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淇滨区: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鹤壁市淇滨区认真谋划实施,优化完善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创新出“3351”工作模式,即保持“三个延续”、实施“三个监测”、促进“五个融合”、保障“一个兜底”,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保持“三个延续”
责任延续。5年过渡期内现有机构队伍、帮扶政策、资金支持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做到思想不懈怠、工作不断档、责任不缺位。政策延续。确保转移就业、教育资助、医疗救助、残疾救助等4项区级自主政策延期三年和中央、省金融、土地、人才等3项政策落实到位。帮扶延续。持续保持村级责任组长、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村支部书记、帮扶责任人“五支力量”等人员队伍不减,坚持每周四入村开展帮扶工作。2至3月份以来,累计走访脱贫群众1500余户,慰问困难群众1000余人,宣讲政策2000余人次,义写春联1000余副,赠送米、面、油等物品14余万元,发放医用口罩1000余包、消毒液400余斤,帮助脱贫村销售粉条、小米、鸡蛋等10余种农产品10余万元,发放“99公益日”慈善资金6.2万元,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实施“三个监测”
监测低收入人口。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低收入人口,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管理,防止贫困反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对存在返贫、新致贫风险的家庭,符合纳入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台账,实施帮扶。监测边缘易致贫户。用好国家明确的边缘易致贫户扶贫小额信贷、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参与扶贫项目等4项政策,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每月20日更新监测帮扶台账,精准帮扶。目前,淇滨区脱贫不稳定户53户130人,消除风险31户76人,监测22户54人;边缘易致贫户46户114人,消除风险31户78人,监测15户36人。15户边缘易致贫户中享受兜底保障政策14户,贷款6户、公益岗4户。
促进“五个融合”
产业融合。2021年在乡村旅游、特色种植、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等方面,谋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32个,并与河口民宿、横岭小镇、钜桥大地景观等41个乡村振兴类项目深度融合,拟实施项目26个,投入扶贫资金4053.1万元,产业资金占比56.52%。同时,将扶贫资金向文旅产业、生态林业、文化教育融合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强产业链条,确保带贫效果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资产融合。管好用好扶贫资产,已对130个扶贫项目确权到村集体,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并做好扶贫资产动态管理常态化,明确权属,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利益链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盘活农村资产资源108852.57万元,通过“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增效增收。规划融合。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等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内容,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等纳入“十四五”规划“大盘子”。高标准、高起点做好东部平原美丽乡村示范带、西部沿淇美丽乡村示范带规划设计。以18个试点村为重点,其中贫困村11个,非贫困村7个,分批次做好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工作,第一批钜桥镇岗坡等4个示范村规划设计已完成,2021年计划完成上峪乡桑园等5个村规划设计工作。组织融合。区委区政府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调整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与“三农”工作领导小组优化,成立乡村振兴推进组,并设立巩固脱贫成果、乡村建设、产业振兴3个工作专班,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村工作部门统一协调的领导体系,坚持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考核融合。建立随机抽查、突击暗访等督导机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按照督查问效、考核评比、纪律问责、组织处理“四合一”要求,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提升行动。设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单项奖,开展年度乡村振兴工作先进评选。
保障“一个兜底”
坚持“四集中”,保障乡村振兴道路上不掉队,对贫困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体,统筹落实好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照料服务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严守民生底线。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发挥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作用。保障失能半失能人口基本生活,对脱贫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鹤壁淇滨区宣传部薛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