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宾川】两州三县交汇的拉乌米甸两乡镇很有故事

再次来到祥云米甸,已经是辛丑年三月,最大的收获就是将多次爬上塔坡山的冲动,变成了现实。站在光明顶上俯瞰这个四山环抱的小坝子,给您有一种不一样的感受。

对米甸,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我童年的快乐时光,除了生养我的故土彝乡拉乌,就是这个崇山峻岭中的小坝子,这里有连续七晚在各个小村庄看同一部广场电影《南征北战》的记忆,有稻田水沟中用粪箕涝起的“鲫壳特”,有江尾村背后的一个个煤炭洞,有香么所拉煤“解放牌”上的“司机头”……

我的家乡宾川拉乌与祥云米甸山水相连。拉乌(峨溪乡)在较早较长的历史长河中是云南县(祥云)辖属之地,与云南县的历史文化渊远流长,息息相关。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按省民政厅编制《保甲条件及实施细则》,祥云县废除闾邻两级,实行保甲制度,后来几年中年年变动,直到民国三十二年(1944年)祥云县定为二等县,设十乡三镇,峨溪乡在十乡之一,直属祥云县管,治地达务村(拉乌)。1949年5月在米甸地下党组织的策划组织下,得到峨溪乡进步开明绅士吴泽生、乡长白光宇的配合,在拉乌村一举消灭打着李鉴洲部队旗号的土匪武装80余人,为祥云北区建立人民政权扫除障碍。同年10月朱家璧副司令员率边纵部队2000余人顺利从拉乌经过。1950年1月祥云县新政府成立,废除国民党的乡保甲制度,全县建立城区、南区、北区三个区,2月峨溪成立十四分区政府。1950年8月又撤销城区、南区、北区和十五个分区建制,全县建立五个区,峨溪属五区(米甸),分别成立拉乌、来凤溪、新兴、新田四个行政村公所。1952年11月,拉乌、来凤溪、新兴、新田四个小乡由祥云县的米甸(五区)划归宾川县平川(四区)。1958年10月宾川、祥云、弥渡三个县合并成立祥云县,撤销拉乌乡和新有的高级社,成立平川人民公社,拉乌乡范围内设有拉乌、来凤溪、新兴、新田四个管理区。1961年1月撤销祥云大县,恢复宾川县建制,古底、拉乌从平川公社分出来成立古底人民公社。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建国初期的拉乌归属于祥云县的历史原因,未通公路的宾川拉乌,民间更多的商贸交往都顷向于祥云的米甸,我的大姑妈远嫁祥云米甸江尾村。拉乌到米甸崇山峻岭,山路弯弯,与马队同行蹭骑马,是幼时的我来往的交通工具。每年我都会多次到“发达”的米甸住一段时间,因为那里有我到过最大的“坝子”,有巡回各村的电影,有清涧美水库10多斤的大鱼和田坝水沟中捞不完的“鲫壳特”,当然更有诱人的香么所拉煤解放牌卡车的“司机头”……

记得第一次随父亲到米甸,差不多都是父亲背着或驾在脖子上,从拉乌出发,箐门口、大河口、核桃箐、五台坡、金担箐、豹子箐、老者子垭口……一路停停走走。正在老者子垭口下方深箐中歇息,父亲突然叫我不要说话,侧脸用手握成喇叭口对着远方听,激动地说“运气好,有车”。一边说话,一边将我拉到背上以百米冲刺的姿态冲向垭口。我莫名其妙,但耳边“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大。我趴在父亲背上抬头远望,对面山上树林间隐隐约约有一个东西在动。我问父亲那是什么,“汽车”!父亲气喘吁吁嘣出两个字后不顾一切继续往上奔。

终于,我们到了垭口,看到了树林间山坡上,有一条我见过的最好的大路,远远处一个绿色的大东西发出更响的“轰隆隆”声音,正向我们“滚”过来,卷起一条长长的灰龙。父亲顾不得我的尖叫,在大路边抬起双手边跳边不停地挥舞。那个滚动的大东西似乎看懂了父亲的比划,费力的滚到我们前面一点点停了下来。父亲跑上前去,在卷过来的灰龙中不知嘀咕了什么,转回身跑过来抱起我冲到大东西另一侧,打开绿色的铁门将我扔进去,自己也挤了进来。这时我才看到,这个叫“汽车”的东西里坐着一个人。刚刚坐好,汽车再次发出震耳的“隆隆”声向前动起来。我害怕的抱紧父亲快要哭了,这时父亲掰开我的脸,指着那个人说“快谢谢老师傅,他给我们坐‘司机头’,我们少走好些路呢!”

