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禹越“黑里俏”“游”上长三角居民的餐桌

这几天天蒙蒙亮,浙江省禹越镇黑鱼养殖户高福良就精神抖擞地出了家门,赶往几公里之外的黑鱼良种场。

“目前2200平方米的生产管理用房已经建好,800平方米的管理房正在全力建设中,预计今年六月可以一期验收……”在德清县禹越镇黑鱼良种场建设项目现场,一排崭新宽敞的生产管理用房映入眼帘。

高福良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说,这是禹越镇首个培育本地黑鱼与广东黑鱼杂交品种的标准化养殖场。

地处杭嘉湖“金三角”的禹越镇主打都市农业品牌,黑鱼是当地特色产业,全镇黑鱼养殖面积有7840亩,约占浙江省30%以上,是浙江最大的黑鱼养殖集聚区。除了产量大,禹越黑鱼还很“牛”,因为生态化养殖实现了高品质,价格是普通黑鱼的三倍,且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上海的饭店、商超尤其偏爱。

市场、价格都很可观,为什么还要专门培育杂交品种?高福良告诉记者,主要考虑到产量与生态两个因素。禹越镇本地黑鱼用饲料喂到半斤左右大小后就需要开始换用冰鲜鱼来喂,冰鲜鱼成本高且影响生态环境,而本地黑鱼与广东黑鱼的杂交品种在孵化成功20天后,就可以一直用无公害的饲料喂养长大,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小。

在此之前,高福良已前往广东考察十几次,去广东朋友的鱼塘上反复研究,还品尝了当地用饲料喂养长大的黑鱼。“肉质口感跟禹越本地黑鱼口感差不多,但人家用饲料喂养的黑鱼,水质可比我们当地好多了!”

图说:德清禹越镇黑鱼养殖基地。禹越镇 供图

回到禹越后,高福良先自己尝试,成功饲养了一批杂交黑鱼,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我们已经预订了4000公斤亲本引种,项目实施后预计可以繁育良种黑鱼苗种1亿尾以上。”高福良算了一笔账,这个黑鱼良种场建设项目占地面积110亩,共有12个鱼塘,配备生产用房建设、鱼塘改造、温室育苗大棚建设等,可新增黑鱼产量55吨,平均每亩鱼塘将增收40%以上。

擦亮黑鱼特色品牌,生态和经济两手抓。“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以带动全镇246户养殖户,辐射6000多亩黑鱼养殖面积,实现亩增收1250元左右。”禹越镇农业农村办副主任沈群德表示,黑鱼良种场建设项目社会效益明显,将进一步提升黑鱼苗种生产水平,促进禹越镇渔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禹越镇的品牌黑鱼——“黑里俏”“游”上了长三角市民的餐桌。“不少上海酸菜鱼馆、酒店餐馆、商超,会直接和禹越镇各黑鱼养殖户联系拿货,一天大约共要1000多斤,每斤的批发价能达18元。”禹越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禹越黑鱼在上海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等地都设立了专卖店,精准对接上海市场,“目前,禹越黑鱼在上海的销量稳定在每天1万余斤。”

禹越黑鱼之所以能走俏长三角,除了生态化养殖,也离不开智慧化发展模式。在这里,除了可以吃到更加生态味美的“杂交鱼”,还可以看到稀罕的“数字鱼”。

禹越镇“黑里俏”黑鱼养殖户章其明的鱼塘里,每条黑鱼身上藏着“芯片”,上面有一个小标头,标有一串黑色编码。“顾客只需扫一扫黑色编码,就能知道鱼的产地、养殖户、用药检测报告等信息,每条鱼都实现追根溯源。”章其明说。

章其明介绍,“芯片”的成本在每个0.7元以内,但一条“芯片鱼”的价格可卖到49元,比普通的黑鱼涨了3倍,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

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近乎执着的生态坚守,禹越镇被列为省级桑渔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并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该镇也同步加快黑鱼良种场建设项目的推进,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持续加强“一村一品”建设。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沈晓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