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儿童主任

在广州市从化区,有277人穿梭于村(居)一线,不断叩开一扇扇门,找到因家庭贫困、自身残疾,或者监护缺失、不当而陷入困境的孩子,为他们提供帮助。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儿童主任。

一位社区工作者告诉记者,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而言,日常负责困境儿童信息排查和更新、家庭走访、监护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困境儿童关爱保障问题等工作的儿童主任,是他们在当地除监护人之外最大的依靠。

然而,由于困境儿童的成长面临诸多挑战,情况不尽相同,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涉及法律、教育、家庭关系、心理健康、社区服务、相关政策等垂直领域的支持,对儿童主任的跨专业知识背景要求较高。而现实中,儿童主任由于学历等原因所限,能力瓶颈凸显,成为日益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记者获悉,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以下简称广州社联)承接广州市从化区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儿童中心)“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构能力试点工作”项目,在儿童主任培训工作方面,充分结合基层儿童服务人员的成长需要,有效整合专家资源,推动辖区儿童主任专业能力全面提升。

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社联从化项目协助儿童中心定期督导儿童主任,2021年经项目整理,涌现了一批基层保护力量工作典型。

郭美娟:需要协调的资源很多,儿童主任是枢纽角色

在从化区石海村,面积约5.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7个经济社,而16个困境儿童分布在石海村不同的经济社。

2005年,高中学历的郭美娟通过政府招聘成为了村里的基层工作干部,2019年开始兼任石海村儿童主任一职。她回忆道,从担任工作那一刻开始,便明显感觉到了这是个服务性岗位,每天的工作状态,就是“十个手指弹钢琴”,十分繁重。

彼时,在石海村创新的治理体系带领下,村里基层工作者的分工越来越清晰,相关工作制度早已统一上墙。在多方支持下,美娟对于作为儿童主任的工作职责则是烂熟于心,平时除了联系群众,及时掌握儿童需求,还积极主动学习下发的各种与儿童相关的政策文件。

“只有把儿童相关的政策文件读透了,儿童的很多的困境就能迎刃而解,自己也知道如何开展工作。”她还记得,困境儿童晓欢(化名)父亲在被诊断出癌症后,巨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美娟了解后,通过已熟知的政策文件,迅速对接村里现有资源,协助晓欢家庭申请临时救助等,展开对其的救助帮扶。

此外,美娟还通过联合走访、信息共享、个案转介等方式加强与温泉社工站沟通合作,及时把石海村的困境儿童个案进行分流。而辖区儿童主任专业能力,恰恰是“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机构能力试点工作”内容之一。

美娟回忆道,令她印象深刻的还有困境儿童菲亚(化名)。其父亲是精神障碍者,而母亲离家出走。菲亚从小到大都是由爷爷奶奶监护,性格内向,怯于与人沟通交流。美娟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把个案转介到社工站,由专业社工对其进行专业辅导。菲亚在社工的陪伴与鼓励下,逐渐敞开心扉,有了自己的朋辈支持网络。

“不同方式的关爱保护网络有效连接起来。”在美娟看来,真正要做好儿童主任的工作,需要协调整合的各方资源特别多,这就需要对每一个困境儿童进行个案管理。而儿童主任,就刚好成为这些个案管理的枢纽角色。

马翠云: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爱

黄溪村位于从化区太平镇西北部,流溪河贯穿其中。

十六年前,有一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名叫马翠云,为了生计不得不在工厂没日没夜地打工。后来恰逢当时村里有空缺的职位,村民也信任她,于是马翠云在2005年正式加入到基层服务工作中。目前她除了是儿童主任以外,还是村里的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近年来,儿童相关工作需要“电脑化办公”,这对于已经55岁,只有初中学历的翠云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但马翠云主动跟女儿学会电脑的基本操作,结合工作的需要去练习。这份干劲,为她不少朋友所熟知。

提到马翠云,朋友们便想起她的口头禅:“有爱心、热心、责任心,遇到困难时懂得找人商量,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实际上,马翠云也的确做出了成绩。据悉,黄溪村有16名困境儿童,其中包括1名留守儿童。

马翠云对全村的困境儿童情况都了如指掌。其中,小正(化名)是一名来自单亲家庭的身心障碍儿童。平时虽有外公外婆的照顾,但是其父亲一直逃避履行监护责任。随着小正渐渐长大,两老无论在儿童的生活照料还是康复层面都越来越吃力。翠云曾多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与小正的父亲进行多次沟通,但是收效甚微。

为此,翠云第一时间报告到所在镇(街),并联合镇(街)的力量加强对小正的父亲进行思想教育,督促他履行家庭监护责任。在多方的努力下,小正的父亲思想有所转变,愿意承担起照顾小正的责任。

马翠云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爱工作中除了相关工作指引还需要把与儿童家庭相关的人和事都考虑进来了,这才能真正做好“困境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如今,她已经养成一个习惯:路过某个家庭的门口,无论当时是否是上班时间、天气如何,只要是她觉得需要特别关爱的,都会进去问问儿童的近况。

她还记得,阿志(化名)是一个困境儿童的叔叔,智力残疾且患有其他慢性病,有一次在日常的随访路上得知他还没办理好慢性病取药卡,马上就协助他去办理使其及时获得相应的救助保障。

此外,黄溪村距离镇上还有一段距离,马翠云考虑到有一些村民的需要,经常为村民提供一些类如“复印”“温馨提醒”等便民服务。有时候,村民们发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第一个想到的人也是马翠云。而马翠云则说,村民们亲切地叫一声“翠云姐”,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赞

图/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