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景区巡礼”河源“老城四宝”:展示源城悠久历史文化底蕴

南宋的古塔,明朝的名人故居和护城河,清朝的商业街······位于河源市源城区上城街道的龟峰塔、太平古街、鳄湖公园、李焘故居被誉为河源“老城四宝”,它们不仅见证着河源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河源人的记忆,更展示了河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作为“客家古邑”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源城区大力推进旧城提质扩容惠民工程,不断促进旅游与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先后保护性维修了龟峰塔、太平古街、鳄湖公园、李焘故居,有效整治并提升了老城周边环境,为整合推介“老城四宝”文化旅游产品,打响源城区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都市经济、商旅经济奠定了基础。

源城区上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叶仕杰向记者介绍老城区古建筑文化旅游发展情况。黄敏立 摄

近日,上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叶仕杰向记者介绍,目前,太平古街、李焘故居、龟峰塔近年已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鳄湖公园正在进行水生态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将于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届时将以崭新的面貌与市民见面,进一步助力老城区古建筑文化旅游的发展。

龟峰塔:位居“河源八景”之首

叶仕杰介绍,龟峰塔位于河源市源城区南堤路的龟蜂山上,地处东江与新丰江交汇处,因其建在龟峰山上而得名。龟峰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是广东省公历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楼阁式砖塔,历来被列为“河源八景”之首,又享有“东江第一塔”的美誉,为广东省首批公布重点保护文物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登龟峰塔上凭栏远眺,河源新老市区一览无遗。受访者供图

龟峰塔平面为六角形,塔正门向东,塔外观为七层,内为十四层,一明一暗,有如竹子,节节上升,层层收分。各层设有杉木楼板加铺方砖,其中暗层有穿墙上下两个门,四个佛龛;明层有一门上另一层平台和五个门孔通外边平座栏杆,沿阶梯旋绕而上,可登塔顶层。平塔属青砖结构,平座和出檐均用隔层狗牙砖叠垫出挑,出檐较其它塔宽而厚。而平座设有木栏杆,每层六角均有角柱,柱间饰横架栏额相连,为典型宋代仿木楼阁式砖塔。每层塔檐现改用灰色琉璃瓦,施瓦当滴水,角梁下悬挂铜钟。

鉴于龟峰塔历史悠久,塔式典型,为东江著名古迹,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1989年,河源市严格遵守“修旧复旧”“不改变文物原貌”的原则对龟峰进行重修,复原其貌。2016年,河源市博物馆对龟峰塔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综合整治,实施保护及安防更新改造工程,维修工程主要包括龟峰塔防雷设施、本体维修亮化等项目建设。

“重修龟峰塔对保护文物和发挥古塔的旅游参观作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叶仕杰说。

如今,重修后的龟峰搭更显得庄严雄伟,登塔凭栏远眺,新老市区一览无遗,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到了晚上6座灯柱的灯光从地面直射塔身,将龟峰塔映照得美轮美奂,宛如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镇守着下游含港澳同胞在内的4000万人的母亲河东江。

太平古街:河源最早的商业区

追溯河源的历史古街,当以现存的太平古街最具特色。叶仕杰介绍,太平古街始建于清朝,兴盛于民国,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古街原名叫“十字街”,因早年商业兴旺,整条街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故更名太平街。街长约330米,宽6—10米,鼎盛时期,这里曾入驻300多家商铺,并带动了周边街巷繁荣发展,形成了河源最早的一片商业区,无数商品在这里流通,无数故事在这里流传,伴随了几代河源人的成长,也承载着河源这座城市的记忆。

太平古街新貌。受访者供图

太平古街邻近新丰江畔,采用民国时期岭南流行的“上楼下廊”式的骑楼结构,局部掺入欧式建筑风格,走在其中,颇似行走在广州的一德路、北京路一带。古街虽历经数百年沧桑,但风情依旧,在一次次的保护与开发思潮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在古街中糅合。经文化部门调查,古街具有文物保护价值的历史建筑共16栋,包括上谢祠堂(宝树第)、广昌隆等,架构了一座文化传承的桥梁,折射出了河源这座城市的历史水痕。

为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2014年,河源市、源城区两级政府投资约1.9亿元对太平古街进行修缮改造,涵盖了市政道路建设(含排水排污、路面改造)、商铺结构加固修缮和立面装饰、休闲广场和民俗文化馆建设、牌坊、街区小景点、街标以及亮化工程等配套设施工程。历经两年修缮改造,2016年国庆,太平古街这条“百年商船”重新扬帆起航,从一条纯商业街变为集文化、商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化商业步行街”。

走在修缮后的太平古街,“槎城八景”古屏风、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客家木骑楼、地面上的青石板路、街道两旁的铜雕等风情建筑依次展现眼前,古街旧日的鼎盛风气迎面飘来。如今,太平古街是“老城四宝”中游客人气最为旺盛的地段,每到节假日便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游玩闲逛。

