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怎么知道马谡不可用,基于何事做出判定,为何诸葛亮器重马谡

马谡是三国时期一个很有争议的人,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刘备与诸葛亮在对待马谡的态度上差别非常大,诸葛亮对马谡是非常器重,而且经常与马谡彻夜长谈,讨论军国大事,而刘备却在临死前对诸葛亮说出了自己对马谡的评价:
马谡有些言过其实,不能大用,你要好好观察。
所谓的言过其实,意思就是说:言辞浮夸,超过了他的实际才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有些夸夸其谈,或者说他是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的人。在三国志中也记载了这事:
《三国志 马谡传》: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图片
马谡
但是诸葛亮却非常欣赏马谡,经常与马谡讨论军事谋略,尤其诸葛亮平定南中之战,就是采用了马谡的谋略,刘备去世后,南中地区引发了叛乱,诸葛亮先为刘备守了两年孝,之后开始进行平定南中的准备,马谡在与诸葛亮经过多次交谈后,给诸葛亮出了平定南中叛乱的战略,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
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以心理战为上,以短兵相接为下。
马谡这话的意思是:让诸葛亮不要以武力强迫南中臣服,而且尽量采用安抚人心的办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法让南中地区永远保持稳定。
所以,诸葛亮平定南中,就有了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虽然这事是否存在是有争议的,但诸葛亮以怀柔手段安抚南中地区的少数族裔,这个是可以肯定的,这种战略思想就来自于马谡的建议。
图片
刘备说马谡不可大用
尽管马谡在街亭之战中表现太过离谱,但马谡并非一无是处,那么刘备为什么会在临时前认为马谡不可大用呢?
刘备这个人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分别是:
1、善于识人、用人。2、坚韧不拔,从不言败。3、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看看刘备提拔了哪些人才?
比如魏延和黄忠。
魏延与黄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是从实战中立了功劳,然后被刘备破格提拔,魏延以刘备部曲身份先是提拔为牙门将,汉中之战结束后,直接提拔为汉中太守兼镇远将军,这等于是把军队之中一个普通的中下级军官,一下子提拔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这种事在曹魏和东吴那是不可能发生的。
图片
刘备用魏延
再比如黄忠,虽然之前就是刘表手下的中郎将,但是不被重用,官职比魏延高了一点,但在军队中也是中下级军官,汉中之战黄忠斩杀了敌方汉中主将夏侯渊,立下大功,刘备称汉中王之后,把黄忠提拔为后将军,直接与关羽、张飞、马超同级别,这就是叫破格提拔,一下子连升三级。
从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刘备重视的是实际功劳与能力,不问出身,魏延与黄忠的出身都不高,但是能力强,有战功,就能得到刘备的重用,刘备这个人不爱读书,不喜欢说话,喜欢骑马遛狗,喜欢漂亮的衣服和音乐,他的这些爱好看起来就是纨绔子弟,与当年的刘邦有些类似,史书中也记载了刘备的性格特点:
《三国志 先主传》: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图片
马谡
再回过头来看马谡,马谡出身襄阳豪强,其兄弟五人都有才能,合称为马氏五常,其中以马良的能力最强,马良是马谡的兄长,刘备担任荆州牧,马良是荆州从事,刘备称帝时,马良是侍中,荆州从事是辅佐荆州牧的官吏,侍中则是辅佐皇帝的近臣,刘备等于是一直把马良放在身边,刘备发动夷陵之战,也是把马良带在身边,并担负重要的任务,负责联络与招抚武陵郡的五溪蛮夷,组织蛮夷与刘备一起协同进攻东吴。
可以说刘备非常重视马良,但是刘备对马谡就有些不一样了。马谡最早也是荆州从事,后来跟随刘备一起入蜀,先后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这些官都是地方官,马良的官职是京官,马谡一直是地方官,这是主要的区别。
对于刘备来说,显然是他重视的人才,才会留在身边为自己所用,他不重视的人才才让他出任地方官,到偏远的地区,尤其是越嶲太守这个官职,这个越嶲郡就在南中,是蜀汉最偏远的南方,但是马谡虽然挂着越嶲太守的官职,但是并没有上任的记载。
