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667万人 如何优雅老去?

厦门市集美区杏滨街道锦园幸福院每个月都为社区老人举办“长者生日会”活动。身体健康的老人会聚集在幸福院共同庆祝,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会收到送上门的祝贺和小礼物。福建日报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4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储白珊 张静雯 实习生 陈雨辰 文/图)目前,我省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667万人,占总人口的17%。随着老年人口逐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我省老年人口将超过750万,占总人口比例达20%。调查显示,90%以上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留在家里养老。

如何让老人居家养老实现快乐地生活、健康地长寿、优雅地老去?记者日前深入城乡社区进行走访调查。

更安心,足不出户享受服务

“谢谢你们救我一命。儿子不在身边,你们比亲人还亲。”3月26日,家住福州柳河社区的老人孙此梅带着锦旗走进福州鼓楼区南街街道办事处。

83岁的孙奶奶独自一人居住,老伴去世多年,两个孩子在国外工作。3月17日下午4时许,孙奶奶突然觉得头晕目眩、呼吸困难。危急时刻,她想到了经常关心她的社区工作人员,便拨打热线求助。放下电话不到10分钟,街道助老员就急匆匆赶来,一边安慰她,一边联系急救人员。在急救人员指导下,助老员给孙奶奶服用了救心丸,并给她揉搓手脚。

救护车赶到现场时,孙奶奶已经缓过来了。经医护人员检查,她体征平稳,可以在家休养。助老员不放心孙奶奶一个人在家,陪着留观1小时确定她没有大碍才离开。接下来几天,助老员每天都登门探访孙奶奶,街道也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定期看望老人。

福州市南街街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服务组织,对辖区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和上门照护“六助一护”服务。特别针对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24小时应急救助或紧急救援服务。

除了专业助老员上门服务,社区里帮助老人的爱心志愿者也越来越多。在南街街道河南社区,记者看到,小区内互助养老蔚然成风。孤寡、独居高龄老人每天都能接到志愿者的关怀电话或上门问候,这些志愿者多是同小区的邻居,下楼不方便的老人需要买菜送菜也都是志愿者代劳。

2019年起,河南社区建立起关爱老人的长效机制——组织党员、志愿者与社区空巢老人、孤老结对,针对老人开展“日问候”“周慰问”“月团圆”,每日问候独居老人,每周举办慈善集会给老人提供义诊、义剪等服务,每月开设主题聚会邀请老人参加。几年下来,参与关爱老人的爱心志愿者越来越多,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

在农村,越来越多老人也享受到更多专业化服务和关爱。

“我要洗个澡,能帮我请个孝老员来吗?”家住三明市大田县华兴镇华安村的78岁老陈,身患重度残疾,子女又不在身边。令他欣慰的是,每次需要洗澡、理发或其他养老服务,只要打一个电话便可实现。

在大田县泽惠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接到电话,信息平台自动定位,调度附近孝老员,第一时间上门为老人服务。

这个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于2016年,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老年人通过免费提供的智能手机“一键呼叫”,服务中心就近精准调度,实现1分钟接单、15分钟内上门服务。中心能调度签约服务机构和2000多名孝老员,为居家老人提供助医、助餐、助洁、助浴等多种服务。

“山区交通不便,许多农村老人子女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在家,养老服务工作难度不小。”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田整合县、乡、村三级养老资源,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家政、超市、快餐、理发店等1117家机构签订协议,依托智慧平台,实现“统一调度,一呼百应”,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县8个社区和266个村。

2020年,大田县农村养老的做法被民政部服务司列为典型案例。截至目前,养老服务中心已承接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6471人,线下服务26.8万人次。

古田县城东街道利洋村“互助孝老食堂”里,老人在用餐。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储白珊 张静雯 实习生 陈雨辰 摄

更智能,智慧养老不再遥远

每7名厦门户籍人口中,就有一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年来,厦门市开展“互联网+养老”建设,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

去年12月,厦门市湖里区金山街道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对外营业。为了让老人居家养老更无忧,金山街道创新推出智慧养老新产品——养老无忧云平台,建立老人数据中心和物联网中心,通过智能化管理,能与居家老人实现“点对点”连接,提供养老服务监管、医疗护理、助餐管理、居家服务、能力评估、时间银行等六大板块服务。

“我们配套自主研发了22种智慧养老产品。”负责中心运营的有关人士介绍,比如,全屋智能管理设置了智能烟雾传感器、智能睡眠监护床垫、人机交互监控仪等13种物联网产品,通过物联网监控平台进行实时管理,保证老人的隐私及睡眠不被打扰,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居住空间。再如,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实现老人到照料中心刷脸自动识别、自动测温、就餐结算等。在保证安全性私密性的同时,解决了老年人忘带饭卡、没带钱等尴尬。

通过入户走访筛选,照料中心还选了10户身体不方便的独居困难老人做试点服务对象,为他们送去智能陪护机器人。“打开灯光”“拉上窗帘”“打开新风”……只需一句口令,智能设备“小伊机器人”就贴心地帮老人启动智能家居功能,方便老人生活。

