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循道人颜惠庚

循道人颜惠庚

文/程中伟

我国有根据古代军事思想和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法宝典《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简单地说就是对打胜仗的计谋、策略、办法的汇总。毛主席也有语录(《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1卷):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这些足以说明方法的重要性。人们从古到今做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方法,技术创新也不例外。方法对了可以事半功倍,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颜惠庚博士

原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擅长超高液压技术的应用研究、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为国际TRIZ(创新方法)学会五级大师、六西格玛黑带、常州市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在电子及汽车产业、工程及化工产业、职业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师资培训等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有《技术创新方法入门》《技术创新方法提高》《技术创新方法实战》和《创新方法与创新实践》四本专著,都是他潜心研究技术创新方法的结晶。

01

2008年4月23日,我国科学技术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协四部委联合发文,在《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的要求,强调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要切实加强创新方法工作,从源头上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这份通知给了颜惠庚博士很大的触动,也是他研究技术创新方法的开端。他想:我们国家提出自主创新的战略,我们就要研究如何具体实施这一战略,需要寻求具体路径、方法,实现自主创新,而不是跟着喊喊创新的口号就结束了!

从此,哪里有了创新方法的讲座或是相关的交流会,颜惠庚博士就会尽量抽空前往参加,若是不能参加就会派人参加或想办法找到交流的材料进行研读。经过不断深入地学习,他越发觉得掌握技术创新方法的重要性,就有了将这些好的办法传授给学生的想法,要是能实现那该多好啊。然而,在之前国内所有大中专院校都没有设置这样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学生接受吗?老师哪里来?怎样推广?诸多问题摆在颜惠庚博士面前。

2009年,在颜惠庚博士的安排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聘请台湾一家创新公司的专业人员为学院开办两期的创新方法培训班,有3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教学水平得到空前提升,为技术创新方法在学院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技术创新方法成为学院的综合选修课,部分科系的必修课!

后来,颜惠庚博士牵头开发“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3T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学科成果被教育部评为二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特等奖。

颜博士不但要求本单位的老师认真学习创新方法,自己还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国际TRIZ(创新方法)学会由多位国际TRIZ大师、专家联合创立。国际TRIZ学会水平认证共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五级为最高级。目前国际学会的TRIZ五级大师我国只有2-3位,在此领域深耕细作多年的颜惠庚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02

2014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创新方法课程趋于成熟,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案。那时,颜惠庚博士已不满足于教学。他要带领团队走出校园,将掌握TRIZ矛盾矩阵的39个工程参数和40个创新原理解决具体矛盾问题的让创新像套用数学公式一样简单的锦囊妙计推广应用于各类企业,在此列举三个比较典型的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案例。

