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又一重要黄檗文化遗迹!

图片
壹福清
官方新闻平台,每天推送福清最权威信息。
“隐元禅师所建的报恩塔找到了……”
3月16日,这则消息在黄檗文化研究学者的圈子中传开了。当天,明末东渡日本高僧隐元禅师所建的报恩塔在渔溪熨斗山被发现并证实,这是现存的又一重要黄檗文化遗迹,它的发现也让海内外黄檗文化研究的学者大为欣喜。
图片
在熨斗山万松庵之左。辛已夏诸耆旧同本山和尚,共捐衣资三十金以充常住,葬诸佛母,名曰报恩,有碑一座……
清朝道光年间编成的《黄檗山寺志》记载着这样一段有关于“报恩塔”的文字。在此之前,“报恩塔”这三个字仅仅只存在文献里,后世之人并没有人真正见过实物。
图片
据介绍,报恩塔遗迹是由福清市渔溪镇梧瑞村居民郭克伟、江宗国在3月13日首次发现,3月16日得到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福清一拂书院及福清福山寺住持贤济法师等人组成的考察组证实。
时间回拨到2021年2月初,渔溪镇梧瑞村居民郭克伟因机缘巧合,认识了日本京都黄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副教授林观潮,在闲聊中,谈到了隐元禅师的“报恩塔”,正是这次“闲聊”,让一直以来对黄檗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郭克伟产生了寻找“报恩塔”遗迹的念头。于是,在同村江宗国的帮助下,仅凭着《黄檗山寺志》卷书中记载的:“报恩塔。在熨斗山万松庵之左。”这一线索,翻遍了黄檗山周边的大小山头,他坚信,遗迹一定就在身边。果不其然,郭克伟与江宗国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发现了报恩塔的遗迹。
3月16日当天,考察组一行对现场遗迹进行了考证。考察组发现报恩塔石碑尚存,上面从左至右刻字为:“崇祯辛巳年季夏庚申日造,皇明报恩塔,临济正传三十二世隆琦仝众立。”由此可以推断报恩塔即明朝崇祯十四年辛巳季夏(1641年6月)建立。
图片
隐元禅师
据参加考证的福清市博物馆馆长毛胤云介绍,当时隐元禅师为福清黄檗山万福禅寺住持,为了便于祭扫,应信众恳请,于是把原来位于家乡东林村山上(今福清上迳镇东林村)的母亲墓塔,移建到了万福禅寺附近的熨斗山万松庵旁边,新造了报恩塔院,并让信众们为各自父母在此建造塔墓,常年春秋祭扫,共同熏修佛法。1654年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弘法之后,报恩塔也一直得到后代人们的维护祭扫。
图片
黄檗寺
“黄檗寺是福清乃至全国影响深远的重点寺院,自唐以后,历代兴废不一,明朝时期多次修建,后又经山洪冲毁,原始的遗迹留存已经很少,报恩塔的发现,是我们了解寺庙历史的重要佐证。”日本京都黄檗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大学副教授林观潮介绍,《新纂校订隐元全集》里记载了报恩塔建成后,隐元禅师感慨万分,撰写了《报恩塔记》。此次报恩塔遗迹的发现,正好与史料文献记载相互印证,进一步提升遗迹对黄檗文化研究的价值。
图片
黄檗寺
据了解,367年前,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先到长崎,后到京都,创立了日本黄檗宗,不仅传播了佛学经义,还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涉及思想、制度、建筑、雕刻、绘画、书法、篆刻、印刷、音乐、语言、文学、饮食、煎茶道、医药等诸多内容,这些被后世日本学术界综称为“黄檗文化”, 对日本江户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隐元禅师及其弟子们东传黄檗文化的伟大事业,在中日两国德泽绵长,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对促进中日民间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报恩塔遗址基础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文物的修缮和维护工作。”毛胤云告诉记者,此次考察过程中,考察组还发现了3处明清时期的僧塔,接下来福清市博物馆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已发现文物的修缮与维护,同时进一步加大实地普查的力度,把黄檗山周边现有的与新发现的僧塔等古迹遗址“串点成珠”,设计出独具黄檗文化的参拜旅游线路,让历史文化遗产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福清黄檗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郑松波表示,黄檗文化促进会将积极推动各方力量参与到历史遗迹的修缮与保护工作中来,进一步传播黄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