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城市巨变 从南海中部开始了

赵越

近日,佛山南海发布《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推进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先导区建设行动计划》。

由此,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第一次系统亮相。一座新城的建设,与一个国家试点结合在了一起。这在佛山历史上很少见。

如果国家试点先导区建设成功,南海中部将崛起一座与众不同的新城。人们提到南海的“城市代表作”,将不再只想到东部的千灯湖。整个佛山的城市格局,也将由此改写。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2019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同年11月,该文件由国家发改委等15个部门正式印发,支持有条件的城市、产业园区,开展区域融合发展试点。

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融合发展,是一道佛山必须解开的难题。佛山很多地区都在为此而奋斗。

这也是一个“国家命题”,国内各地有不少城市申请成为国家试点,但只有极少数城市如愿。

去年下半年,南海脱颖而出,成为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为先导区。

围绕这个试点任务,经过一段时间谋划,南海区明确了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枢纽新城将实现“百千万亿”的目标,即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超200家,服务企业超5000家,吸引人才就业超20000人,企业总收入超100亿元,累计投资超1000亿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两业融合发展的高地。

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的路径是:推动“人城产文站”五位一体有机融合。枢纽新城将以人为核心,打造人城产文站五位一体的产业社区,将高铁站从传统的人流集散地打造成为人流目的地。

把“人”放在城市、产业等要素前面,不是偶然,而是理念的反映。对“人”的服务能力、集聚度越强,一座新城的生命力就越强。

放眼国内,各类新城、新区、重大平台千帆竞发,衡量这些新城的建设水平,就是要看“人”用脚投票的结果。

有朝一日,当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成为各类人才的集聚地、栖息地,就说明这里的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真正成功了。

把“人”放在首位,吸引人的集聚,枢纽新城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张牌。

首先是产业牌,要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工作机会。瞄准南海中西部生产性服务业的短板,枢纽新城正在加快新一代信息服务业等产业集聚。过去两年签约的腾讯工业互联网粤港澳大湾区基地、深圳科技园佛山科创园就是标杆。有朝一日,当南海中部成为码农的集聚地,这里的发展可能已经焕然一新。

其次是城市牌,要提供一流的城市配套。去年规划建设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的建川博物馆文博综合体已签约枢纽新城。此次,枢纽新城还亮出了一系列城市配套项目:面积约22万平方米的中轴公园、7万平方米的会展综合体、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海学校、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佛山西站校区……都是过去南海中部的稀缺资源。

最独特的是交通牌。佛山西站枢纽新城坐拥2条高铁、2条城际、4条地铁,是大湾区西部主枢纽。背靠这些交通优势与广州、深圳等大湾区城市紧密合作,辐射带动广西、贵州、云南,是枢纽新城不可复制的优势。这样的愿景看似遥远,但实际上却极大提升了枢纽新城的发展上限。

今天的佛山,呼唤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这样的探索者。除了佛山,国内还有很多制造业大市。肩负国家试点的重任,枢纽新城也要为这些城市探路。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全国范围内,高铁新城虽然很多,但真正获得成功的例子还不多。一旦佛山西站枢纽新城把自己的路走通了,它将启示的,还可能是全国各地的高铁新城。

这是一个国家级试点该有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