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探索“互联网+教育”建设 高标准打造教育高地

兴庆区委、政府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立足区情打造兴庆教育高地,与时俱进推进“互联网+教育”,以信息化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抢抓机遇,引领课堂变革。
图片
在线课堂助推城乡教研一体化建设
图片
“过去我们去一趟兴庆回中开展教研活动需要将近1个小时,现在有了‘在线课堂’,把路上的时间都挪到了教研讨论上,这是好事儿!”银川市回民中学七年级15班语文教师虎会福说。
图片
“在线课堂”是借助“互联网”东风,进行城乡教育科研的新模式。银川市回民中学为共建“手拉手学校”的教研新篇章,在各科中开展校校联合集体备课,听、评课等活动,并借助“在线课堂”进行现场互动、指导,既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还解决了到农村学校路途远等困难,增加了教研的互动性。
图片
3月31日,银川回中与兴庆回中的师生们相聚“云端”,在虎会福老师与逯涛老师的共同带领下,一起学习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 —— “天下国家”。
在爱国名言展示会环节,虎老师先请银川回中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爱国名言,接着将现场交给逯老师,逯老师组织兴庆回中的学生分享名言。两校的孩子们在讲台上激昂的讲述着英雄人物的爱国故事,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
图片
银川市回民中学七年级15班王嘉宁说:“两个学校的学生共同学习,感觉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能让我们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
据银川市回民中学校长张晓春介绍:“我们这学期每周推送优质资源到这两个学校的课堂,采取‘三师课堂’、‘多师课堂’或在线观摩、评课等形式进行在线课堂互动。学校还会按月借助‘在线课堂’开展网络大教研,进行集体备课,研讨交流,并开展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实践中学习 在参与中成长
图片
机器人编程、3D打印、无人机.....在兴庆区回民第三小学的科技创新体验中心课堂里,同学们“玩”的不亦乐乎。
“你看这个小机器人,它是根据蝙蝠发出超声波原理行进的,如果在山中遇到障碍物,超声波会反弹回来,知道前方的障碍物后,机器人就回来了。” 四年级1班的杨子轩自豪的向记者讲述起了机器人的原理。
图片
2019年兴庆区回民三小建成总面积907平米的科技创新体验中心,设有无人机编程教室、机器人编程室,机器人搭建教室,综合科创实验室。涉及了人工智能农业沙盘、智能传感器模块套件、M-bot机器人编程、3D雕刻机、无人机、以及VR眼镜课程套件等设备。
图片
“学校利用现有设备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与学科深度融合,以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大数据为驱动,以动手创造为核心,全面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能力,为探索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学新常态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兴庆区回民第三小学校长冯学荣说。
变革需要从撬动课堂开始
图片
从基于白板的数字化教学探索,到三通两平台的广泛应用,再到移动设备支持下的智慧课堂,兴庆区回民二小不断探索课堂变革的路径。
图片
现阶段兴庆区回民二小将原有的科技中心、AI 中心及未来学习中心进行重构与升级,规划建设六“智”中心,即:“智”管中心、“智”学中心、“智”玩中心、智能中心、“智”造中心、“智”读中心。
图片
据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党委书记黄莉介绍:“我们深刻意识到,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需要一次系统的范式变革,这种变革需要从撬动课堂开始。2014年回民第二小学‘博雅4A智慧课堂教学模型’诞生,2015年开始试行,实验一年后,在各学科全面推广,至今5年,能深切感受到学校老师的教学观、课堂观,以及教学方式都有了深层次的改变。”
图片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到来,兴庆区立足中小学课程建设和特色学校基础建设,深度解析信息化“教与学”终极关系,借力信息化1.0技术革新和2.0素养养成,着力建构“互联网+”创新素养课程体系,开设创客教育、跨学科学习(STEAM)、PBL项目式学习、人工智能等课程和实践项目。全力推动 “课堂革命”,利用宁夏教育云平台推进智能教学助手深入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在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学习状态、评价标准方面改革优化,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全面提升,目前辖区有10所自治区级“互联网+教育”标杆校。
下一步,兴庆区将打造 “云、网、端”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生态圈,建设兴庆区教育指挥中心和创新E学院。借力“互联网+”实现教育管理向“科学管控、实时指挥、调配资源”的更高阶段迈进,推动教育信息化迈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