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课堂║官渡区党史知识专栏(10):红军长征过官渡

图片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进一步做好官渡区党史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特推出“官渡区党史知识”专栏。本栏目将陆续推出官渡区党组织的建立、党史人物、党史事件、革命据点、党史小故事等内容,从不同角度重温官渡区党的发展历程,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激励我们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迈向新征程、走向未来。
官渡区党史知识·党史事件
红军长征过官渡
一、中央红军过官渡
1935年4月中旬,中央红军分三路大踏步进入云南。其中一路由林彪、聂荣臻率领的一军团从富源进入云南后,经曲靖、寻甸、马龙、嵩明等县经过官渡区。
图片
1935年4月28日,红一军团进入寻甸的草鞋、板桥等地。为了继续迷惑敌人,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命令红一军团攻占嵩明城及杨林镇,形成威逼昆明之势,并在抢占龙街渡的沿途攻城夺地,把尾追的敌军主力引向元谋方向。一军团于1935年4月29日分兵两路进军位于昆明东北的嵩明县。一路以一师一团由寻甸塘子进入嵩明县的匡郎冲,取道大铺、倚伴,直取嵩明县城;另一路二师六团从马龙县的易隆进入嵩明小新街,沿滇黔公路西上,占领军事重镇杨林及杨林兵站,缴获粮食1万公斤及其他物资。红军在嵩明和杨林的街道、要津,多处书写和张贴“打倒云南土皇帝龙云!”“打到昆明去,活捉龙云”的标语,造成进攻昆明城的气氛。昆明城内一片惊慌,土豪劣绅纷纷离城躲避,连外国领事馆都准备沿滇越铁路向开远、河口疏散家属。市区敌人在盘龙江沿岸多处凭桥筑坝,提高水位,加强城防工事,并把附近10多个县的民团调集城内防守,实行戒严,昆明城外空虚。
1935年4月30日(旧历3月28日),红一军团二师主力占领嵩明县杨林后,作出进攻昆明的势态。同时,侧翼部队分两路进入官渡区小哨乡:一路从嵩明县四板桥出发,经三十工、老坟山、小母山、大麦地塘、两岔箐、金钟山,开往嵩明县白邑地区;另一路从杨林出发,经下对龙、中对龙、新庄、兔耳,进入嵩明县甸尾地区。红军派出的侦察人员,深入官渡区大板桥一带(距昆明15公里),向当地群众了解进军昆明的里程、路径、沿途情况,散布红军要攻打昆明的消息,引起敌人恐慌。
次日,红一军团主力进至嵩明县阿子营,进一步形成威逼昆明之势,迫使龙云将本已空虚的滇军全部调守昆明,为红军北上渡过金沙江创造了良机。5月9日,经过艰苦跋涉,中央红军(不含红九军团)3万余人历时9天9夜,在禄劝县皎平渡胜利渡过了金沙江天险。
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三省交界处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聂荣臻元帅在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过了金沙江,我们就真正把长征以来一直尾追我们的蒋介石军队甩掉了,隔了有一个多星期的行程,这无疑是长征中的一个巨大的胜利。”
二、红六军团过官渡
图片
1936年4月初,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王震、肖克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即红二方面军)进入云南。1936年4月10日(旧历3月19日),左翼部队由嵩明县的阿子营出发,经原属于官渡区双哨地区(2004年区划调整前)的哨新街、马劳力村进入富民,次日攻占了富民城。另一路红军部队由鼠街南下,路过官渡区的双玉、双哨,进入花鱼沟小哨村八里坡,再经西山区的沙朗到富民县会合西下。4月下旬,二、六军团18000多红军在丽江县石鼓胜利渡过金沙江,进入中甸县。
红军在长征途中宣传革命道理,爱护群众,官渡区沿途群众深受感动,军民建立了深厚友谊。红军经过马劳力村时,老石匠的儿子刘显荣挑水慰劳红军,吃完一挑又挑一挑。红军激动地说:“谢谢老乡了,我们路过的红军多得很,你们挑不完那么多。”刘家父子说:“红军真好,煮饭给你们吃都是应该的,挑点水有什么关系”。双桥村崔开礼的父亲在路上遇见二军团六师在寻甸六甲战斗中两位负伤的战士,便把他们扶到自己家中,每天翻山越岭为伤员找草药治伤口。滇军进村搜査掉队的红军伤员,崔冒着生命危险把伤员藏在家中耳楼的柴草堆中,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在他家精心治疗调养护理下,两位红军伤势渐渐好转,提出要去追赶部队,崔家还给红军做好干粮,送他俩往富民方向去。上对龙村的孙金海给红军带路,他感激红军爱民之情,主动帮红军挑箱子,一直把红军带到金沙江边,历时20天,行程数百里,返回时依依不舍,含泪而别。李有福是双桥村地主李华清的长工,受尽地主压迫剥削之苦,他耳闻目睹红军的革命宣传和“打富济贫”的事实,茅塞顿开,把红军认作自己的亲人,决心跳出人间地狱,跟着红军干革命,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去了。
长征对官渡区的影响
红军长征两次路过官渡区,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严格遵守革命纪律,在当地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革命影响。
红军在哨新街、双桥村、上对龙等地写过许多革命标语,后来都被滇军民团洗刷掉了。这些标语说出了贫苦大众的心里话,铭刻在他们心中,至今许多老人还能背通的有:“打富济贫”“红军是工农的子弟兵”“拖死中央军、打垮滇军,脚踏前程”等等。红军给群众讲解北上抗日、主张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道理,许多老人至今还记忆犹新。
红军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哨新街、双桥、上对龙的许多老人说,红军和气,买卖公平,不拿群众的东西,为群众扫地担水,亲如家人。红军到哨新街时已是晚上十点钟,村里群众已进人梦乡,红军怕打扰群众,冒着山乡春寒,歇栖在打谷场、大路旁。第二天红军派人挨门串户,访贫问苦,检查部队纪律,村民们都被红军的爱民行动所感动。
红军没收地主的财产,开粮仓,分积谷,救济贫苦老百姓。大弯村有个姓周的恶霸,他是民团团长,红军抄了他的家,把浮财、粮食分给村民。双桥村的地主贾崇明,平日作恶多端,欺压百姓,听到红军来了就吓跑了,受苦百姓在红军的支持鼓励下,打开贾崇明的仓房,把囤积多年的红糖、腊肉、老酒、粮食分给贫苦百姓,人人欢欣鼓舞。哨新街地主粮仓被红军打开了,百姓不敢去分粮,红军把粮食背到百姓家里,进行革命宣传。群众被红军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行动所感动,称赞红军是穷人的贴心人。
来源: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