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吴桥趣事”

“吴桥”是沧州以南的景州属县里的一个杂技之乡和武术之乡,也在京杭大运河边,在东光县南。吴桥县西汉时始有县级行政区划设置,称安县,取安定之义,东汉撤销。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上图画卷上有一所三合瓦房前的空场,一群男女老少围成半圈,齐齐地仰面朝天,目光集中在空中。一童子单足蹬一根高竿顶上表演各种动作,下面一壮汉头顶大竿,两臂平伸左右,两腿叉立,正在进行顶竿杂技表演。杂技班演员在一旁助威,似传来一片喝彩声。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历史演变进程

魏咸熙二年(265年),相国、晋王司马炎篡夺三国魏政权,称帝建晋。西晋咸宁六年(280年)大将、益州刺史王潜受命进兵东吴,顺流而下,直取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帝孙皓投降,吴亡,全国统一,在原安县旧址上设置东安陵县。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西晋永平元年(291年)至西晋光熙元年(306年),朝中发生“八王之乱”,全国陷入分裂混战局面,继而进入“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北魏皇始二年(397年),道武帝拓跋硅指挥兵马攻破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统一黄河以北地区,改东安陵县为安陵县,去掉一个“东”字,取河畔安宁之义。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北周静帝宇文阐大定元年(581年),将皇位禅让给丞相、隋王杨坚,杨坚称帝建隋,将安陵县并入附近的东光县。唐贞观元年(627年),河北隋末农民起义军被唐兵镇压后,唐朝复在安陵县故址处设置此县。唐末黄巾军大起义,使唐朝风雨飘摇,终在唐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温代唐称帝,史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掌握军政大权的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称帝建宋。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朝攻灭北汉,长江、黄河流域统一,将安陵县并入将陵县(今山东德州)。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吴桥篇鉴赏

金朝占据淮河以北区域后,以此处为御河漕运要道,宋朝把将陵县内的吴桥镇及其附近的区域分出,另设一县级机构称吴桥县,延至明朝尚称此名。吴桥在河北与山东交界处,之所以成为武术、杂技之乡,应该与燕赵大地尚武之风相关,是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金朝末年的红袄军起义、元末的红巾军起义等大型农民起义军活动中心区域(今河北、山东一带)。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谷建华个人简介: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2001年春,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为续接千年大运河历史文脉,传承5000年泱泱大国的厚重文化,董事长谷建华对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的责任感,以特有的文化大发展的战略眼光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发起了徒步大运河两岸实地考察,收集素材,开始了创作《古运回望图》的浩大文化工程。

历时5年之久,于2005年末由董事长谷建华担任策划,众多知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完成了历史长卷《古运回望图》。

全卷长210米,高0.83米,用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手法与现代水墨技法融为一体,完美地将漕运鼎盛时期京杭大运河的风貌跃然纸上,展现世人。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历史横切面的真实的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