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桃花源”,在哪里?

1600年前,陶渊明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桃花源记》。从此,中国人有了一种奇妙情结,希望如文中渔人一样发现这隐秘天地,可这桃花源真的存在于现实吗?如果为真,如今在中国的哪里呢?

01陶渊明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一些学者认为陶渊明的桃花源在现实中存在,主要有几点论据:首先陶渊明文中提及的刘子骥,历史上确有其人,《晋书》记载,此人名为刘之驎,爱游山玩水,一次采药至衡山,在山林深处见有一涧水,由于涧水深广,试几次未能过去,便返回,事后听说该地藏有仙灵方药,再去探寻时,已寻不到当初所到之地

后人猜测陶渊明或许根据刘子骥经历,创作出《桃花源记》,后把刘子骥姓名放于文尾,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虽然此结论不能说服所有人,但它代表了持“桃花源在南方”观点的部分人群。

同时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1936年发表的《桃花源记旁证》中提出,《桃花源记》原型在北方,而不在南方,其线索逻辑可追寻到东晋末年,一位名叫刘裕的将军自洛阳西征后,撰有《西征记》,提及檀山坞、皇天塬等地,皇天塬所在地阌乡,古称为桃林或桃原,陶渊明与西征将佐相识,还有诗文赠答,可能从其那里听闻檀山坞、皇天塬之地掌故,由此写作了《桃花源记》,通过这一线逻辑,陈寅恪最后得出结论:《桃花源记》虽是寓言,但也含有纪实的内容;,其真实原型在北方中原的洛西地区,作家张承志先生也曾说,桃花源的正名,或许就是“桃花塬”。

02桃花源的原型在哪里?

或许文史的迷人之处正是在于似是而非,不是陶渊明本人,我们无法判别桃花源位置真相,不过据文记载,桃花源应该有几个明显特征:群山环抱平川,安全隐秘用山洞与外界相联,桃花源外有大河奔流,源内有溪流,可行船捕鱼,物产丰富,宜于生存且使人安居乐业,民风纯朴,邻里和睦,待客厚道,根据以上标准及有关传闻考证,中国大地上有以下几处疑似桃花源的地方。

湖北竹山桃花源

在鄂西北山区竹山县境内有一个桃花源村,根据《竹山地名志》记载,其村名始于晋代,不仅和桃花源记有极其相似的场景,比如一线天的峡口、溪流、桃林等,而且地名出处也较为符合原著,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记载,桃花源属于晋太元年间的“武陵县”

《中国历史地理辞典》中表明晋太元年间,只有中国版图上的竹山,被称为武陵县,再加上《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听闻此事”,说明桃花源和南阳之间的距离较近,上庸郡(今湖北竹山县西南四十里堵水北岸),与南阳相邻,因此有人推测《桃花源记》的原型在竹山。

重庆酉阳桃花源

酉阳桃花源,原为大酉洞,它位于重庆市酉阳城近郊500米处,其景象与陶渊明《桃花源记》所记载的类似

高、宽约30米,是一石灰岩溶洞,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内流出,清澈见底,洞口高处是由著名历史学家马识途先生,题写的桃花源三个大字,逆桃花溪入洞,洞内钟乳倒挂,继续前行便会发现一番豁然开朗之天地,耕田十余亩,四周环山皆峭壁仿佛与世隔绝,更有美池、避秦庄等数十个小景点,因此清代《酉阳州志》称此洞,“与陶渊明桃花源者,毫厘不爽”。

安徽黟县桃花源

黟县是安徽省黄山市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桃花源主要指漳河流域石山至渔亭10公里段,因其距离陶渊明的家乡江西浔阳,及其做官处彭泽一二百公里,地域较为接近,同时桃花源所在的赤岭村,据称是陶渊明次子陶俟之后一脉的迁居地,且地理环境与《桃花源记》文中描写较为相似,比如蜿蜒溪流,山花和古村落掩映,因此很多人认为该地为《桃花源记》的原型

一生喜好游历的大诗人李白描述黟县为:“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其诗文的名称就为“小桃源”。

江西康王谷桃花源

毛泽东有一篇诗作为《登庐山》,写道“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个庐山桃花源其实是指江西的康王谷,康王谷又称庐山垅,是庐山最大的峡谷,长12公里,向东北伸入庐山内腹,西侧是峰岭绵亘,青山叠翠,在谷中入口处,溪流自谷中蜿蜓向前,沿溪而上继续行走5000米左右,眼前便会豁然开朗:屋舍俨然,垄田层层,田园入画,据宋代《南康军图记·记游集》中记载:秦灭六国后,楚康王熊绎被秦国大将王翦追杀,在谷中得以逃脱,从此就深居与此,而且康王谷距陶渊明故居所在的栗里陶村极近,也就有一种说法认为陶渊明的桃花源在江西康王谷。

03中国还有哪些“桃花源”?

陶渊明的桃花源是个谜,但不管其原型身在何处,有多少传说版本,都脱离不了一个重要前提:该地曾经种植过桃林,有桃花,今天中国大地上处处都有桃花,加上周围环境清幽,人与自然和谐,虽不一定是陶渊明的桃花源,但却是其他人心目中的“桃源”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