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或可以预测分手

(小尘4x/图)

微信、微博等各类社交媒体已经深度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在朋友圈和微博发帖更新自己的动态已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然而,由于人与人之间广泛存在的差异,对于大部分没有明确受众的社交媒体发言,读懂这些信息的真实意图并不容易。特别是一些更关注自我内心的发言,相比“凡尔赛”式发言所刻意展示的优越性,要想读懂其实更为不易。

最近,一项关于社交媒体发言内容分析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观察一段时间内社交媒体用户的语言表达,甚至可能提前捕捉到分手的信号。在对社交媒体Reddit近七千用户发布的一百多万个帖子进行文本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暗示恋爱关系可能破裂的相关语言通常在分手前三个月就很明显了,分手半年后相关发言才回归正常。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家莎拉·瑟拉吉(Sarah Seraj)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分手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通常一段关系在实际破裂之前很多周甚至很多月之前就开始发酵了,这也是语言模式所展示的。不论人们是否意识到他们将分手,在分手前的几周,他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了影响,这反过来反映在他们的语言中。”

比如,分手前一段时间,用“我”和“我们”开头的话会增加,并在正式分手前后达到高峰,随后下降。这项研究2021年2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纳入分析的近七千个社交媒体用户都曾发帖称自己经历了分手。而在对分手者分手前后大量帖子的分析显示,人们分手前后的语言模式确实存在规律。

以分手前、分手中、分手后三个阶段来划分的话,分手的人大致会经历两个思维模式的起伏,一个是分析性思维的先降后升,一个是反复思考的认知加工模式的先升后降。分析性思维类似于理性思考的行为,比如一个人能很冷静地对复杂问题进行逻辑分析,而认知加工是指人们在努力理解自己其实不太懂的东西时的思维过程。二者都有一些已被识别的标志性的词语特征,比如反复思考以解决问题时可能会更多地用“想”“应该”等语气词。

对语言的统计分析显示,分手前,人们分析性思维相关的社交媒体发言开始下降,相反的是,在谈自己所处的关系时,更多地用非正式的和个人的方式,聚焦自己,比如大量地用“我”这一人称代词造句,这一现象从分手前三个月就可以观察到。研究者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一些人已经隐约感觉到这段关系快要结束了,方寸已乱,所以思维模式发生了改变。而当分手的那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认知加工的思维被空前地激活,人们开始小心翼翼地谋划自己的新生活,并努力向自己以及其他人解释为什么会走到分手这一步,由于还没完全从这段关系中走出来,因此叙述中有大量带有“我们”的句子。

语言模式可能反映出某种独特的心理状态,这样的联系并不鲜见。除了第一人称“我”使用增多可能透露遇到身体或精神健康问题外,2018年,利物浦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米娜·莱昂斯等人曾对焦虑、抑郁、边缘型人格障碍等多种精神疾病论坛的帖子进行分析发现,参与精神分裂症话题讨论的人还相对更喜欢用复数的人称代词“他们”,反映出担心被迫害的焦虑,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则特别喜欢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他”“她”等,可能反映出这类人因为不安全依恋的问题而过于关注某些他们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而精神痛苦的人更可能用很多带有消极情绪的词语。这一研究发表在《人类行为中的计算机》(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而最新关于分手语言模式的研究中,不同类型语言持续的时间也有所不同。相比“我们”句式和反复思考的认知加工模式在正式分手后一个月内回归正常,分析性思维和关注自我的“我”的句式在正式分手十几周后才逐渐正常,显示了分手给人带来的更长时间的影响,即便已接纳了伴侣关系不在了,但个人仍不能马上走出来。这点从发帖频率也可以看出来,那些发了更多与分手相关的帖子的人,花了更长时间发言才变正常。至于这些人究竟是被爱情伤得更深,还是把持续发帖当成了反思这段爱情的一种方式,这是研究所不知道的。

但分手了在社交媒体上发帖倾诉一下,这样的行为相比憋在心里可能也是一件好事。“实际上,有研究表明,就那些令人情感上痛苦的事件而言,默默承受的人相比那些选择公开的人有更糟糕的健康影响。在这些案例中,分手所带来的情感和认知上的代价可能都更大。”莎拉·瑟拉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在这个研究的过程中,读了很多令人心碎的分手故事。对那些在苦苦挣扎的人来说,知道他们自己并不孤独可能是有帮助的。开始的时候虽然痛苦,但随后事情会好转的。在我们的研究中,大部分人花了大概6个月的时间回归正常状态,对那些超过6个月甚至1年还走不出来的,最好去寻求下专业人士的帮助,因为,这可能表明分手的一些问题在他们心中还没有得到解决。”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研究中所涉及的社交媒体Reddit不需要用户在资料中实名,因此发帖并不会关联他们的真实姓名,发帖人在披露自己分手信息时受到的外部压力相对更小,这与实名制的社交媒体甚至全是熟人社交的媒体有所不同,因此,相关的分手语言模式在不同媒体上可能并不一样。通常来说,对于实名发帖而言,个人很难摆脱社会角色的限制,公开全部的真实想法。而且用户受其他文化差异的影响,也可能会导致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分手语言模式。这在参考相关研究理解分手时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其实,不光是分手,最新研究还在离婚等事件的帖子中识别了类似的认知模式,显示了语言在揭示情绪变化中的作用。浪漫关系的破裂是人际关系中的大事件,除了通过语言表达来透视相关情绪和态度的变化外,伴侣在实际相处中,通过一些涉及关系的情况其实更易感知浪漫关系的走向,比如反问下自己:伴侣在这段关系里有多少承诺、投入和关注?你现在对你的伴侣有多欣赏?你对你们的性关系满意度如何?你们是否经常发生冲突?以及你觉得伴侣是否对你感到满意?

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正如最新研究所揭示的,分手虽然只在那一刻,但酝酿分手的时间可能长达3个月,这可能是在当事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提醒伴侣们如果遇到的是可沟通的问题还是应抓住机会及早协商解决。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