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一粒椒香飘八方

工人们正严格筛选即将销售的青花椒。记者 买锐 摄
凉山新闻网讯(记者 苏勇 邱兴春)修枝、浇水、施肥、除草……春和景明,万物吐绿,大好春光下,金沙江畔的金阳县芦稿镇青花椒现代农业园区,“椒农”们紧跟农时,踏上又一年的“致富大道”。
近年来,金阳充分挖掘“金阳青花椒”的金字招牌潜力,持续大力推动青花椒产业发展。据统计,到目前金阳青花椒种植面积已突破100万亩,覆盖95%以上乡镇以及人口,综合产值已超过11亿元。
一棵青花椒树苗在这片充满激情的土地上结出了粒粒麻味纯正、清香味浓的青花椒,其浓香穿越崇山峻岭,飘向更远的远方。青花椒,正成为金阳县实现乡村振兴与开展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最具优势与潜力的支柱产业。发展:品质如一
金阳,地处大凉山与金沙江交汇地带,有悠久青花椒种植传统。特殊的地理资源、立体气候、光热条件造就了青花椒颗粒硕大、风味独特、麻味纯正、清香味浓、油脂含量高的独有品质,在中国花椒产品中独具一格,先后获得了“中国青花椒第一县”、“中国青花椒之都”、“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称号。
荣光背后是金阳干群始终如一、各司其职、同心同向,共同孕育着这一抹香味,守护着其品质。
“过了春节就开始修枝、浇水、施肥等;五六月雨季来了要锄草;8月初开始进入青花椒的采摘、晾晒和销售,三个环节交替着一直持续到11月;进入冬季后要开始给青花椒树根部刷石灰,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芦稿镇龙王庙村小组组长杨兴平同时也是一名有着30多年青花椒种植经验的“椒农”,“村里基本上每户平均20亩左右,一年纯收入大致在8万多元到10万元上下。”
近年来“金阳青花椒”渐渐走俏市场,青花椒的价格也趋于稳定,“椒农”的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镇村干部协调保障解决青花椒“饮水”问题,县里定期开展青花椒种植、管理等相关业务培训……在“椒农”背后有着坚强的“后盾”。
“一年我们这里销售量大概在160多万斤,大部分是供给‘海底捞’火锅连锁。这一季受疫情影响,收入大幅减少。”说话如此硬气的是金阳县春江鹏达青花椒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星付,从事青花椒收购和销售行业27年,已带动了芦稿镇80家从事此行业的合作社。
经过初选、去湿、X光机、人工筛选等六道严格工序,一粒青花椒才能从张星付的加工厂走向市场,27年来始终如一。“为什么最后一道是人工筛选,就是确保每一粒青花椒都能达到品质要求。”张星付说。
后续:创新引领2020年,金阳县青花椒现代农业
园区被评为省级三星级园区。园区实行“畜——沼——椒”种养循环,种养循环率90%,配有5G基站、土壤、气象监测及云平台等物联网设施,综合信息化率85%,机械化率约55%,产品初加工率95%,精深加工率约25%……几组核心数据成为园区达三星级的要素。而目前,园区里月亮湾景区、龙王庙美丽乡村和青花椒交易中心建设正进入尾声。
“芦稿镇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有效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以大力发展青花椒园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地理环境优势、发达的网络交通(丽攀高速穿境而过)为契机,做大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金阳县芦稿镇镇长王川说。
当前,花椒在食品、香料、化工、药用、养生等方面用途的推广创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济价值不断凸现、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瞄准千载难逢的契机,金阳将围绕“着力构建具有金阳特色、金阳品质、金阳品牌的绿色产业链和价值链,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产出金山银山、使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协调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子”的前瞻思路,紧扣四川“建成全国花椒产业第一省”目标,立足金阳国民经济实际,紧紧围绕金阳青花椒独特历史内涵与内在独特品质的资源禀赋,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着力推动青花椒产业高质量、全链条、跨越式有机发展,全力构筑青花椒产业的现代生产体系、发达经营体系、三产融合体系、高效管理体系、绿色文化体系,聚力打造名副其实的“中国青花椒第一县”,全力打造“金阳青花椒向世界、世界青花椒看金阳”的金字品牌。
重点推进优化产业基地布局、抓实现代园区建设、实施精准提质增效、普及产地初加工体系、搞好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建立完善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与监管服务体系等重大建设任务……“十四五”开局之年,一项全域布局、全链谋划、全程推进的金阳青花椒现代产业发展战略已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