依托养老照料中心,老人在社区居家养老可享受阶梯式服务——老人做不动饭了,照料中心有助餐;洗不动澡了,照料中心有助浴;老人需要打扫卫生,照料中心有家政服务;照顾老人的子女出差或外出,可以让老人寄住在照料中心……数十种服务,可以“菜单式”订制,满足老人精细化服务要求。

今年,厦门市将鼓励具备较强智慧养老和护理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扩大服务范围,为周边社区老年人建立家庭养老床位,并充分运用适老化、智能化设备,配备居家上门专业服务人员,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

更贴心,多办民生实事解难题

“有了这张助浴椅就安心多了!”福州88岁老人高福海因为行动不便,平日里最头痛的就是洗澡难。在工作人员上门免费安装了助浴椅、铺上防滑垫后,老人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右图)。

有了专业助浴椅,老人洗澡不再难;安装了智能感应灯,老人起夜不摸黑了……在我省,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这些贴心而温暖的福利。去年9月,我省全面启动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由政府买单对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改造,目前已完成1.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改造以家庭为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伤残、独居、孤寡、计划生育特殊对象,并按申请先后顺序予以安排改造。以自愿为前提,以需求为导向,可根据老年人居住的实际需要,选择最需要的部分项目进行改造,包括安装扶手、地面平整、防滑处理、加装坐便器等。该项目计划连续运作3年,按每年1万户、每户1000元标准予以补助,全省将有3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受益。

随着年龄增大,很多老人常陷入“买菜难、做饭难”的困境。近年来,随着一家家社区长者食堂陆续开放,一口口热乎饭让老人吃出幸福感。

在福州,全市有21家长者食堂对外开放,鼓楼区更是实现了一街镇一食堂。

“孝老食堂非常好,三顿菜都不同样,很新鲜,很好吃。”一荤一素一菇一汤一饭,在古田县城东街道利洋村“互助孝老食堂”内,村里的老人拿着标有不同编号的餐具排队打饭,他们围桌而坐,边吃边聊,其乐融融。

“我们走访发现,随着子女外出打工,很多农村留守独居老人吃饭难是群众的‘急难愁盼’。”古田县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4月,古田县出台《“互助孝老食堂”试点工作方案》,通过构建“政府搭台、村居承办、居民互助、个人自愿、梯度收费、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鼓励居家抱团养老,重点解决贫困、留守、孤寡、高龄、失独、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用餐问题,并结合送餐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人进行探视关怀。

为了保障“互助孝老食堂”可持续运行,古田县财政向每个村的“互助孝老食堂”投入8万元,同时根据供养“八类优待对象”人数补助一定的运营费。用餐老人每月只需支付较少费用,就能解决用餐难问题。目前,“互助孝老食堂”试点工作被列入古田县2021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已推广至63个村,投入运营40个食堂,用餐人数约1200人。

“我省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力争在创造老年人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夯实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因地制宜补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人提供就近就便的服务。进一步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新建70所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各类养老床位不少于1万张,建设不少于100处老年人助餐点,实施不少于1万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同时,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探索发展城市全龄化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促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发展,有效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时遇到的困难问题。开展农村幸福院运营质量专项行动,把为民办实事项目真正办好。

福州市金山街道水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老人们在学跳舞。福建日报记者 潘园园 储白珊 张静雯 实习生 陈雨辰 摄

南京 打造家庭养老床位

2017年,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目前,南京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相当于5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预计今年还将增加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

家庭养老床位模式可以为半失能或失能老人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专业护理、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目前服务的主要是低保、困难家庭老人,重残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及80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民政部门按照老人的意愿,与老人签订“居家养老护理床位”协议,承诺提供医疗康复、居家照护、助餐、助洁、助浴等服务。

政府对每张家庭养老床位配套补贴3000元,家庭养老床位可享受综合运营补贴,养老机构收住本市户籍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基准运营补贴分别按每人每月200元、300元的标准发放。

2020年12月,南京市民政局接受民政部委托,编制《家庭养老床位设置和服务标准》的全国行业标准,预计将于今年10月底前制定完成。

天津 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每天早上9点,天津市河西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会自动给近5000名独居老人拨打问候电话,一旦电话无人接听,人工智能系统会立即沟通家属和社区网格员上门,解决了独居老人突发疾病、无人照顾的痛点问题。

该平台打通了公安、社保、民政等多部门数据,汇集老年人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生活需求等4大类21项数据,涵盖全区20余万老年人。

依托智能“云端管家”,社区采用“平台智能调度+线上智能呼叫+线下网格员志愿者探访”的防护系统,为老人安全保驾护航。

天津市河西区有20余个养老服务中心,基于养老数据的打通,未来可规划落成40多个中心,形成养老服务“线上+线下”共创。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已实现区、街、社区三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