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家书 浓浓是亲情 左权写给家人的书信

1905年3月15日,左权生于湖南醴陵的一个贫寒之家,幼年丧父。19岁时进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任红1方面军参谋处长。八路军改编完成后,左权任副参谋长直至牺牲。朱德誉其“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他都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1942年5月25日凌晨,也就是左权写给妻子刘志兰最后一封信后的3天,八路军总部陷入日军重兵包围,左权拒绝了警卫连护送他撤离的请求,率部为大部队断后。左权指挥大家突围,将生死置之度外。敌人的炮弹击中了左权的头部壮烈牺牲。

左权牺牲前写给妻子的最后一封信

1940年,因前方战事吃紧,左权工作太忙,为能专心筹划“百团大战”和“反扫荡”,同时也是为了妻子刘志兰能在安定的环境中读书学习,左权将妻子和出生不足百天的女儿左太北送到延安。

从此,天各一方,鸿雁传书。一个个滚烫的文字,深刻诠释了一个忠诚的革命军人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

对于两人的分别,左权自然不舍,但这是从大局出发的决定。

在1940年11月12日给刘志兰的信中,左权说:“有不少的同志很惊奇我俩真能够分别,你真的去延安了。本来分别是痛苦的,但为了工作,为了进步,为了于党有益,分别也就没有什么了。”

左权关心妻子上学的事情:“很感激你经常有信给我,告诉你的生活情形、北北的情形……好的是北北已长大了,完全同意你到适当时候你当然得脱离她,进学校去。我决意不阻挠你的学习,遵守分别时的诺言。我想我俩的感情是深厚的,在长期的离别期间,彼此感情将更是与日俱增着,想你亦同感。”

左权在每一封信中都惦记着女儿,他说:“四天三夜的生死战斗回来,我第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写信。如果我在战斗中牺牲,此生别无遗憾,惟一遗憾的是我们的女儿北北,我不曾给她一点父亲的爱,没有尽到一点父亲的责任,只有拜托你替我多亲吻女儿了。”

延安的天气转冷了,左权惦记着女儿怕不怕冷:“延安的天气,想来一定很冷了。记得太北小家伙似很怕冷的,在砖壁那几天下雨起风天气较冷时,小家伙不就手也冰冷,鼻子不通奶也不能吃吗?现在怎样?半岁了,较前大了一些,总该好些吧!希当心些,不要冷着这个小宝贝,我俩的小宝贝。”

在1942年5月22日致刘志兰的信中,左权开心地畅想:“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快乐”,想到当前的残酷战争,他的笔锋忽然一转:“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的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

1940年11月12日,左权写下给妻子的第一封信,1942年5月22日这封信是第十一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令人肝肠寸断的文字,寄予多少深情,包含多么丰富深广的内容。民族大义,耿耿丹心。在这血与火的考验中,左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大我”,舍弃了“小我”。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志士。1942年9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为纪念左权,将山西省辽县改名为左权县,这一县名沿用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视察地方工作途中专程到左权墓凭吊,脱帽致敬。在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中,我们可以瞻仰左权将军墓,一侧有朱德的题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中国纪检监察报》 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