蒙古自治政府和临时参议会组成人员,乌兰夫当选为自治政府主席。
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5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迁到归绥市,并改称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图片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委员宣誓就职
1979年,将黑龙江省的呼伦贝尔盟和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将吉林省的哲里木盟和白城地区的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辽宁省的昭乌达盟,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甘肃省的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划归回内蒙古自治区。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的诞生,充分展现了国家政权更替时期,蒙古王公和精英知识分子们的认同倾向、自我定位、政治立场及主动或被动承担的角色。尽管在复杂多变的政治博弈中颇有手足失措之感,但最终还是走上了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