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点赞!沙县小吃做成大产业

4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栏目刊发通讯《小吃做成大产业》,点赞福建省沙县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方向,坚持把小吃业当作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让沙县小吃带动全体沙县人民迈向更好的生活。
图片
福建省沙县——
小吃做成大产业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 人民日报 》
( 2021年04月10日 第 01 版)
清晨,江苏苏州的天还没亮,位于城北西路上的沙县小吃店已经蒸腾起第一缕热气。
6点多,店里迎来了今天第一拨客人。店主彭茂清挑起一团肉馅,折进薄面皮,手指翻转间,一粒扁肉便已成型。在沸水中滚三滚,再捞至熬制的高汤中,撒上葱花,一碗沙县小吃“代表作”——扁肉便被端上桌。“一天下来,光扁肉皮就要卖掉10多斤,日营业额稳定在4000元以上。”彭茂清说。
彭茂清的老家,福建三明市沙县夏茂镇,被誉为“沙县小吃发源地”,如今已走出近3万名外出开店的沙县小吃店主。10多年来,彭茂清是沙县小吃发展的亲历者,也是受益者。
1999年,彭茂清高中毕业,原本没打算经营小吃,“不确定能不能赚钱”是当时他与不少沙县老乡的共同想法。
“沙县能将小吃做成大产业,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对沙县小吃的关心和推动至关重要。”回忆往事,沙县干部群众感慨万千——
1999年3月4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指出,沙县小吃业的成功之处在于定位准确,填补了低消费的空白,薄利多销,闯出一条路子,现在应当认真进行总结,加强研究和培训,深入挖掘小吃业的拓展空间。
2000年8月8日,已担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夏茂镇召开座谈会,强调要加强以沙县小吃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很快,当地形成了干部带头、政策扶持、百姓走南闯北开小吃店的局面。
彭茂清也成为沙县小吃产业大军的一员。2000年,他跟随父亲到福州做帮工。之后几年,他独自闯荡,赴深圳、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开店,“生意好到经常卖通宵”。也是那时,和不少老乡一样,彭茂清用赚的钱在老家县城盖起了一幢三层楼房。
中午时分,走进彭茂清的店铺,10多平米的店面座无虚席。店铺干净整洁,小吃文化牌装点着店内墙壁,拌面、扁肉、蒸饺、炖罐——沙县小吃“四大金刚”不断从出餐口被端出。
“原先可没有这么整洁。”面对记者的夸赞,彭茂清腼腆一笑。曾几何时,市场在变,沙县小吃却停在原地,店面环境差、服务跟不上、菜品少更新,不少店面被淘汰。
“短短几个月,方圆一公里的沙县小吃店齐刷刷门头一换,不少老乡坚持不下去了。”2012年,彼时在杭州开店的彭茂清印象深刻。
“消费市场的变化也逼着沙县小吃转型升级。”沙县小吃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鑫介绍。一番调研后,2015年起,沙县县委和县政府牵头,依托沙县小吃集团,推进“标准化管理、连锁化经营、产业化发展”。
彭茂清重回沙县培训,这一次重点不再是小吃制作技艺,而是经营管理方式。彭茂清的苏州加盟店改造完成后,第一个月营业额就上涨了近50%。
如今,在全国各地,沙县小吃已拥有门店8.8万家,年营业额500亿元以上,辐射带动就业超30万人。
结束中午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彭茂清忙起新店的筹备工作。得益于统一中央厨房供应链,原先“夫妻店”的劳动力得以解放,“不看店时也有了自己的生活,下午还答应了儿子陪他参加学校足球赛!”
今年3月23日,在沙县夏茂镇俞邦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20多年来,沙县历任县委领导班子牢记习近平同志的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坚持把小吃业当作富民强县的重要工作来抓。如今,总书记再一次为沙县小吃发展指明了方向。”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表示,沙县将一方面继续倾力支持外出的小吃店主,另一方面围绕沙县小吃发展本地旅游,推动种植、加工等一、二产业融合发展,让沙县小吃带动全体沙县人民走向富裕。
晚上11点半,送走店内最后一拨客人,彭茂清给老家长辈打起了视频电话——
“阿妈,什么事这么开心?”
“村里最近来了不少游客,我们在家门口摆个摊都忙不过来了。这样下去,指不定能挣得比你还多!”
电话两头,一家人都笑了。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江晓莉
审核:曹智鹏、林昉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