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在目!听老支书谈修渠往事

2021年3月的一天

阳光明媚,春意暖人

我和一个耄耋老人

兴趣盎然地回顾着

修跃峰渠的往事

这位耄耋老人是张宪云,现年已85岁,修渠时是峰峰矿区和村公社南八特村党支部书记,那时还不到40岁,正是干事创业的好年纪。他经历了修渠的一期、二期、三期的全过程。讲起修渠往事,他和我又一起回到那修渠的岁月,难得的是他有那时的工作笔记,哪一年,哪一天,什么人做的什么事,都记得清清楚楚,清晰的为我铺开了修渠的历史画面。说真的,我采访座谈修渠的人有上百名之多,没有谁比这位老人记忆得更准确了。

▲杜良盛采访张宪云

他说,上个世纪的1975年元月18日,南八特村双委召开会议,贯彻了邯郸地区山区建设指挥部关于建设跃峰渠的会议精神,说一个领导说了,外国人来了,不能光看红旗渠,还要看跃峰渠。修好跃峰渠,可以解决山区浇地,人畜饮水,还可以为邯邢基地提供水源,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好事。我们一定要组织民工队伍,修好跃峰渠。说真的,这些年过去了,他还记得这些话,和我们当年的宣传提纲一模一样。

当时,有的村民对修渠不理解,认为修渠艰苦,受罪,还有危险,修渠报名不积极。但南八特村不是这样,张宪云说,那时支部研究要派最好的青年去俢渠,南八特村是公社、区里的先进村,在这方面不能落后,公社要多少人,有多少人,叫啥时候出发,啥时候出发。不但人数要保证,而且质量也要保证。他们在选派民工时,选派年年被评为先进和劳动模范的人员去修渠,不够条件的还不能去。

▲邯郸地区跃峰渠第一次群英会”峰峰代表留念

在那个时间里,村里还通过会议、广播、黑板报、标语,大力宣传,形成了一个人人争先报名的高潮。每天晚上,大队部都挤满了报名的青年民兵。最后,村里选拔确定了27名优秀青年,组成了南八特民工连,委派年富力强,既有领导能力,又有组织能力,还有吃苦耐劳精神的村支部委员,村革委会副主任王长庆同志为民工连长,组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民工连队,受到了公社的表扬。多少年后,我问南八特村的一个女民工,我说,当时修渠,你们愿意去吗?她说,愿意去,都是主动报名,那时,南八特的政冶气氛真是浓浓的。

▲杜良盛采访当年女民工

1975年4月13日上午8时30分,南八特村修渠的勇士要出发了,大街上站满了欢送的人群,村上民乐队大鼓敲起来了,锁呐吹起来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民工们胸前戴着大红花,像军人一样背着背包,鲜艳的红旗在空中飘扬,人们在用最传统的方式送他们出征。党支部书记张宪云在欢送会上热情洋溢的致词,希望他们要敢于吃苦,不怕困难,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南八特争光。同时要注意安全,村上等着你们胜利归来。民工们心情激动,精神抖擞,坐上小拖拉机,那是当时最时髦的运输工具,村上共有8辆,一齐出发,拉着民工和施工工具,向着施工驻地,磁县白土公社大水头村和上寨村出发了。这大概是和欢送入伍参军一样最热闹的欢送方式了。

后来,由于工地需要,又陆续增加修渠人员,人数先后达50人左右。南八特村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如数把增加的民工送到工地,感动的公社领导一直表扬,说他们为修渠出力,顾全大局。

在欢送南八特村民工修渠大会后,张宪云又走到拖拉机前,一个一个民工向他们挥手告别。有意思的是,这个动人场面被一个摄影师拍了下来,上面注明,南八特村党支书张宪云欢送民工。摄影师拍了照片之后,并没有给张宪云。因那时用胶卷拍,一张胶卷36张,拍完了才能冼,那就不知多少时间了。再说,上面来的摄影师,拍了就走了,不可能每一张都给当事人,这个也能理解。没想到的是,在2017年筹办跃峰渠纪念馆的时候,向社会上征集照片时,在上千张照片中,我发现了这张照片,而且是唯一一张村干部送民工的照片,非常具有代表性。于是,我把这张照片陈列在了“跃峰渠纪念馆”,引起了参观者的关注。我把这个信息告诉了张宪云,这位当时80多岁的老人专程参观了跃峰渠纪念馆,在这张照片的展板前久久的凝视,让思绪又回到当年修渠的岁月,那时多年轻啊,一眨眼,45年过去了,看到当年修的跃峰渠日夜不停的流着渠水,他心里觉得,当年的付出还是值得的啊。

