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新闻|听外公讲勋章的故事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彭光瑞 实习生 母力文/文 任君/图
小时候,你听过祖父辈的老人讲故事吗?或许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故事的内容你还记得吗?闫少坤便清楚地记得。
闫少坤是江北区公安分局石门派出所的一名辅警,他的外公是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革命。少年时,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看着外公擦拭数十块大大小小的勋章,听他讲述革命年代的故事。没有光怪陆离、没有神怪精灵,但外公的故事,却格外的扣人心弦。
闫少坤说,27岁那年,外公已驾鹤西去。如今自己也早已离开河南老家,定居重庆,但至今,他仍清楚的记得外公的勋章和勋章背后的一段段动人故事。
图片
闫少坤在小区入户工作照
祖辈们的负重前行
“脱下衣服,外公浑身上下都是伤疤,小时候我总是缠着他,要用手摸。”闫少坤说,外公浑身都是刀伤、枪伤留下的疤痕,这些伤好几次都差点要了他的性命。
外公名叫任中华,1925年生,是河南安阳林州人。1943年,他加入革命队伍,1945年便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从战争年代走过来。
外公挂在嘴边的故事,是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某团警卫班班长时遇到的一次经历。那一天,他们正在干涸的河道中行军,突然被日本战机发现,遭遇空袭。由于他们并没有防空的武器,只能快速机动到附近的一座桥洞下进行隐蔽。
但不幸的是,桥洞的纵深太浅,根本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大家躲避。日本飞机一次俯冲扫射,子弹倾泻而下。等他再次起身时,一共11人的团队中,只有外公与一名战友因为有大石头作为掩体侥幸逃生,9名战友都倒在了血泊中。
“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太脆弱,但仍有无数先烈为了抵抗外敌,前赴后继。”闫少坤记得,外公每每说起,都会摩挲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勋章喃喃自语,一枚枚纪念章让他倍感欣慰,因为国人没有忘记这段伤痛的历史,也不会忘记那些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
图片
任中华抗战时期的照片
图片
任中华解放战争时期照片
图片
任中华去世前戴着军功章拍摄的照片
永远要为百姓服务
除了金戈铁马、浴血奋战。闫少坤的记忆中,外公提得最多的就是“老百姓”。正是老百姓在战争年代的全力支持,不知多少次救下了过他和战友的性命,也是老百姓的支持,让他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外公故事中,其中一次是他们在现河南驻马店附近紧急行军,那一天晚上,天降大雨,山路陡峭湿滑,他不慎踏空从山崖上摔落,掉落河边失去知觉。是附近的老百姓发现了他,将他背到家中,帮他疗伤,照顾他休养。一个多月后伤愈,他才得以寻找到部队的踪迹,回到部队。
老百姓的帮助远不止于此。每次行军,他们斜跨在肩膀上的粮食袋子中,很多时候都放着老百姓用粗粮炒制的炒米、炒面。饿了,便就着水吃一口。每到一个地方,几乎都能得到老百姓真心热情的“款待”,自发的为八路军、解放军提供帮助。
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们为了帮助八路军,甚至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日军扫荡时,看到墙上有整齐划一的钉子痕迹,就会烧掉老百姓的房子。”闫少坤说,外公曾说,共产党的部队军纪严明,内务也十分整洁。例如挂衣服、包裹,都会在墙上整齐地钉上钉子。但正是这个特点,被扫荡的日军发现,甚至成为判断老百姓是否收留八路军的证据。在这之后,他们便更加注意这些细节。
“总而言之,老百姓就是‘大后方’”闫少坤说,外公常说,时代变了,但共产党与老百姓的关系依然没变,作为党员永远要记住为老百姓服务。闫少坤现在的工作,就在面对老百姓的第一线。他不仅要配合社区民警开展人口管理与信息采集、重点人员管理、社区巡逻与治安防范、消防检查、证件办理等日常工作。还要参与派出所的110接处警值班。
正是外公的故事,让从事了近七年的公安工作的他敬业乐岗,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接待群众热情周道。闲暇时,他也将外公给他讲述的故事,分享给身边的同事们,用以共勉。
江北区公安分局政治处副主任张俊偶然听到闫少坤转述的革命故事后,也大为触动。“革命精神需要传承下去,共产党为民服务的传统也要传承下去,要让闫少坤把外公的故事,给更多民警分享,学习。”
革命精神后辈传承
“外公说,自己是幸运的。当年一起参加革命的同乡,音容笑貌至今清晰。但他们,很多都没能回来。”闫少坤说,外公的故事,让他震撼于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感受到先烈们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赴汤蹈火的崇高精神。
外公的柜子里,有数十枚纪念章:年代远一点的有渡江水上英雄、抗美援朝、解放华北、解放西北……近一点的有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70周年纪念章、50年党龄以上荣誉纪念章等等。小小纪念章字数不多、个头不大,却都承载了一段沉甸甸的故事。被闫少坤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图片
任中华获得的军功章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任中华获得的各种军功章
闫少坤大学毕业后,抱持着像外公一样守国安民的志向,通过社招考入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虽然目前他是一名辅警,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工作与为民服务的态度一点不含糊。
闫少坤发现,公安民警和辅警每天要处理和调解大量的矛盾纠纷,遇到形形色色需要帮助的人,其中不乏对生活丧失信心或者自暴自弃者。能不能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呢?
为此,闫少坤做了很多思考和尝试。为了能够当好派出所的“解铃人”,他甚至自购了十几本心理学书籍,结合求助群众的心理特点,慢慢摸索,总结出了一套纾解疗愈方法,当起了派出所调解工作里的义务“心理疏导员”。
今年3月底,辖区居民齐某因一时沉迷网络赌博而债台高筑、意图轻生,通过紧急寻人,齐某终于被及时找到,但心结却很难解开。当了解到,齐某有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时,闫少坤很快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当好爸爸做好榜样入手劝解开导齐某。最终帮齐某打消了“一死了之”的极端想法。
“套路贷、杀猪盘等,公安工作中会接触很多受到创伤或被欺骗的人。”五年来,闫少坤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第一时间添加需要“追踪”心理状况的人的微信,并保持着有问必回的习惯。经他开导的群众累计已有1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