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桃江人民反帝爱国斗争

一、抵制洋货
从1891年美国“美孚煤油公司”“美山号”轮船海运煤油300吨驶进益阳港起,美、英、日等国商人接踵而至,益阳、桃江市场开始出现洋货挤压国货的局面。
1901年以后,英国、日本、挪威、瑞典等国在桃花江、马迹塘等地设立教会机构,开始了对桃江的文化入侵。这些机构在“关心”和“帮助”中国人民的幌子下,以传教为名,强迫群众入教,对人民群众进行精神麻醉和奴化教育。
帝国主义传教士披着慈善外衣,干着罪恶勾当。他们在“慈善”名目下开办鼙目院、育婴堂,实质是利用盲人和童工生产廉价产品,获取高额利润。他们雇佣年轻漂亮的女孩做保姆、当女工,一有机会便引诱奸污,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宁愿将女孩留在家里挨饿,也不能受雇于外国佬”。
桃江人民从帝国主义势力入侵的第一天起,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和斗争。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夏曦、张昆弟等桃江青年,先后在益阳县城组织学生会、救国十人团、教育会、工商会、国货维持会等组织,开展维持国货、抵制日货的斗争。
7月10日,全城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数千工人、学生和市民涌上街头,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还我山东”“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抵制日货”等口号,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
工人和学生还组成几个演讲团,到街头、商店、船埠进行演讲,散发传单,宣传抵制日货,组织工人和市民学唱《国货歌》:“我是中国人,该用中国货;国货多么好,质坚工艺巧;人人用国货,金钱不外跑;有钱多办事,四万万同胞都吃饱;有钱造枪炮,帝国主义准打倒;爱国的人民,认定国货是瑰宝,不论饮食和服饰,不是国货便不要”。
在益阳县城的影响下,桃江镇许多群众也自发组织起来,分赴城内各商店搜查日货,一经发现当即捣烂没收。这次集会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一连几个月,日货不敢在桃江市场上销售,日商轮船不敢驶进桃江。
1924年11月,挪威信义会在益阳办的教会学校——信义中学发生外国人侮辱中国女学生事件。
桃江籍学生文盛周奋笔疾书“茫茫四海人无路,多少男儿是丈夫。昂藏七尺炎黄裔,安肯折节作洋奴”的诗句,并与曾士峨等百余学生愤然退学,迫使学校停办。
此事引发了在中共湘区执委、省学联推动下的全省学校反教会、反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持续达5个月之久。
二、声援“五卅”反帝运动
1925年5月下旬,日、英帝国主义在青岛、上海屠杀工人和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青岛惨案和“五卅”惨案。消息传到益阳,各界激愤。
6月12日,县城各界响应省“雪耻会”通电,在共产党员袁铸仁领导下,成立了“益阳雪耻分会”。
15日,“雪耻分会”组织县城工人、学生和商民万余人,举行抗议帝国主义暴行的示威游行,全城罢工、罢课、罢市以示抗议。
6月27日,又举行“夏节”(端午)总示威,呼吁对英、日经济绝交,并宣布“五项经济绝交公约”:不买英、日货;不向英、日人提供劳力;不存款英、日银行;不搭乘英、日轮船;不供给英、日人原料、粮食、燃料。
会后,桃江、鲊埠镇学生和店员、工人自动组织纠察队,到码头港口、商店,没收和烧毁英、日洋货,销毁英、日洋行张贴的商业广告,阻禁行人搭乘英、日轮船,迫使英、日“洋货”不敢在市场销售,日商“载生昌”轮船公司也不敢在桃江码头营业。
7月上旬,湖南军阀赵恒惕在长沙戒严,对爱国群众进行粗暴镇压,并在益阳遍贴告示,诬蔑群众反帝运动是“乱党捣乱”,威吓“就地正法”,下令停止罢工、罢课、罢市,到处张贴“宣传过激者斩”“煽惑军心者斩”“造谣生事者斩”“扰乱秩序者斩”的布告。
广大群众并没有被吓倒、屈服,反帝激情更加高涨。在省城戒严期间,桃江在省城读书的学生回到家乡。他们组织宣传队深入乡村,揭露帝国主义暴行,使反帝运动由城市迅速扩展到乡间。
鲊埠镇在长沙读书的学生,在熊亨瀚的领导下组织“鲊埠镇旅省学生会”,回到家乡召开民众大会,向农民宣讲帝国主义暴行,散发《请看英、日洋人在青岛、上海之凶暴》《要想救自己的命,请看这张传单》等宣传资料。
他们大声疾呼:“楚虽三户竟能亡秦,越五千亦可沼吴,况我亿万里之疆土,四百兆之同胞,岂可坐以待毙,不求自救乎!然则自救之道若何?曰:团结民族,实行贫民革命。内除国贼,外抗强邻。”旨在唤起民众觉悟。
与此同时,从省城回来的桃江镇学生在戏台坪向群众发表演说,散发传单,演出《上海之惨局》《东江之役》《农民的力量》等新剧。
数日间,这些反帝宣传扩展到马迹塘、三堂街、修山等集镇,使消息长期闭塞的乡村顿时雀跃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涌现出一批反帝斗争的优秀人物,为建立桃江党的组织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资料来源:桃江县档案馆
编辑 张红莉
审核 黄 霖
监审 卢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