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牛产业” 奔向“牛”日子

图为宾县做强以肉牛养殖为核心的畜牧业。

青山绿水旁,一座座生态环保牛舍整齐排列,玉米秸秆发酵场、有机肥处理棚里生产加工正酣。很快,一堆堆沤好的有机肥,就将通过大型农机抛撒进农田,为冰城的黑土地提供丰富养分……在宾县常安镇长岭村,依托大型肉牛养殖企业,“肉牛饲养+玉米种植+有机肥生产”循环产业链正带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在宾县县委、县政府支持下,这条“种养一体化”循环产业链,正被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和家庭牧场“复制”。作为国家级雪花肉牛产业集群县,宾县正在集聚创造乡村产业新优势,全力做强以肉牛养殖为核心的畜牧业,努力建成全省肉牛产业强县。

种养一体化 穿起循环产业“金链子”

4月7日,记者走进宾县鑫华泰肉牛饲养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就坐落于青山绿水间。公司负责人宋守民难掩喜悦:“现在基地肉牛已经从最初的100余头增长到了如今的1100余头,我们还种植了5000亩鲜食玉米,每年产出3万立方米优质有机肥。”宋守民说:“这是实打实的收益,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发展前景。”

肉牛养殖,最大的问题就是得解决粪污污染;秋收之后,秸秆回收又成了头疼的难题。而“种养一体化”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以解决这“两大难题”。

宋守民介绍,自2014年开始,企业先后建立了鲜食玉米种植基地、肉牛养殖基地、养牛专业合作社等。每年秋收后,种植基地的5000亩玉米秸秆运进饲料厂,经过加工后过腹增值成老牛的“美餐”;基地里的牛粪,通过完善的地下排污处理系统集中收集,运送到有机肥加工厂,牛粪、玉米秸秆加上腐熟剂,沤制成有机肥,松散有弹性、无臭味,并通过大型农机抛撒到农田里,为“耕地大熊猫”黑土地提供绝佳的养分;“加餐”后的黑土地产出的鲜食玉米鲜美可口,摆进商超供不应求。

“肉牛饲养+玉米种植+有机肥生产”穿起了一条闭合的循环产业链,这条“金链子”还在不断复制。在龙头企业带领下,越来越多的肉牛养殖家庭农场在宾县成立。鑫华泰肉牛饲养有限公司正在创建家庭农场联合经营体,以企业为龙头,对中小型家庭农场实行资金上支持、技术上辅导、种养销一条龙的“传帮带”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做强“农业芯片” 打造种公牛繁育基地

就在宋守民谋划着企业未来时,4月9日,一座大型的种公牛繁育基地在宾县破土动工。作为宾县今年重点产业项目之一,哈尔滨希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公牛繁育基地建设项目从“效果图”变成“施工图”,全面开工建设。

这个“种公牛基地建设项目”位于宾县永和乡北兴村,项目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将新建种公牛冻精站和种牛繁育场各一座,预计今年11月底竣工验收。项目建成投用后,采精种公牛存栏量可达150头,年可产优质牛冷冻细管精液450万支,年可选育种公牛30头,年产种用胚胎4000枚。

“项目建成后将产出优质冻精,改良本地肉牛品质,培育适合宾县地域特色的良种品系,进一步实现良种生产本地化,对于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肉牛品质提升、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项目奠基仪式上,宾县县委相关负责人一番话道出了项目的重要性,表明了宾县做大做强养殖产业、建设肉牛产业强县的雄心壮志。

构筑产业链 叫响区域性公共品牌

记者从宾县肉牛行业协会了解到,宾县正以“建设现代牧业、培育品牌肉牛”为目标,按照“养加销一体化,一二三深度融合”的原则,谋划注册建立并叫响区域性公共品牌。如何让宾县肉牛品牌叫响天下?宾县正在全力构筑“养殖、加工、市场”三大产业链:

做大养殖产业链。实行良种工程,以西门塔尔、安格斯、和牛为父本,培育良种核心群、繁育群,紧密结合区域性公共品牌,依靠家庭牧场、养殖大户、合作社等,配置适宜养殖模式。

做活市场营销链。宾县计划在常安镇分两期建设总面积10.1万平方米的宾县常安肉牛交易大市场,通过强化活牛交易管理和规范化运营,营造公平诚信交易环境。建立职业经纪人体系,为经纪人办理肉牛经理人证,实现持证上岗,优质服务,拓展区域性公共品牌影响力。

做强加工产业链。宾县计划筹措建设年屠宰分割、精细加工5万头牛的生产加工基地,走中高端肉牛产品路线,让区域性公共品牌牛肉走向全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