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撂荒复耕!梅州兴宁大坪镇2021年早造完成复种面积1657亩

粮稳民安,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解决撂荒弃耕土地复耕复种问题的有关精神和兴宁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切实解决水田撂荒问题,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兴宁市大坪镇党委政府多措并举,主动作为,全力以赴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使大坪复耕复种取得重大成效。

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

今年3月以来,大坪镇多次召开复耕复种会议,部署落实工作。在3月4日兴宁市春耕生产现场会召开之前镇党委、政府已召开镇村干部专题会议部署春耕备耕生产和撂荒复耕工作,要求镇村干部提前做好调查摸排及宣传发动工作,同时根据工作进度分阶段召开工作推进会,传达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工作要求、奖补方案和注意事项,成立领导小组,仔细解读政策,压实责任,制定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方案,确保复耕工作顺利开展,并将完成撂荒复耕任务列入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为后续扎实开展复耕复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坪镇通过召开群众会、悬挂宣传横幅、微信群等方式,全面宣传防止抛荒促进粮食生产工作各项奖惩政策,确保政策家喻户晓,并积极深入排查,全面掌握耕地抛荒地块面积,建立数据台账,逐户上门动员,制定粮食生产复耕复种计划,提高耕地耕作面,杜绝耕地抛荒现象。

摸排调查,领导干部带头入村指导

大坪镇主要领导带头,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分类复耕,组织镇村工作人员到现场实地勘察,结合实际指导复耕复种工作,并确定各村复耕目标数和复耕期限。

组织各村开展撂荒地情况摸查工作,全面摸清撂荒水田的地点、面积、地块和原因等情况,据统计,年初全镇上报撂荒面积共有5000多亩。

镇农业站工作人员深入各村指导工作,讲解《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有关丢荒弃耕规定和大户复耕奖补政策,发动农户自行复耕复种或承包给大户(农企)耕作,促进农村“资源变资产”。

因地制宜,抓好落实复耕复种

对排摸出的撂荒地,以自然村为单位,召开座谈会进行分析研判,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探索“农户自愿、亲友代管、合作社土地流转”等复耕新模式,在鼓励有劳力的农户自行复耕的基础上,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作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采取“动员户内将土地交由亲友托管代耕”、“土地入股合作社”或“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大户),再到合作社务工,实现租金与薪金双收入”的方式,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目前已复耕1657.61亩。

开垦农田,助力群众勤劳耕种

在各村的积极组织下,农户们开着挖机疏通水渠,带上铁锹、铁耙,卷起裤脚、扛起锄头,深入田间认真耕作,有效利用撂荒地改造种植水稻、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为保障复耕复种工作顺利进行,大坪镇组织队组长、群众、户代表维修水利、机耕道路等,解决备耕用水及耕作问题;组织水利、农业等部门人员,适时调度和安排水库水源,必要时组织利用抽水泵抽水协助解决生产用水;组织人员检查督促农资店筹备和调运谷种、化肥等农资情况,保障全镇春耕生产物资的充足供应。

在大坪镇祠堂村有村民刚了解到有关复耕复种的消息,便行动起来,在复垦后的土地上忙碌,或翻土,或清除杂草,为春耕播种做着准备。因为地处田块湖洋田,机械难以入田地操作,但这种困难浇不灭村民春耕的热情,用强有力的双臂挥舞镰刀,一茬又一茬地割除野草;扬起锄头,一锄一锄铲除野草,用勤劳的双手去播种,期盼收获丰收的硕果。响应政府和村委号召,祠堂村村民积极主动,不误农时不误春,为荒地复耕披上靓丽的绿衣。

针对村民外出务工、无劳动力等原因导致土地撂荒,大坪镇积极探索“农户自愿、亲友代管、合作社土地流转、生产托管项目补贴”复耕复种模式多元化。坪光村把全村100多亩撂荒耕地流转农业企业;大东村100多亩流转给种粮大户罗新辉,已复种黄豆和水稻;白云村通过民主票选的形式将140亩流转给罗新辉,种植黄豆。村委实地了解村民自身耕种情况,帮助村民对接合作社和种粮大户,通过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形式将土地集中到一起,大力发展种植产业。

紧盯农业生产重点环节,跟进复耕复种进度,龙塘村、胜利村、黄坑村在收到村民反馈的复耕复种难题时,千方百计抓落实,出资维修机耕道路水沟解决村民耕种复种困难,助力村民复耕复种。兰塘村驻村领导发挥领导带头作用,与村干部一起共7人每人出资1200元复种黄豆25亩;祠堂村村委干部每人出资500元复种6亩黄豆。村干部们用实际行动全方位护航复耕复产,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了解,接下来,大坪镇党委、政府将继续紧抓好复耕复种生产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压实责任,为农户耕种创造良好的环境,确保复耕复种工作顺利进行,让撂荒水田“活”起来!

【全媒体记者】张柳青

【通讯员】黄荧屏

【作者】 张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