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城记·株洲|世界第八大洲:株洲,从槠洲到株洲

作为一种材质坚硬的乔木,槠在大众眼里,颇为陌生。这种乔木,曾盛长于湘江中游的一个陆洲。这个今已无从可考的洲,因繁盛的槠树而得名槠洲。
在湘江漫长的历史中,曾形成过很多陆洲,又消失过很多陆洲。作为江中陆洲之一的槠洲或已消失,或已与江岸连为一体,不再是洲。幸运的是,不管怎样,它的名字流传了下来。
南宋乾道三年(1167)十一月十日,在岳麓书院会讲完的朱熹和张栻同游南岳,十九日离开衡山北上,二十三日到达槠洲。在槠洲,朱张二人作诗赠别对方,朱熹诗中的“泥行复几程,今夕宿槠洲”句,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早记录“槠洲”这个地名的文字。
槠洲演变成株洲,或与南宋某地方官吏的笔误有关,此后屡屡以讹传讹。少数有识之士,在其职权范围内,仍坚持“槠洲”这个正名,例如清末株萍铁路在株洲设站,站名便是“槠洲”。
不过,更易书写和认识的“株”,还是笑到了最后。粤汉铁路株洲至长沙段建成通车时,原来的“槠洲车站”,改为了“株洲车站”。这之后,“槠洲”彻底成为历史。
驶入“株洲车站”的火车头,见证了“槠洲”的谢幕和“株洲”的兴起,并把自己具有强大动力的基因植入了这个崭新车站所在的土地。
图片
▲株洲火车北站,航拍合成的照片,好有“盗梦空间”感。组图/石彦科
从空中俯瞰,湘江在株洲画了一个近乎半圆的大弧线,北去的水流在这个弧线里,流速放缓。
很多人很好奇,全国那么多带州的城市,为什么就株洲的“洲”是带有三点水的。它的特别之处,可能就是因为它年轻,别的带州的城市,多在历史上就是有名的州郡。而株洲,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作为一个镇或是一个县蛰伏在湘潭和长沙的阴影下,很难找到存在感。
这个年轻的地级市,直到1983年才完成它的拼图,把原属于湘潭的攸县、茶陵县、醴陵和酃县(今炎陵)纳入它的管辖,身形得以拉长,它的历史文化也得以丰富。
如今,株洲的版图在世界。我们戏谑地将株洲称为世界第七大洲之外的第八大洲,虽然夸张,却写出了“世界株”的野心和抱负。
图片
▲建宁大桥平流雾。
近300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
影响了株洲发展历程的诸多时间节点中,1936年2月26日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这一天,粤汉铁路整理计划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会议决定将原先准备设置在衡阳的粤汉铁路总机厂,改设置在株洲。
当时,株洲只是湘潭下辖的一个小镇。如非本身交通和地理位置的优势,断无可能在与衡阳的竞争中胜出。
那次会议召开完,过了近半年,株洲田心塅叶家祠堂挂出了“铁道部株洲总机厂筹备处”的厂牌。这个“筹备处”,至今仍完好地保留在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内,俯瞰去,筹备处的平面结构呈“飞机形”,整幢建筑由前栋、过房和后栋三部分组成,造型端庄大方。一年后,由英国设计师设计的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1—3栋厂房建成。
这个总机厂,最初只是粤汉铁路全线贯通后的一个大型机车修理厂。谁都不会想到,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台交流传动电力机车、世界功率最大的电力机车等数十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会从这里诞生。伴随这些第一诞生于株洲的,还有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中国第一枚空空导弹等近300个中国乃至世界第一。诸多的第一,不仅让这个年轻的城市飞速膨胀,城区面积翻了近300倍,而且给整个中国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图片
▲株洲分袂亭南。1167年,朱熹与张栻在此衣袂飘飞,依依揖别。一座“分袂亭”裹挟斑斓史事。
图片
▲株洲智轨让城市很有现代科技感。
不是随便哪个城市敢称“中国动力谷”
有意思的是,株洲的诸多第一,并没有率先用在株洲。例如,中国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列车,在株洲下线后,运行在长沙南站到黄花机场之间;智轨列车的最早落地也不是株洲,而是四川宜宾……
诞生了两百多个“中国工业第一”的株洲,更多时候扮演的是输出的角色。因为高耸的烟囱和轰鸣的机器声,这个角色在获得荣光的同时,也给脚下的土地和头上的天空制造了污染,株洲曾长时间名列全国空气严重污染十大城市榜单。
壮士断腕,株洲在强力推进完成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后,空气和水土的清洁大幅提升,同时,新动能、新产业的培育,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通用航空装备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领下,株洲由落后的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为颇具创造力的“中国动力谷”。
不是随便哪个城市的产业园区,敢叫或者配叫“中国动力谷”这样名字的。株洲这样叫了,足见它的高调和实力。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刘建勇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