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丨市码头小学原校长邹积国:让百年老校再现芳华是我一生的骄傲

上矩形

邹积国,男,1959年生,1980年从文登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威海市鲸园小学执教;1993年至2001年,任威海市塔山小学校长;2001年8月至2013年,任威海市码头小学校长。在任码头小学校长期间,他亲历该校改扩建等工程建设,带领全校师生不断创新发展,为这所百年老校续写了新篇章。

威海市码头小学位于市区东山路15号,

是一所百年老校。

根据校史记载,

它是由1909年兴办的淑德小学、

1912年兴办的敬业小学、

1928年兴办的九华小学合并而成,

此后几十年间,

校名、校址和隶属关系历经多次变更。

1987年后,

随着地级威海市的成立,

威海市码头小学成为环翠区直属小学。

2001年至2013年,

我有幸在该校担任校长,

亲历了学校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变化。

看着学校老照片,邹积国仿佛又回到当年。

学校历史悠久

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挺失望

我是在2001年8月底接到调令赴威海市码头小学任校长的。

虽说市码头小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校,但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挺失望的。首先,整体感觉校址挺挤巴的,它的东、南两面紧邻马路,西、北两面紧邻居民区,想扩建很难。再就是,尽管经过几十年发展,学校在硬件和软件都比以前有不少进步,但与城区其他优秀学校相比,差距很明显。

改扩建前的综合楼古色古香。

旧校舍综合楼,其内部看起来有些简陋。

当时的教学楼是1983年建的,一共4层,不论是整体设计还是教室门窗都有些落伍;教学楼前的土操场很小,跑道是用煤渣铺成的,风大时尘土飞扬,遇到雨雪天,孩子们去教室外走一趟回来,走廊上、教室里满是泥巴;再就是学校地势南高北低,操场的地势高于北面教学楼的地势,一遇到大雨天,就担心雨水会倒灌进一楼教室。

那时学校有两个大门——东门和南门,主出口是南门,因为地势较高,向下通过两排台阶就是东山路。而东门作为侧门,用得较少。考虑到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问题,我去后不久就提议封闭南门,将东门作为主门,一来便于家长接送孩子,二来不至于对东山路交通秩序造成影响。

改扩建前南大门,离市区东山路仅几步之遥。

当时学校南门一侧有一座老洋房,是一栋两层小楼,据说是上世纪初两个新西兰人修建的,我去的时候,这座小楼用作校长办公室、学校总务处、教师宿舍和图书室。到任后不久,我利用一名老华侨的捐款,购买了4万多元的仪器,在校园西侧建起一个简易实验室,可部分满足高年级学生上科学课时的需要。

旧校舍里的两层小楼被用作校长办公室、学校总务处、教师宿舍和图书室。

当时学校的规模也小,按照10个班的编制,全校共有500多名学生和30多名教师,当时对班额控制得不严,一个班50人很正常,最多时一个班有近70人。

那时学校曾办过几年的幼儿园,在本就不宽敞的校园内盖了一溜平房,招收了4个班的幼儿。学校重建后,根据当时的政策和需求,不再设幼儿园。

冬天取暖,起初是学校自己烧锅炉供暖,后来根据市里要求,学校并入全市统一供暖管网,锅炉房就拆除了。学校当时有一个简易食堂,主要是为解决教师的吃饭问题,学生中午放学后需回家吃午饭。

为给校园改扩建让路

全校搬去半月湾小学躲迁

在威海市码头小学工作的那几年,改建扩建校园一直是萦绕在我心头的一件大事。因为距离居民区太近,要扩建校园就涉及到拆迁以及建设回迁房等一系列问题,而这关系到周边居民的切身利益,加之受当时政策等影响,这项工作进展比较缓慢。

直到2009年后,随着相关部门工作力度加大,学校的改扩建迎来重大转机,这对全校师生来说可是件大好事。为此,我们选择在2010年1月底放寒假前,召开由学生家长参加的动员大会,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寒假过后,校园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为保证新学期教学工作不受影响,全校师生统一被安排到新建成不久的威海市半月湾小学躲迁。考虑到学生及老师都居住在威海市码头小学周边小区,往返市半月湾小学交通不便,为减轻家长负担,学校租了几辆大巴,每天往返于两个学校间接送孩子们,一直坚持到放暑假。

学校变得高大上

师生都觉得半年躲迁值了

经过扩建,原来学校西侧的居民区变成了校园一部分,新校舍占地面积达14957平方米,比以前增了三分之一。新建教学楼和操场不再是南高北低,而是处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学楼内一楼至四楼除了学生教室、教师办公室外,还有美术室、科学实验室、音乐室,五楼设有学生寝室等,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配套齐全,与以前相比上了好几个台阶,成为当时全市校舍条件最好的学校之一。当年9月1日,全校师生如期搬回,此时大家都觉得,半年的躲迁真是值了。

我至今还记得开学那天是个雨天,因为操场还没有彻底完工,上面临时铺了硬化砖,塑胶跑道是后来才逐渐铺上的。那天,食堂也是勉强投入使用,因为时间紧,眼看教师们都没吃上饭,我们临时订了一批快餐盒饭,算是救了急。经过这次改扩建,整个校园如同一个大花园,大大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自豪感。

为纪念这次改扩建工程的成功实施,我们专门撰写了一篇300多字的校改志,镌刻在校门内侧的大理石墙上,让后来的学子更好地了解学校百年来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激发他们的自豪之情,激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好好学习、茁壮成长。

百年老校活力重现

办学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说到学校教学质量,我感觉,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威海市码头小学的文化底蕴还是比较厚重的,教师团队钻研业务的氛围也很浓。在我担任校长期间,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加重视发现和培养优秀教师,我自己也坚持跟踪听课指导,组织选拔教师参加市级公开课评比,提高了大家钻研业务的热情,一批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能手,有的还走上管理岗位,成为多所小学的校长、副校长。

如今,高颜值的东大门成了校园一景。

这期间,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根据学校发展定位,确立了学校美育特色,以“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为特色核心理念,围绕“让每个生命绽放美丽”为办学目标,从校园文化、教师发展、学生活动三方面入手,研究心灵美、鉴赏美和表现美的教育,让美的人格和修养伴随学生一生。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校园环境处处美、课堂教学渗透美、各项活动展现美的新局面。

此后多年间,在市、区两级的合唱比赛、科技节、器乐比赛、优质课比赛中,威海市码头小学都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国际行知赏识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基地、威海市特色学校、威海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示范校、威海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威海市教育科学“十二五”重点课题实验基地等。学校办学成果不断走向优质化,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生源也日趋稳定。后来我们跟踪调查发现,威海市码头小学学生在升入初中后的表现,得到威海市实验中学等学校的肯定,这是对我们教师团队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作为百年老校的威海市码头小学,如今焕发出蓬勃生机。

根据校史记载,我算是这所学校第8任校长。2013年,我调入原环翠区教育局督导室,离开了威海市码头小学,但我仍然一直关心并支持着学校的发展。回忆这段历史,我为这所百年老校在新时代持续绽放活力而欣慰,也为自己让百年老校再现芳华而自豪,这是我一生的骄傲。我相信,威海市码头小学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关爱和支持下,一定会创造更多精彩,带来更多惊喜。

监制:段晓明

统筹:曲 唐

编辑:韩 潇

审读:张薷心

威海晚报记者 董传葆 文

本文图片均由威海晚报记者王晓拍摄或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