第一次坐“司机头”,我既新奇又紧张,颠簸中模模糊糊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父亲把我摇醒,拉到背上下车,我睁开眼睛,那个老师傅还向我们挥手,汽车又在“隆隆”声中向前“滚”去了。就这样,第一次坐车在不知不觉中到了米甸街。

当天晚上,大姑妈家所在的江尾村放映广场电影《南征北战》,因交通等多方因素,我还没有在拉乌看过这个电影,懵懂中看完了整个电影,并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大表哥带着我转战小里坡、里仁、文曲等村子,连续看了7遍《南征北战》。到回家时,父亲在米甸街买了一条我第一次见过的10多斤的大鱼,挑着回到拉乌,全家12口人大餐了一顿,至今难忘。

那些年,最高兴的就是稻谷扬花之际,米甸坝子大沟小河清水悠悠,黄鳝、泥鳅随处可见,我最喜欢的还是水沟中的“鲫壳特”,大表哥带着我,拿上小鱼篓、小撮箕,将开口一方向水流方向按下,选一二十米流水的小沟,顺水顺沟往鱼篓方向撵,最后提起鱼篓,里面就会收获蹦蹦跳跳的“鲫壳特”。只可惜那个年代食用油凭票供应,油炸“鲫壳特”几乎是奢望。不过,清水辣椒“鲫壳特”,加上村后野生的花椒,味道也是“杆杆滴”,没齿难忘。

站在塔坡山山顶,往事就这样飘来飘去。收回思绪,塔坡山《修复碑记》吸引了我。塔坡山孤峰独岭,三面平川,田连阡陌,楼阁陈布宛若一面飘扬的旗帜,所以又称旗山。历史上造过塔,建过寺,清朝贡生李珮兰写过《旷怡楼序》,将米甸风光景色、山形地貌概括为“三坪七井九架坡、月照旗鼓凤遮阴,群峰环抱垄苍翠、地龙清澈映山岭”。山上建有乐寿亭和小歇桌,柏树郁郁葱葱,隐现着绿树粉墙,青砖红瓦,架斗亮脊,若隐若现,古刹重辉。以塔坡山为核心的塔山公园风光秀丽,景色宜人。

登山俯视,鸟瞰米川,西北看克昌,西南观三家,东面阅米甸,如在掌中,一览无余。

米甸镇位于祥云县东北部,地处两州三县交界处,东与楚雄的大姚、姚安县毗邻,南与禾甸镇相连,西北与宾川县接壤,山水迤逦、碧绿如绸,村落隐映、路桥连环,动似云霞沉浮、静若睡女之姿。米甸镇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米甸街就是“西南丝路”的必经之路,公元1382年至公元1659年间米甸都是县、郡、赕驻地,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为川藏商队往返客居的首选之所,楚场古驿道闻名一方,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红六军团长征曾经过此道。1950年设米甸分区,1951年为第五区,1958年改米甸公社,1962年与禾甸公社合并为第四区,1969年复称米甸公社,1983年设区,1988年置米甸彝族乡,2001年撤乡设镇。辖三家、米甸、克昌、岔沟、大松坪、自羌朗、香么所、黄草哨、楚场、插朗哨10个村委会。

米甸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创造了德昌县的灿烂文化,长官司府的悠久历史,不仅留下了《紫更色》的壮丽神话和“苗氏部落”斑斓遗址,以及众多的寺、庙、阁、塔、宫、石碑石刻等文物,也孕育了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和诗人,除了《旷怡楼序》的作者、晚清贡生李珮兰,游记《万里单骑走遍云南》的作者、已故作家李成栋外,更有农民作家吴奎南、人性主义作家张继前,青年诗人李毓东、崔学仙、所翔等才人辈出。

阳春三月,站在塔坡山顶放眼四望,三家坝子、米甸坝子、克昌坝子的小春作物青翠欲滴、郁郁葱葱,盛开的油菜花,一朵朵、一片片,在青色的豆麦丛中、蓝天下,显得格外美丽、妩媚、妖娆。

下山回程,清涧美湖畔,老喜村、清涧美的一片片油菜花在风中摇曳,一起一伏,一摇一晃,让人心旷神怡,田野、村庄、豆麦、油菜花,与远处青瓦白墙的村庄相辉映,构成和谐、诱人的画面。世事沧桑,回望那足迹斑斑、诗情画意的古盐道、古村落,岁月如歌,像诗,更像画。

图文/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责编/王静红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刘 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