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 跨越发展 绵阳高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火车头”

近日,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了2020年全国169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其中绵阳高新区首次进入前50名,排名较去年上升4位。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影响,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这份逆势上扬的成绩尤为难得。

事实上,成立28年的绵阳高新区正进入发展动能转化的关键时期,虽然稳居省内高新区第二名,但也面临前面“标兵”渐远、后面“追兵”追赶的境地。要向产业链高端挺进、亩产效能需要提升、产业集中度还需加强……

破解之法唯有改革。向前追溯,绵阳高新区的成立与发展就是改革创新的生动写照,要实现新的突破,也唯有向改革要动力。由此,2020年成为绵阳高新区的“改革开放突破年”——围绕产业发展、项目招引、园区建设等11个领域分别制定专项方案;推进区级机关机构改革,理顺区党工委管委会13个内设机构职能职责……

受此推动,2020年绵阳高新区重拾高速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高于全市8.9个百分点,被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评选为“2020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也成为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高新区中的第一名。

进入2021年,绵阳高新区定下了“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确保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晋级升位、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头争先”,绵阳高新区提出了“二次创业、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并明确了2021年将重点抓好的各项工作。

向改革要动力 全力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

近日,法国液化空气公司在办理绵阳二期项目手续时,相关工作人员先到了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得知其实可在绵阳高新区办结相关手续时,工作人员觉得有些惊讶。

惊讶在于,此前绵阳高新区没有政务服务中心,企业、群众办事往往需要到市级部门、市辖区相关部门,或者绵阳高新区各部门。“绵阳高新区一直处在高速发展中,机制体制上还不够健全,其难点在于要与市辖区权责理顺,特别是在土地规划方面。还有一些交叉的地方。”绵阳高新区营商办副主任吴宏俊说。

为此,2020年绵阳高新区将理顺体制机制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之一,经过一年左右时间的梳理,承接市上下放和市辖区委托的41项具体事权,这为设立政务服务中心扫清了障碍。2020年10月,绵阳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行,这也是绵阳市各园区中首个政务服务中心。

进入2021年,改革的步伐没有停歇。2021年,绵阳高新区召开的第一场重要会议,就是“改革开放突破年”推进汇报会,各相关部门围绕去年以来的改革思路,谈接下来的改革举措。“去年我们创新了工作方法,通过‘杀回马枪’的暗访调研方式,对招引项目企业经验情况进行更翔实的调查,避免相关风险,今年还将进一步形成更精准专业精细的工作机制。”绵阳高新区经合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各项改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为构建“机构大部门、管理扁平化、人员聘任制”格局,绵阳高新区在学习考察成都、重庆等国家高新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计划推行岗位聘用制,对干部管理由“任命制”向“聘用制”转变进行探索,调动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机制体制保障。

向发展要定力 精准施策聚焦新型显示等4大方向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推动产业向产业链中高端挺进,实现由粗放到精细、由中低端向高端的转变。为此,绵阳高新区将“亩均论英雄”作为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从产业规划、项目招引、园区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奖励等方面,牢牢锁定产业链的高端。

同时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化厂房,逐步改造提升园区生产承载能力,到2022年要实现标准化厂房面积从目前的60万平方米增加到300万平方米。同时严守项目的“入门关”,不再“胡子眉毛一把抓”,设置产业项目准入门槛,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

受此推动,2020年,绵阳高新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45户、总数达196户,占全市的43.9%,全区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产值分别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1.9%、69.8%。

进入2021年,绵阳高新区项目进展增势不减。通过成立7个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工作专班,全力服务保障京东方、长虹、重汽绵卡、新晨动力等龙头企业,“一企一策、因企施策”解决安和精密、西磁磁业等产值下滑困难企业用工难、融资难问题,认真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多措并举推动企业质效提升。

目前,正全力推动长虹新能源绵阳锂电、四川精上缝纫机产业园、联合运通物流配送中心、法液空大宗气站二期等总投资247.64亿元的64个在建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推动太极川西北总部基地、艾华西部生产基地、河北廊坊高瓷等总投资287.17亿元的98个新开工项目建设。

受此推动,绵阳高新区也储备了一批优质产业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中电光谷等已签约未开工、待签约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签约落地。

向创新要活力 以创新驱动战略塑造发展优势

在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发布的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绵阳高新区在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孵化平台建设、从业人员薪酬水平提升、节能降耗等方面表现相对较好,体现在细分领域排名上,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单项排第49名,可持续发展能力排第24名。

重视科技创新,这是绵阳高新区一贯的发展理念。数据显示,2020年,绵阳高新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9.1%、居全市第1位,远超全国平均值。

面向未来,绵阳高新区提出了新的目标:努力争当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和西部现代化强市“排头兵”和“火车头”。要做到这一点,科技创新无疑是关键一招。

为推动科技创新,绵阳高新区积极出台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目前包括京东方绵阳项目在内,多家骨干企业均启动相关研发中心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等建设,特别是支持京东方、长虹等行业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指导九洲线缆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京东方共建新型显示产业技术研究院,完善新型显示产业创新链。

同时,积极向外引智,正在积极对接四川大学等高校院所,准备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围绕创新平台的打造,绵阳高新区正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绵阳高新区分中心等转移转化平台,力争全年企业研发投入超32亿元,转移成果达到14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800件。

2020年5月,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联合发布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名单,绵阳高新区位列其中。这正切合了绵阳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谋划,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新型显示等优势产业聚集,进一步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和智力引擎,也为绵阳高新区下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科技创新基础。(郭文丹 智宏伟 记者 祖明远)

来源:四川在线绵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