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泽政法人物丨张倩云: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图片
2020年,被山西省人民检察院选拔为山西省检察理论研究人才库成员。
2021年,被迎泽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选为2020年度“最美时代新人”。
“在自己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这是张倩云的工作信念。这位进入迎泽区检察院不过三年的检察官助理,真正把这个信念落实到了工作的方方面面。
图片
2018年9月,怀着对守护正义的热情和向往,张倩云来到了迎泽区人民检察院,2019年初,她被安排到第四检察部,作为助理检察官,成为了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的一员。
图片
检察官助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协助检察官办案,做证据收集、核实,草拟文书等工作。于是她第一个工作就是撰写某案的审查报告。刚开始,张倩云拿着模板照葫芦画瓢,很快完成了,她信心满满地把报告交给领导桑丽萍检察官。出乎她的意料,桑丽萍拿着文书开始了逐字逐句地审阅,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漏过。
果然,报告经不起这样严格的审查,几乎每段都是“一逗到底”,中间没有任何句号,桑丽萍耐心地指导她,逐处把错误修改过来。这还不算完,第四检察部的另外两名员额检察官又分别校对了报告,经过多次修改才最终定稿。
图片
张倩云这才知道,第四检察部对所有文书一视同仁,每份文书都要经过三名员额检察官全部审阅,多年来从未出现任何差错。
这是张倩云在第四检察部学到的生动一课,“这件事对我影响还是挺大的”张倩云说,她明白了哪怕是最普通的一份文书,也要踏踏实实力求做到无可挑剔,这才是真正忠于本职,她也开始像第四检察部的所有前辈一样,认真严谨地去对待每一份文书、每一条线索。
图片
第四检察部负责公益诉讼办案,凡是侵犯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都在提起公诉的范围内。与传统的刑事办案模式不同,公益诉讼办案没有案件来源,线索是跑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
平时,张倩云与第四检部用脚步丈量着迎泽辖区,不论是臭气熏天的污染河道,还是肮脏的垃圾堆、农贸市场,都有他们调查、取证的身影。
图片
2020年12月11日,因接到群众举报,东山某处矿山存在私挖现象,第四检部一行人前往东山调查取证,刚下过雪的山坡泥泞难走,快到达目的地时,由于路滑车辆无法继续上行,张倩云一行人只能下车在积雪中摸索着前进,来到现场,勘察人员找到一小块平地,拿出无人机进行证据固定。
结束了矿山调查,检察官们在辖区内进行公益巡查,发现某地堆放了大量生活、建筑垃圾,而不远处贴着一张“禁止在20米内堆放垃圾”的标语,第四检部立刻对此进行了拍照取证。
图片
下班前,张倩云登入公益诉讼线索信息平台,查看公益受损线索信息,将符合条件的线索内容进行整理打印,为第二天的调查核实做好准备。
过程充满了艰辛,但她看到多年堆积的垃圾清理了,高架桥的缝隙修补了,占道的拦路虎移除了,就觉得一切都值得,甘之如饴。
“希望用我们的努力可以切切实实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感,这是我的内心所想。”张倩云说。
图片
在张倩云眼中,共同拼搏、砥砺的第四检察部是一个“小家”,而迎泽区检察院则是其乐融融的“大家”,她乐于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知识竞赛、合唱比赛、文艺汇演……单位举办的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她享受集体氛围,集体既是她发光发亮的舞台,又给她归属感,是她温暖的港湾。
图片
这也是“螺丝钉”精神的另一重内涵:集体与螺丝钉本来就是相互成就的,没有了螺丝钉,集体这台机器无法运转,而又正是集体给了螺丝钉大展拳脚的舞台。
图片
如果有人认为做好“螺丝钉”意味着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做自己的本职工作,意味着没有理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张倩云进入检察院时维护公平正义的职业理想从未磨灭,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耕耘着。
图片
“我们基层检察院接触群众最多,最了解当下检察制度的困境”,她把这些亲身经历的问题总结、思考,汇聚成一篇篇学术论文。《行政公益诉讼前检察建议制度的完善》被山西省人民检察院评为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研讨会三等奖,《浅谈民事审判程序性违法行为检查监督的困境与完善路径》在2021年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征文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图片
“必须要有更多的人发出声音,才能推动法律进步”,张倩云说,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检察官助理的身份里,而是努力发声,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影响力。
—特别说明—
编辑:迎泽区融媒体中心
“迎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