▲张宪云送民工去修渠

这张照片,我传给了南八特村的韩永江,他也是村上修渠的民工。没想到的是,他说,那个在小拖拉机上举着红旗的就是他,那时可能不到20岁吧。回忆修渠,他感慨的说,那时修渠可危险了,他打几十米深的天井时,上面一大盘绳子掉下来,几乎丟了性命。他在井下“猛虎连”,每天提前半小时下隧洞,点炮爆破之后,冒着浓烟就冲了进去,浓烟大的看不见人,呛的睁不开眼,跑着拉排子车出渣,可受罪了。跃峰渠在他脑子里留下深刻印象。45年后,他和妻子一起来到跃峰渠纪念馆,在这张照片下留影,向家人讲述那难忘的岁月,让下一代人永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在南八特修渠的民工中,第一批有6名女民工,张麦叶、张月梅、梁秀琴在跃峰渠留下一张合影,那时多年轻啊,十七八岁,花一样的年纪,也来到了跃峰渠上。和男民工一样,抬石头,推渣车,扶钢钎,抡大锤,巾帼不让须眉。尤其是麦叶,打八斤的铁锤,几十下,上百下,几百下,一个工地上的女铁人。她们都在女子连,受的苦就多了。麦叶说,她在十里洞遇到淋头水,脚下雨靴子冷的受不了,脚和袜子冻在一起,两只脚青一块紫一块,疼痛难忍,只好把棉花垫到袜子里,再用旧布包住脚,常常难受的睡不好觉,就这样,也坚持施工不下火线。张麦叶为南八特赢得了荣誉,她光荣的出席了邯郸地区跃峰渠群英会,并代表女子连在上千人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

▲南八特民工张月梅、张麦叶、梁秀琴

南八特村的民工在修十里洞时表现出色,多次被评为施工先进单位,受到和村民工营和区民工团表彰。南八特带队的民工连长王长庆后来成了和村民工营副营长,主抓施工,使和村民工营一直是区民工团先进单位。民工张宝楼,从南八特民工食堂管理员到区民工团食堂管理员,受到大家好评。民工申奇安后来成为女子连副连长,带领女子连成为邯郸地区跃峰渠群英会先进集体。2020年,申奇安写了回忆文章“我在女子连当副连长”,回顾那战天斗地、不屈不挠、舍身忘死,大战跃峰渠的火红年代。他写道,一次,隧洞里点炮,他们在前面点了百十个剁底炮,跑回去拐个弯准备躲炮,没想到那里也点着了炮,那是违章点的炮。只见民工前面后面的炮都响了,冲击波把人摧倒在地,把头上安全帽催出几十米远,炮渣飞到墙壁上折射二次打到人群上。幸亏那里有个巷道拐弯,才幸免逃过一劫,有的民工都哭了。申奇安气愤的问那个点炮员为啥违章点炮,一拳把那个点炮员打到地上。南八特的民工都是干出来的,张宪云由衷地说。

申奇安还高兴地写道,他们与当地村民的关系非常深厚,朝夕相处,互生好感,民工退场的时候,还领回来好几个媳妇。

▲修渠岁月

为了让民工安心修渠,南八特村在后方还出台了不少优惠措施。张宪云说,他们对修渠民工家属多方面照顾,如对一线人员的待遇和军属一样。民工的工分在同等底分上加15%。民工修渠,生产队的蔬菜照样分。民工假期车票,每月报销一次。民工医药费,每人每年一元。民工被评为先进,村里要予以祝贺。民工家里有啥困难,村里要予以解决等。这些措施,现在看,几乎微不足道,当时,就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南八特村还多次到跃峰渠工地慰问,1975年5月4日,和村公社党委组织各村支书到跃峰渠一线慰问民工,和村民工营长朱永堂介绍工地施工情况。各村表示要积极支前,并要求在6月15日前,每个民工解决10斤小米,15斤白面,把工地的玉米面高梁米换回村。南八特村都做到了。上级让支援啥就支援啥,南八特村不讲条件支援一线。

1975年7月9日,和村公社召开支援跃峰渠电话会,要求给跃峰渠调剂白面,其中南八特面粉8000斤。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字。张宪云说,支援跃峰渠不能讲困难,上级要多少,我们就给多少。他们很快按比例分给各小队。在张宪云的笔记本上,还清楚地记得分给各生产队的数字,1队,950斤;2队,740斤;3队,700斤;4队,680斤;5队,106斤;6队,1300斤;7队,760斤;8队,1140斤;9队,670斤。合计,8000斤。

他们把小麦送到镇面粉厂,换成面粉,送到渠上。这些面粉送到渠上是无偿支援,不要一分钱,也不要粮票。在那个年代,粮食是计划供应,有钱你也没地方买。听到上级号召,南八特村义无返顾,把8000斤面粉送到了工地。有力的支援了跃峰渠一线。在我的印象里,通过生产队支援,跃峰渠一线生活条件大改观,民工保证了每天一顿白面,有时是两顿。猪肉、粉条、豆腐等副食品和蔬菜也源源不断送到了前线。说实话,这和无数个像张宪云这样的老支书大力支援,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我记得,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有个测算,说农民的贡献约5000万左右,其实,像农民有很多贡献是难以统计的,但历史不会忘记。