摄影:乔麦

武进一家汽车启动电机厂电枢1.5毫米的线圈引线需要与3毫米宽的换向片进行焊接。传统的焊接方法为锡钎焊,锡的熔点约230度,因此焊接接头就会出现焊接强度低、存在接触电阻、耐温性差等缺陷。在电机过载启动时,时间稍长还会出现接头弹开的情况。要避免出现这些问题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把紫铜与紫铜换向片直接用紫铜进行焊接,但是紫铜熔点约1200度,由于两片换向片之间需要用云母片进行绝缘,用传统的焊接技术在如此高的温度进行紫铜焊接会损坏仅有1毫米之隔的云母绝缘层,无法生产出合格品。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那家单位。他们慕名而来找到了颜惠庚博士,希望能解决问题。颜惠庚博士尝试采用TRIZ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用TRIZ方法描述为“我想要直接采用紫铜焊接,但是又不能这样焊接,因为焊接时产生的高温会烧坏附近的云母”,属于TRIZ的技术矛盾。在TRIZ理论中,解决这种有害影响的方法就是“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那焊接的速度就要“快”,如炭中取栗越快越好,就能消除有害性。于是,他跳出传统思维模式,围绕“快”字下功夫。颜博士团队先后尝试了激光焊接、高频焊接等,都以失败告终。最后选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焊接一道焊缝仅需0.3秒,彻底解决了常年困扰那家电机厂的技术难题;还有,常州的一家涂料厂,在涂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研磨筒中加入粉状辅料,利用研磨筒内的许多球形二氧化锆珠产生碰撞和摩擦,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热量,使得物料温度太高,导致易挥发成分挥发到空气中,不但会影响产品的成分比例,还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在夏季还会超温,需要停产降温。颜惠庚博士围绕为容器“降温”做文章。由于容器很小,无法按照传统思路在容器中添加传热装置。怎么办?TRIZ理论对这种情况的描述为“我要用研磨方法生产涂料,又不能用研磨方法”,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物理矛盾。TRIZ中解决物理矛盾的方法就是四大分离方法,也就是时间分离、空间分离、条件分离和系统分离。经过思考后采用系统分离方法解决该问题。通过在研磨筒上上下开两个孔,焊接两个接管,物料通过这两个管子进行“体外循环”降温后再进入容器进行研磨。这个方案如此简单,但是专业人士注意力集中在研磨筒上,无法跳出思维惯性的约束。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破天荒的想法,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彻底解决了问题;另外,颜惠庚博士在为常州某纺织机械企业举行技术创新方法学习班时,要求带问题、带难题进行TRIZ的学习和培训。纺织行业中,在布匹织好后需要把布卷的边缘毛边裁剪整齐。该公司的一位技术负责人所带的问题是如何让刀盘不变钝?“你的问题没有描述清楚。”颜惠庚博士说,“你的目的是什么?能不能讲得具体一些,刀盘在什么情况下会变钝,为什么会变钝,”“我们的布织好后,要用刀盘切边,由于是滚动切边,刀盘容易变钝!”“这样啊,你的目的是切布边,那还有没有其他切布的工具和办法?”真是一句点醒梦中人,那老总一下子恍然大悟,后来改进技术,采用其他办法切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我们常州市技术创新方法研究会成立以来为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例子有很多,总之遇到‘有害’的问题时要懂得‘快’、遇到‘物理矛盾’时要懂得‘分’、遇到‘惯性思维’时要懂得‘跳’……”颜惠庚博士告诉笔者,“人们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克服思维定式、试错、局限性三大障碍,才会有新的思路、才能找到新的办法!”

03

在采访颜惠庚博士过程中,他正在赶写一篇《最终理想解》的论文。什么叫最终理想解?在其编著的《创新方法与创新实践》一书中也有详细的阐释:

产品处于相对理想状态的解。此时,系统在保持有用功正常运作的同时,能够自行消除有害的、不足的、过度的作用。最终理想解是问题解决过程中所想象的最后结果。共有保留原来系统的优点、消除原系统的缺陷或不足、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没有引入新的缺陷四个特点,有确定最终目的、达到理想解的障碍、为什么成为障碍、障碍如何消除、什么资源可以利用等七个具体的确定最终理想解的步骤。

“最终理想解的过程是复杂的,不过从‘不忘初心’四个字做起就容易多了。不论各行各业,遇到问题,都要回到原本、回到初心。教育出了问题,就问问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技术创新有技术壁垒,就问问起初要解决什么问题?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都要回到初心找方法才会少走很多弯路!我们还要通过实践,达到最终理想解。”颜惠庚博士说。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有句名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与颜惠庚博士不谋而合,意思是“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谈”。《道德经》中也有“循道而行,功成事遂”的论篇,主要阐述道家学派做事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在不同发展阶段匹配有效的规划、策略、器具和方法,以收到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效果。颜惠庚博士十余年在技术创新方法方面深耕细作,并结合实际不断实践。他的“循道”心血之作《创新方法与创新实践》可谓是技术创新领域中的“三十六计”,被列为“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书中有大量技术创新方法鲜活的案例以及解决问题的步骤和办法,它必将行之有效地服务于各行各业,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指点迷津,达到“最终理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