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让老宅更“舒适宜居” ,打造“活的古城”

近日,苏州姑苏区市属直管公房修缮整体计划出炉,今年修缮的对象主要包括西善长巷、海红坊、十梓街等街巷内的市属直管公房,约3.79万平方米,涉及900余户居民。近年来,姑苏区统筹协调保护与发展,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实现古城风貌的明显优化。今年,苏州市住建局、姑苏区住建委加强对文保单位、控保建筑中涉及市属直管公房的修缮和保护,突出整体保护价值,使历史印记、文化符号、城市节点更具魅力,打造全国古城保护的“样板区”。
图片
古宅活化,让建筑成为文化的载体
为切实加强古城传统风貌景致保护,今年,苏州市住建局、姑苏区住建委将计划实施程宅、怀厚堂王宅、同益里等文控保建筑市属直管公房的保护和修缮,涉及修缮面积约2800平方米。修缮过程中,相关部门坚持“原样原修”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原有构件和历史信息,使修缮后的古建筑在达到安全健康状态的同时,可以成为优质的文化载体空间。
许乃钊旧居是近年修缮完毕的活化利用样本。许乃钊旧居位于东北街138、139、140、142号,是一座与拙政园隔一条百家巷的老宅始建于明代。全宅原有四路五进,十二开间,占地4700平方米,《苏州市志》关于园林名胜的章节中,把东北街上的这处老宅归类为比小型园林更小一些的庭院,并称“传为清尚书、巡抚许宅”,是一所具有人文内涵的苏州古典名宅。宅院现存三路,西路建筑修复工程完成后,将其作为苏州玉雕艺术馆的驻址,主要用于展示苏州玉雕艺术,并定期举办各类苏州玉雕名家作品展览,已打造成为一个展示苏州艺术的窗口。
目前,为在活化利用的同时最大限度保存古建信息,姑苏区住建委正积极尝试文保建筑居住房保险管理制度,创新制定“服务+保险”方案,通过定期巡查制度、安装电流过载及温度传感器装置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小事故的发生概率。
图片
串珠成线,保留“有人气”的街巷肌理
在老宅保护修缮的基础上,姑苏区将古城保护成效与本土生活宜居相结合,真正打造“活的古城”。今年,姑苏区市属直管公房修缮对象主要包括西善长巷、海红坊、十梓街等街巷内的市属直管公房,约3.79万平方米,涉及900余户居民。
路西街6号有间二进民居,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目前属于民居类市属直管公房,资产面积179.8平方米,住有4户居民。该处房屋存在屋面风化、屋架倾斜、板条天棚脱落等问题,相关部门仔细研究后认为该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已达到修缮标准,于是立即动员居民搬出,实施修缮工程。
项目计划将立帖屋架全部拆除,并将空斗墙改成一砖实心砌筑达到建筑主体更稳健的要求,还会将屋面新作丙纶防水层处理,让老宅更符合当代人舒适宜居的居住要求,除此以外,檐口还会新作花边、滴水设计,让建筑整体面貌更符合江南民居风貌特点。
据介绍,该项目将于9月修缮完毕,修缮后将解除房屋安全隐患,在恢复房屋使用功能保障居民日常居住的同时,助力城市更新,打造美丽城区,擦亮“江南文化”品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通讯员 潘心洁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