▲和村营民工工地留影

张宪云说,村里支援跃峰渠一线的事还很多。一次,渠上说缺施工工具。原先去的时候带的是修渠的工具,现在缺的是开山打隧洞的工具,如大铁锤、小铁锤、钢钎、锤笼钻、抬石头用的大杠的、铁链子、大铁锁、小铁锁等。这里得解释一下,铁链子抬一块石头,大铁锁和小铁锁抬一兜大石头。让后方给找一找。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村委会连夜动员,通过大啦叭广播,让有这些工具的村民做个贡献。村民听到广播后,纷纷把家里存的大铁锤、小铁锤、钢钎、抬杠、锤笼钻、铁链子和大铁锁、小铁锁送到村上,而且分文不要。因我们八特村过去石匠多,存下这些工具的人也多,有的是祖上传下来的,也都毫不犹豫的贡献了出来。几天时间,就收集了几十套(件),铁链子有500多斤,然后,专车送到了渠上。实际上村民都知道,这些工具拿出去就回不来了,大家也没有迟疑,无偿的拿了出来。事隔几十年,老支书张宪云还为村民的无私奉献感动着。

▲水利部副部长与和村营书记韩万芳交谈

如果说,对跃峰渠一线算是支前的话,那么二线、三线就全是村上出人出钱出物了,公社给我们分配任务,我们就坚决完成。

▲战塌方祝捷大会

一期工程没结束,二期工程就开始了。1976年元月16日,南八特村大队带领各小队长到跃峰渠二线看工程和运料任务。紧接着,南八特修二线任务开始了,施工地段在胡村和姚庄以西。全村分为三拨人马,一拨人马由韩成祥和龙广田带队,带领青壮年劳力负责在渠道打炮眼,搞爆破,一个炮眼装几十斤,上百斤炸药,个别地段放成吨炸药,把渠道炸出来。另一拨在家的劳动力,由尹风玲组织各生产队碾炸药。每个生产队一两盘碾子,碾硝酸铵。将锯末用锅炒后,加少量柴油搅拌均匀,与碳酸铵粉面,按比例做成炸药,装在麻袋里送到跃峰渠二线装炮炸石头,每天需要数吨炸药。余下的男女劳动力,每天天不明吃饭,带上中午一顿干粮,带上工具,在上午8点前赶到二线跃峰渠工地,从渠道往外清理放大炮后的石渣。中午在工地烧点热水,吃点干粮,下午5点后下班回八特。在二线修渠,张宪云说,一直是他带队,每天坚持劳动,直到完成修渠任务。

▲十里隧洞双层掘进

二期任务刚结束,三期工程又开始了。地点在北涧沟,是修千米洞。南八特村去了80多人。也是村上出人出钱出物,工期赶的很紧,连春节也在工地。村里为了让他们过好革命化春节,给工地食堂送去面粉、猪肉、豆腐、皮渣、粉条,让民工过好工地春节。平常保证中午一顿白面,早上晚上是“两掺头”,就是玉米面加白面,也叫金掺银或银掺金,民工说,在工地吃的比家还好。三线任务也都顺利完成了。

▲峰峰领导在十里洞和村斜井洞口留影

1977年9月15日,“邯郸地区跃峰渠通水典礼大会”在跃峰渠分水枢纽(磁县张二庄岭上)召开。张宪云说,我们真是打心眼里高兴,积极组织村民去参加大会,会场距离我们村约40里,一去一回约80里,从出了村到会场基本上是沿着跃峰渠走,一路上通过和村、姚庄、胡村、王看、山底、宿凤等村走向会场,都是山区,这条线没有公共汽车,村民全靠步行。大家也没有嫌远,参加会的热情很高。我们村大概去了100多人,天不亮就岀发了,我们决定,参加会的每人记一天工,每人补助5角钱。(那时机关干部去邯郸出差,一天补助4角)。走出八特村一看,每条路上都走满了人,都是去参加跃峰渠通水典礼大会的。是啊,跃峰渠修了三年,这一天终于通水了。到了会场,只见人山人海,全都是修过渠的战友,大家脸上充满了喜悦。那天,我也在会场,只听大会一声号令,跃峰渠水奔腾而下,雪白的浪花翻滚着向前,大会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据说参加通水典礼的有3万多人,那种喜庆的场面,常常出现在我们面前。

▲十里隧洞战犹酣

张宪云说,我和跃峰渠很有感情,看到跃峰渠还在发挥着这么大的作用,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那里有我们的贡献啊。

■文图:杜良盛

■校对:周 兰

■编审:穆慧莹

■监制:索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