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打造茶树菇全产业链 “菇”起群众钱袋子

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白沙井林下茶树菇种植基地,田洪湖在查看茶树菇长势。

春风拂动,万物生长。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白沙井茶树菇种植示范基地,1000亩茶树菇整齐排列,升柄展伞,浓郁的菌香氤氲了整片山林,工人们在林间来回穿梭,手指一掐一拨间,朵朵茶树菇就“挤”满了一个个菌框。

“去年就来这里采菇的,平均一天有80元,150元一天也采过,这个活适合我们老人干。”68岁的唐从芝是腊恰畈村村民,她家与林下茶树菇基地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距离。这段时间,每天早早吃过中饭,唐从芝都会来基地采菇,对她来说,挣钱的同时也活动了筋骨,累并快乐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岑巩县森林覆盖率达60.76%,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有18.5万亩。 2020年以来,岑巩县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林业经济倍增计划,选定了茶树菇种植作为林下经济主导产业,并强化茶树菇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链条延伸,全力推进林下茶树菇全产业链发展,让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增加,“菇”起了广大群众的钱袋子。

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白沙井林下茶树菇示范基地,工人在采摘茶树菇。

2020年,一手将茶树菇产业打造成了该县平庄镇核心产业之一的“菇王”田洪湖,将自己的贵州苗岭黔菇菌业有限公司与贵州岑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姻”,共同组建了岑巩县级国有企业—贵州鸿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此,岑巩县构建起集制种、种植、加工、销售等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

目前,公司在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新建了一个年产标准化茶树菇菌棒 2000万棒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并在该村白沙井建立了1000亩林下茶树菇种植示范基地,在基地内安装了日烘烤鲜菇500斤、烘烤机80台的烘烤车间,推进了茶树菇全产业链发展。

“我们的生产车间能满负荷生产的话,每天产能有10万个菌棒,能解决就业150人,我们500万棒1000亩的林下茶树菇基地,每天能够解决100人就业。”贵州鸿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洪湖说, 公司从菇包生产到培植到林下种植,从采菇到烘干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模式。公司通过菌棒生产、菌包入林、鲜菇采收、烘烤加工等,为当地群众创造了灵活多样的就业岗位,当地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白沙井林下茶树菇。

大有镇腊恰畈村村民黄政群之前在浙江务工了20年,爱人患病后,黄政群回到了家里。现在她成为了公司生产车间的一名工人,吃得苦,不怕累,家门口务工也让黄政群拿到了满意的薪资。“我不挑活路,什么都做,一个月工资有四五千,比在外打工还好。”黄政群笑语盈盈。

目前,岑巩县以平庄镇、大有镇为核心种植区,全县已建成千亩林下茶树菇种植基地2个,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林下茶树菇种植1587万棒。通过与食品、果蔬公司合作,已开发出香菇脆、辣椒酱、面条、苗疆牌干品茶树菇等系列产品,其中,茶树菇干菇包装产品连续两年(2019-2020)获得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目前,茶树菇产品主要销往浙江、上海、广东等市场。

下一步,岑巩县将坚持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融合发展思路,以大有镇腊恰畈村林下茶树菇产业基地为示范点,通过公司统一菌种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规范管理、统一保底回收、统一烘烤加工、统一营销运作的方式,引导群众参与茶树菇种植,厚植特色产业优势,推进岑巩林下茶树菇产业逐步向品种优良化、经营集约化、基地规模化、产品市场化转变,实现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双赢”。(文/图 周燕、陈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