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贺兰山东麓的葡萄“睡醒”了

随着大地回春,宁夏贺兰山东麓的几十万亩酿酒葡萄结束了“冬眠”。在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的葡萄园里,农机隆隆向前疏松土壤,工人们跟随其后,用铁锹轻轻将葡萄藤挖出,伸展扶正后,绑蔓上架。
“葡萄展藤也叫出土,要紧跟农时,太早出土葡萄藤容易在倒春寒中冻伤,太晚出土容易碰掉嫩芽,都不好。”酒庄的葡萄园种植师马学东说,这几天,他要指导工人干活,每天天刚亮就进了葡萄园。
冬藏埋土、春季展藤,这是我国北方一些葡萄产区一项独特的农耕措施。宁夏大学农学院教授王振平说,宁夏冬季干燥寒冷,葡萄藤修剪好后要用土埋压,才能避免葡萄藤冻伤。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的春耕始于清明后,持续半个月。葡萄展藤,代表新的一年葡萄生长发育的开始。
图片
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葡萄园内,工人正在进行葡萄展藤作业(新华社记者杨植森 摄)
宁夏贺兰山东麓位于北纬38度,与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法国波尔多纬度相近,因光照充分、气候干燥、通风良好,不容易产生病虫害,拥有适宜酿酒葡萄种植的条件。
经过30多年持续发展,这里如今已成为我国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截至目前,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49.2万亩,建成、在建酒庄211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到261亿元。
宁夏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共有750多亩葡萄园,展藤期日用工量过百人。葡萄园务工人员大多从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搬迁而来,他们有的一年四季都在葡萄园打工,从春季展藤上架开始,直到冬季修剪埋土结束。
酿酒葡萄作为宁夏的紫色名片,也成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紫色产业。“仅展藤上架这一周,酒庄每年就要支出10万多元人工费用。”马学东说。
图片
马彩霞进行葡萄展藤作业(新华社记者谢建雯 摄)
42岁的马彩霞家住宁夏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西干村,已经搬出西海固10多年了。她在酒庄葡萄园干了9年,从不会种葡萄变成了葡萄管理能手。“我一年从葡萄地里能挣十来万块钱,好着呢。”她说,今年展藤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方式,劳动强度比以前小多了。
展藤现场,一台名为葡萄刮板刷式一体清土机的农机引起了记者注意。这是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徐丽明和她的团队研发的机械设备,在今年的春耕中派上了用场。
“通过机器一刮一刷,能清除超过80%的埋土,人工挖藤就省事多了,作业效率能提高5到10倍,也能提高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徐丽明说。
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多个酒庄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大学等高校合作,提高机械化程度、节约人工成本,进而控制葡萄酒生产成本和价格,提高葡萄酒市场竞争力。
图片
葡萄刮板刷式一体清土机正在进行清土作业(新华社记者杨植森 摄)
王振平说,今年葡萄展藤已经告别了纯人工,希望通过标准化栽培和农机科研,逐步实现葡萄展藤、打药、采收、埋土等田间管理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记者谢建雯、刘海、杨植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