图片
马谡在街亭之战
备在夷陵之战战败后南中发生叛乱,当时的越嶲太守是焦璜,后来诸葛亮平定南中时,任命的越嶲太守是龚禄,在南征时阵亡,诸葛亮南征南中,居然都没有带马谡这个越嶲太守去,那只能是马谡担任越嶲太守是在刘备时期,或者说马谡是遥领,并没有到任。
刘备在临死前,肯定会与诸葛亮讨论一番蜀汉的人事安排,重要的人物基本上都会说一遍,刘备专门提到马谡,应该是在讨论蜀汉人才时突然想起来的,毕竟马谡担任过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嶲太守,这些官职都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并不小,刘备只是说马谡不可大用,没说马谡不能用,这是有区别的
刘备之所以认为马谡不可大用,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马谡不是刘备喜欢的类似,志不同,道不合。
图片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前面讲过了刘备不喜欢读书,他虽然读书过,但也仅仅只是读过,并没有很多军事理论,刘备重视的是实际能力,而不是理论知识,刘备几十年亡命生涯,是刀头舐血闯出来的,刘备就喜欢那些在底层出身,有能力,有功劳的人,比如关羽、张飞、魏延、黄忠等人。
马谡纯粹则给人一种读书人的感觉,理论知识丰富,实际经验缺乏,马谡能跟诸葛亮整日整夜地谈论战略与军事,只因为诸葛亮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如果马谡与刘备在一块,那马谡肯定大谈特谈战略与理论,刘备一向都不喜欢这些东西,喜欢更加实际的东西,所以刘备不太喜欢马谡,认为他是夸夸其谈,刘备与马谡也是志不同,道不合。
二、马谡没有战绩与功劳。
图片
马谡
马谡有从政经验,当过地方官,所以在当官时,马谡就会表现出自己的才能了,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接出来光溜溜就知道了,马谡能力如何,一定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但是史书并没有记载马谡有任何战绩与功劳,这只能说明马谡当官时的表现是一般。
看看刘备提拔李严就知道了,李严是因为当官时政绩突出被刘备提拔的,李严在担任犍为太守,其管辖之地有盗贼发动叛乱,李严不等刘备发兵,直接率领本郡士卒就搞定了叛乱,这就是能力,同时李严在犍为太守的任上政绩方面也很突出,所以才被刘备提拔来托孤。
马谡如果有政绩的话,刘备就不会说马谡不可大用了。
三、刘备说马谡不可大用是与其他人对比的。
刘备只是说马谡不可大用,没说马谡不能用,并且最后还有一句话是让诸葛亮多多观察,并没有完全否定马谡这个人,完全否定的话,刘备会说马谡不能用,而不是不可大用。
图片
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应该是把马谡和马良作了对比的,他俩是兄弟,肯定各方面有些可比性,马良是公认的人才,是刘备和诸葛亮都认可的人才,这个没话说,比起马良来,马谡就差了一些,另外,刘备想要了解马谡,也可以向马良打听,但是在夷陵之战中,马良战死。
而蜀汉仍然需要不断提拔后续人才,很可能是诸葛亮认为马谡在当时还算不错的人才了,然后刘备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刘备这话可能是无意中说的,要不是后来马谡在街亭的表现,估计也没有人记得刘备说过这么一句话,这可能是个巧合,刘备并不是专门提醒诸葛亮不要用马谡,可能是两人在点评蜀汉人才时说到了这么一句话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器重马谡呢?
有三个原因:
1、出身。
图片
马谡最终因失误被杀
马谡出身荆州豪强,刘备政权中高层统治者中超过80%是荆州人,或者跟荆州有关系的人,比如诸葛亮,在荆州居住了十几年,比如蜀汉四相,蒋琬、费祎、董允等人全是荆州人,政权结构决定了蜀汉集团必须是荆州人管益州人,马谡的出身符合政治需求,所以诸葛亮想培养马谡。
2、关系。
诸葛亮很可能在荆州时就与马谡、马良相识,三人的年龄也是差不多大的,马谡兄弟是襄阳人,诸葛亮一直住在襄阳,这个圈子就这么大,当时人就那么多,而且诸葛亮与襄阳上层社会的豪强几乎全部认识,原本就是相识,后来当诸葛亮当上丞相时,自然也要培养马谡了。
3、人才后备。
蜀汉政权需要人才不断的加入,但是从当时蜀汉人才来看,还没有人像马谡这样对军事战略有着深刻的理论,蒋琬、费祎、杨仪、张裔、向朗、王连这些担任过诸葛亮丞相府长史或者属官的人,没有一个人的军事战略能力比得上马谡,在这一点上,马谡比其他人强,诸葛亮手下不缺文官与武将,就缺懂战略的军事参谋。
所以诸葛亮会经常整日整夜与马谡谈论军事战略,因为没有其他人能跟诸葛亮谈这些事了,不提拔马谡提拔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