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鱼做成“熟”鱼,中山三角引进两省级生鱼产业人才团队

生鱼,又名黑鱼,是三角镇的优势水产品,目前三角镇生鱼养殖产业年产值规模已超过10亿元。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生鱼养殖业,2021年三角镇在中山市“六大战役”基础上提出实施本镇的“三小战役”其中之一就是“把生鱼做成熟鱼”,推动生鱼养殖业高质量发展。

4月9日下午,由中山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主办、中共中山市三角镇委员会承办的“筑梦大湾区 扬帆人才港”三角镇人才引进合作仪式在中山市迪茵公学报告厅举行。合作仪式上,三角镇分别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专家团队签订了生鱼产业发展人才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各方在生鱼人才方面的交流合作,推动三角镇特色生鱼养殖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建成1600亩生鱼现代产业园连片核心区

三角镇生鱼产业有近40年的养殖历史,目前全镇已形成了集苗种生产、成鱼养殖、流通和加工一条龙的成熟的产业链。如今,三角镇已是全国重要的杂交生鱼苗种集散地,每年生产并销往全国各地的杂交生鱼苗超过35亿尾,占全国杂交生鱼苗市场60%份额,产值超过1.4亿元,年产5.2万吨的商品生鱼亦远销全国各地。再加上流通、饲料经销等,三角镇生鱼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亿元,是三角镇渔业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三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水产养殖业,提出了“抓住一条鱼”“把生鱼做成‘熟’鱼”的发展战略,通过注册生鱼养殖企业渔业商标、制定生鱼养殖地方标准、引进龙头企业等措施,精心培育生鱼产业。

截至目前,三角镇共建成连片1600多亩的生鱼现代产业园核心区,形成集苗种生产、成鱼养殖、流通和深加工于一体的年产值达11.5亿元的成熟产业链,被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省级“一镇一业”专业镇。

省级专业团队全方位推动生鱼产业升级

在本次活动中,三角镇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专家团队签订了生鱼产业发展人才合作框架协议。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此前已与三角镇多家生鱼龙头企业开展了合作。该研究所所长徐玉娟表示,通过近年来与三角镇生鱼龙头企业的合作,研究所看到了三角镇生鱼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研究所有科研人才超过100人,其中博士以上的就有近50人,希望他们都能成为促进三角镇生鱼产业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徐玉娟表示,本次人才引进合作将是一个更好的开端,研究所将再接再厉,深入挖掘三角镇的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用科技和创新促进三角镇生鱼养殖业乃至地区农业产业链延伸,在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促进地区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副院长杨慧荣表示,三角镇是全国最大的生鱼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愿与三角镇在生鱼繁育、饲料研发、养殖模式创新、病害防治等现代渔业发展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为推动三角镇水产业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设立生鱼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据介绍,为进一步增强三角镇生鱼产业人才力量,三角镇今年还安排了生鱼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进一步促进生鱼产业发展规划及论证、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科教宣传等工作。

三角镇党委书记李宗表示,2021年,三角镇积极抢抓“双区驱动”的历史黄金机遇,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三个年”“六大攻坚战”“头号工程”决策部署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提出了“3+3”(市“三个年”加上三角的“三个年”)“6+3”(市“六大战役”加上三角的“三小战役”),“321·123”(以三角镇2020年的工业总产值200个亿为基数,用三年多的时间实现工业产值增一倍,再用两年多的时间实现工业产值增两倍,然后再用一年多的时间实现工业产值增三倍)任务目标。

他表示,目前正是三角镇奋进攻坚的关键时期,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三角镇党委政府将用心用情当好各方人才的“保姆”,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人才服务各项政策,主动及时帮助人才解决难题,诚挚欢迎更多优质人才来到三角、扎根三角,共建共享三角高质量发展成果。

中山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三角镇班子成员及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市迪茵公学、康维众和(中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等专家代表,以及三角镇内生鱼龙头企业、养殖户代表近100人出席活动。

活动中,中山市迪茵公学还举办了新入职教师代表就业协议签订仪式,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与三角镇企业康维众和(中山)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共建的教学实习基地也于当天正式揭牌。参会专家和青年人才还参观了民森科技园和迪茵湖小镇,了解三角镇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通讯员】三角宣

【作者】 雷海泉;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