鳄湖公园:镶嵌在河源老城里的翡翠明珠

鳄湖公园位于河源老城区上城和下城中间,东邻湖滨路,西傍上城环城东路,北起飞桥,南至紫河路,水面面积达12公顷。鳄湖公园分西门塘和东门塘,内有河源老八景之一的“鳄湖青曲”,还有远兴亭、化容桥(也称化龙桥、飞鸾桥)、鸣凤桥、鸣凤亭等景点,其中,鸣凤桥和飞鸾桥分别横跨鳄湖。因湖水碧绿,环境宜人,鳄湖像一颗翡翠明珠镶嵌在上城与下城之间。

鳄湖公园正进行水生态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图为改造后的效果图。资料图片

叶仕杰介绍,鳄湖开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关于鳄湖开凿,有一个流传至今的故事:元末明初时,河源数遭水患、寇患,明万历年间广东制府(即总督)陈蕖答应分守道郑邦福、知府林国相、邑大夫李焘等的请求,为河源城鳄湖的开凿提供了充足经费,鳄湖得以建成。鳄湖修成后,“绕城之西而环其北,汇其东为鳄湖”,成为护城河,“历千数百年而无患”。李焘又使人引桂山水经泷下、万年基、木棉塘注入西门塘、北门塘和鳄湖,形成环城湖池,百姓名湖曰“制府湖”,这一命名是为了纪念支持建湖的陈蕖。不久,鳄湖边就建起了大量的宫、院、阁,一片“文运”勃兴之象。

“鳄湖公园不仅是融优美湖光水色和客家文化为一体的城市公园,还是承载了几代河源人美好记忆的公园,见证了河源的发展和变化。”叶仕杰说,为进一步凸显鳄湖公园的地理位置,串联太平古街、北直街(李焘故居)等“老城四宝”景点,将其打造成为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娱乐、度假旅游、体验文化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源城区在原有的整治基础上,2018年起分步实施了鳄湖水生态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

作为河源市、区两级政府重点项目,鳄湖水生态综合整治及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同时纳入2020年“十件民生实事”续建项目,项目总投资1.62亿元。项目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工程包括清淤换底、西北门塘截污、补水工程、排涝工程等;第二阶段将对鳄湖的现有景观进行改造,拆除部分水上构架桥,并结合河源本土文化,改造或复建荷堤倩影、游船码头、对歌台、古榕夕照、玉堤涟漪、长桥旧月、景观水榭、九曲排青、东门城楼及青曲牌坊等景观设施,刷新老城区的“绿色颜值”,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游玩、散步的绿色空间。

目前,该项目工程量已经完成75%,将于今年6月底全面竣工,届时鳄湖公园将揭开新面纱,以全新的样貌与市民见面。

李焘故居:典型明代府第式建筑

“李焘故居我们称为‘石狮屋’,建筑做工十分精美,中堂的四根大铁梨木柱,木质坚硬,即使用硬物刻划,也不会留下痕迹。”说起李焘故居时,叶仕杰如是介绍。

李焘故居新貌。受访者供图

李焘故居位于源城区上城北直街中段,兴建于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建筑面积812平方米,包括祖堂、天井大、两个小斤、古亭、大小地堂及大门照壁等。历经430余年,故居的主体建筑结构仍保持完好,故居内的照壁、石雕、枕石、石柱础等保存完好。建筑整体古朴典雅,石雕和梁头等木构件做工十分精美,是东江流域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和较高文物价值的府第式建筑。

李焘是土生土长的河源(县)人,自幼好学,明隆庆二年(1568年),25岁考中进士,之后为官14任,历52年,首任是福建泉州府推官,最后一职是云南巡抚,官至二品。他为官五十余年,执法严明,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爱民如子,民称李佛,有“槎城之魁”之称。他一生清廉,名声远扬,先后受到过皇帝的三次嘉奖。同时著述颇多,著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学》等,但大多失佚,今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编入《四库全书》。

在李焘故居大堂屋梁的正中央,悬挂着李氏家训“蹈义履仁,济人约己”的牌匾,这八字真言是明万历皇帝诰赠李焘祖父李景星的制词,也是李焘一生的真实写照。在超过半个世纪的仕宦生涯里,李焘的俸禄大多捐给任职地修学校、筑路桥,他本人布衣蔬食,家产不及中人子弟。当李焘告老还乡时,行囊萧然,余财竟不过几担书籍而已。

2006年12月,李焘故居被列为河源市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源城区按“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对李焘故居进行抢救性修缮,让它重放昔日的光彩。作为展示河源“客家古邑”城市形象的重要人文景点,修缮后的李焘故居,已被打造成“河源市廉政教育基地”和旅游观光点,免费对外开放。

【策划/统筹】江伟良 蒋才虎 黄丽静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黄赟 刘晓波

【作者】 黄敏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