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人】寄情描山水 洒墨绘江河——访山水画家袁志正

莽莽秦岭,人文悠悠,涵养万物。
八百里秦川,千万里江山。巍峨秦岭延绵不绝,是华夏文明的“龙脉”。美景入眼成画,不管是塔云山的雪后初霁、云海缭绕,还是夕阳下的净土鹿角梁,都不断吸引着无数丹青妙手前来寻找创作灵感。
图片
图片
20年前,远在青海的袁志正大学毕业来到商洛山,于商洛学院任教,同时开始了对秦岭山水的艺术探索和追求。
图片
因画结缘 以画抒情
时间回溯到200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袁志正,从故乡青岛来到了秦岭腹地,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当时的他对于商洛的唯一印象就是李自成和贾平凹。说起与商洛结缘,他想起有天在校门口的报刊亭翻阅美术杂志时,被一幅名为《暖流》的画作深深吸引,画面描绘的是江泽民来商洛视察的画面,画中人物生动,构图巧妙、主题鲜明。这幅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袁志正刻意留意了作者署名——王家民,随即买下了那本杂志。还有一次他在观看《综艺大观》时,有一位书法家郭伯一表演自创的沥书艺术,这个被誉为“华夏一奇”的书写方式让袁志正暗暗惊叹。这两位艺术家令他深感佩服,他们的名字也在袁志正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而在他来到商洛学院任教之后才发现,画家王家民竟是自己的同事,而郭伯一先生是他另一位同事的父亲。这让他更觉得自己与商洛有缘。后来在他教学和艺术探索过程中,认识了更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名人,也了解了商洛的地域文化,便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商洛是一块能孕育艺术生命的热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绿洲。
图片
袁志正在绘画艺术方面以山水画见长。中国山水画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将大自然的美景融入画家的情感,再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
图片
山水画是自然的艺术,没有作者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能带领观者一起畅游其间,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正合。就如袁志正所说:“沉醉于自然山水之间,是谓畅神。”而如何将眼前的美景结合这种意境呈现在几尺长的画纸上,袁志正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山水画讲究以线造型,起承转合,并不是看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那便失去了山水画的灵气。画家在作画时,须得将眼前所见进行提炼、概括,以恰当的构图和虚实有度的笔墨语言将其描绘在纸上,体现出一定的意境。袁志正说:“画家在画山水时,有着眼中之景、胸中之景、手中之景的转化,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着画家的主观情思。被大自然所感染后,主客观相结合,用自己的笔墨语言以景抒情。同时在画面中力求有画外之音,充满书卷气,使其达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艺术境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秦岭山水赋予创作灵感
秦岭被誉为中华父亲山,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有着极为丰富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人文景观。这些都为袁志正和其他艺术从业者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袁志正说:“秦岭总体来讲呈现出北雄南秀的风貌,深厚壮阔,她滋养了很多画家的成长。”中国传统山水画历史悠久,早在唐朝时期陕西地段就涌现出了不少山水画大家,包括王维、李思训和李昭道等。他们的艺术造诣与大秦岭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推动了中国山水画中水墨和青绿两个重要体系的形成。
图片
据袁志正介绍,山水画家非常注重外师造化。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成为历朝历代画家秉持的基本创作观。“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说艺术家的创作既源于现实自然,也源于画家内心的感悟。山水画创作,就是要把自然物象和内心的情思转化成为画面的艺术美。因此,他每年都会带着学生去大秦岭深处采风,平时的周末也会约上画友一起深入自然,体验生活,对景写生。
图片
在袁志正眼中,地处秦岭南麓的商洛既有延绵的群山,也有秀美的梯田,景色十分富有节奏感,非常入画,是山水写生的好去处。蜿蜒的盘山路,错落有致的农舍,山间红白相间的桃花杏花,无不渗透着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息,这也与袁志正的林泉之心相契合。“远离城市喧嚣,归田园居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袁志正说:“面对自然山川,画家要具备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结合自己的情感、审美观念和文化艺术修养对自然进行‘写意’式写生,把自然变成笔墨,将自然形态变为艺术形态,从而表现出作品的笔墨价值、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除了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外,背上画架,开车穿梭在林间小道,寻找一处静谧秀美的田园风光,或者磅礴大气的山峦群峰,感受大自然的雄奇或恬淡,然后展纸挥洒笔墨,是袁志正最享受的时刻。
致力于推动美术教育发展
在校园里,袁志正永远带着谦和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平易近人、待人诚恳是袁志正的标签。“我很乐于和学生做朋友,周末也会一起外出写生。”袁志正坦言,自己和学生之间其实是相互学习的。学生们的思想和见解与时俱进,会带给自己很多启发,也能给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在袁志正看来,艺术专业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更多的是需要思想上的交流,他的教学模式是给学生思想启发,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艺术见解和艺术语言。商洛学院本身是一所师范院校,美术学专业首要定位是培养合格的中学美术教师。因此在教学中,袁志正会基于将学生们培养成合格的中学美术教师的基础之上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要扎实学生的美术功底,另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助力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想往哪个方向发展都能有正确的途径。袁志正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只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让他们掌握方法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身为商洛学院的一份子,袁志正为推动学院美术专业的进步发展也做了很多努力,目前他建设了精品课程《中国美术史》,也建成了在线课程《山水画鉴赏与实践》,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网课资源。
图片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袁志正出版了《陕西山水画发展与流变》《山水画理论与技法》等专著和教材,他的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基本上是需要同步进行的,对此袁志正认为,教学和科研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研究是紧密和教学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如何在课堂当中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等,这都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学术研究项目能进一步理清绘画当中很多基本规律,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开阔自己的艺术思维,重塑自己的审美观念。审美观念一旦改变,必然会影响创作风格。”袁志正告诉记者。(侯彬 米子扬)
编  辑:宋乔飞
责任编辑:孙常飞
编  审:杨 森
主  编:张志宏
投稿方式看这里
微信:slrb_xmt
邮箱:sxsslzc@163.com
商洛日报APP:右下角“我的”投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