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攻克崮山据点

编者按:大崮山村位于长清区东南13公里、 玉皇山西南。津浦铁路经此并设崮山站点。104国道公路由村西通过。唐代建村,名白马店、又名白皮关。宋代时村名称崮山,因在大崮山也就是玉皇山下得名。崮山所在的位置是济南到泰安南北山谷的北半部,这条道路古有“齐川通鲁”之称,明清以来更是成为北京通往南京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民间更有“皇道”、“九省御道”、“迎官大道”之说。清代建有崮山行宫;后为区别村西小崮山而命名大崮山。今天就为大家讲述抗战时期攻打崮山据点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崮山是敌人控制的敌占区,为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三区区公所驻地,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此处就秘密建立党的组织,1945年1月,我军攻克了津浦线上的崮山据点,俘敌60余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又占领了津浦铁路沿线,妄图控制铁路交通线,对我各根据地进行分割封锁,割断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

1946年6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围歼泰安城敌人,冀鲁豫军区一军区一团奉命攻打崮山据点,阻击济南敌人增援泰安。当时崮山驻有国民党保六旅一个营,约计二百人,一个连驻在火车站,两个连驻在崮山村东头据点。据点修的非常坚固,围墙外挖有防护沟,筑有水泥字母暗堡等防御工事。

根据崮山据点的敌情和地形,团首长命令三营担任主攻,因为三营是新峰山大队改编的,人地两熟,而且具有攻打据点的战斗经验。三营营长正是郭哲生。

很快部队驻进附近的皇姑井、钟庄,从抗日时期这两个村庄就是根据地,群众基础比较好。我军部队驻在该村后,该村的群众团体主动封锁消息,严防可疑人出入村庄,设立瞭望哨,发现敌情,迅速报告,并组织群众疏散隐蔽。部队经过充分准备,当晚九点就出发了,部队向崮山据点敌人发起进攻。

根据敌人据点地形环境的特点,以及我军装备的客观条件,三营的具体部署是:挑选20名动作麻利的战士组成攻击突击队,以一个连为突击连,负责攻击据点;二、三连负责集中火力压制敌人。连长担任突击队长,并且准备了云梯,绳子等,做好了战斗准备。利用夜幕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崮山据点东侧预定的攻击地点。

夜,黑的像锅底一样,伸手不见五指,老百姓早已进入梦乡。静悄悄的夜晚,据点炮楼上游动的哨兵发现了我军,偷袭不成,只有强攻;郭哲生一声令下“打”,机枪、步枪、手榴弹一起开火;“上”,突击连长一声令下,突击队迅速把云梯靠向围墙,一盘盘绳子从墙上甩下来后,突击队员争先登墙。突击队员一个个健步如飞地摸到敌人炮楼前跟前,炸药包在敌人炮楼下爆破;将敌人的据点攻克一个,歼敌一部分。天亮后,敌120师从济南白马山出动,在铁路装甲车掩护下增援崮山,我军撤守土山,未被歼灭的崮山据点的敌人趁机逃回济南。至此,我军控制了崮山战略要地。

拿下崮山战略要地就掐断了津浦铁路交通线。战斗后的第四天,敌人120师从白马山出动,进攻范庄东西两山我军防守高地,我军凭借占有的制高点,狠狠地打击敌人。敌人妄图将津浦铁路两侧占有制高点的我军消灭,夺回崮山据点,而后再南下增援泰安。敌人疯狂进攻,我军英勇顽强的还击。激烈的战斗在饿狼山持续打了一天,敌人仍无法突破我军阵地,黄昏,敌人退回白马山。

在随后的战斗中我们的部队牢牢地控制着此处的战略要地。附近的范庄是整个津浦铁路的最高点,南来北往的火车经过范庄时都需要爬高坡,货物列车都是双机牵引,行车爬坡速度很慢,机车锅炉要烧到最旺,耗煤耗水会达到极致。因为这一段火车是处于谷底,两侧高山,两山夹峙,陡壁险绝。其北口收于开山,为第一险关;再收于范庄,为第二险关。范庄为关口最窄处,是控制津浦铁路要害处,也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占领了它两边高山,就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崮山到范庄路段。在打崮山、守崮山的两次战斗中,我一团三营为此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七连长于世忠、排长李洪恩等七位同志英勇牺牲。三营长郭哲生、九连连长牛顺山、八连副连长曾照堂等十几位同志负伤。战斗结束不久,一团奉调鲁西北,郭哲生带领部队又投入到新的战斗。

编后:交通和运输是战争的基础,自古以来交通要道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双方争得就是战场进退有据的主导权,谁掌握了交通,谁就占据了行军和后勤保障的优势,崮山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要道所在,也正因如此,在抗战时期,这里烽火不断,涌现出许多的革命英雄,也成长了一批令人敬仰的革命志士,像一门三烈士、武氏三兄弟等等,正是无数革命烈士的浴血奋战换得了70年后勃勃生机的崮云湖街道,在这片土地上,大学科技园、高尔夫球场、旅游度假区、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配套最齐全的新型居民小区拔地而起,人们生活祥和、幸福,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勿忘初心,继续前行。

来源:区委党史办、区委组织部

编辑:方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