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春到乌江菌满山 干群同心奔小康

近年来,思南县探索“食用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着力从目标任务、人才培养、项目建设三方面下功夫,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聚焦目标任务扩大产业规模
阳春三月春耕忙,乡村振兴产业旺。近日,该县按照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县农业生产工作部署会和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座谈会上的安排部署,将8000亩食用菌发展任务分解细化到乡镇。
图片
结合各乡镇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化产业布局以凉水井镇、孙家坝镇、大坝场镇为核心打造河东红托竹荪林下种植产业示范带,以许家坝镇、张家寨镇、青杠坡镇为核心打造河西黑木耳、香菇产业示范带。
“思南积极推广林下种植,依托近30万亩国储林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以红托竹荪为主的林下食用菌,全年再发展红托竹荪4000亩,培育菌材林5000亩。”县委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班长说。
图片
思南县凉水井镇红托竹荪林下种植示范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组织方式,推行企业“保供种、保技术、保产量、保单价、保订单”的“五保合一”模式,充分利用适宜种植食用菌林地483亩,计划种植红托竹荪100万棒,总产可达20-25万公斤,总产值预计1600-2000万元,利润可达800万元左右。
聚焦人才培养发挥技术优势
“上料前土壤要求湿润,太干可用清水喷洒,然后将事先准备好的培养料铺上。”在思南县凉水井镇丰云村红托竹荪基地现场,县委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成员聂志钦正在手把手教群众栽种红托竹荪。
图片
近年来,思南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持续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注重在引才、育才、用才、聚才上下功夫,着力破解县域难题,打出了引才聚智“组合拳”,实现引得来、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的良好局面,为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效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为充实县委食用菌产业发展专班力量,思南县借助与贵州大学、贵州农科院达成的农业产业革命战略合作机遇,充分发挥高校(院)人才资源、技术研发、生产实践等优势,为思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图片
2020年以来,该县累计选派各级农技人员330余人次,开展技术指导7980余次,解决产业技术难题358个,受益群众达2.3万余人次。采取“订单服务”“集中会诊”和“送教上门”等方式,开展种、管、收、加工、销售一体化技术服务18次,培训2100余人次。
聚焦项目建设助推产业集群
思南县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统揽,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帮扶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发展食用菌产业振兴之路,推进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富民增收产业。
今年以来,该县将整合2000万元财政资金,全力打造1个食用菌专业乡镇,2个食用菌专业村,辐射带动14个乡镇发展红托竹荪、黑木耳、香菇和大球盖菇等食用菌基地8000万棒。
图片
2013年以来,张家寨镇檬子树村村干部带头通过入股方式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带领发展食用菌300余亩,青杠坡、许家坝、凉水井等乡镇紧随其后,全县掀起食用菌产业种植热潮。
“今年以来,思南县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计划投入财政资金2000万元,第一批立项批复960万元,到位758万元,用于支持食用菌经营主体完善和提升食用菌生产设施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局加大项目谋划及建设力度,积极向省农业农村厅申报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项目,申请基金2000万元。”
截至目前,思南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115.5亩(万棒),产量1.26万吨,产值1.21亿元。(李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