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罕见!这座庙曾是泉州最高学府!千年来走出这些名人……

2021
刺桐藏宝图
寻 宝 宋 元 泉 州
第七站 泉州文庙及学宫
上矩形
泉州文庙及学宫位于10世纪泉州城东南部,始建于唐开元末年(739—741年),北宋太平兴国初年(976年)移建今址,主体格局形成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是一组院落式建筑群。其中,文庙是古代官方纪念和祭祀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的场所,学宫是古代泉州的最高等级教育机构,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多元社区的代表性遗产要素。作为儒学传播中心,泉州文庙及学宫是泉州包括政府官员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内的泉州精英群体的象征,这些社会精英在宋元海洋贸易的推动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
第七站 泉州文庙及学宫
文化地标照古今
接伊洛渊源,开海滨邹鲁。
泉州文庙及学宫,地处古城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地位之高无与伦比。这组恢宏的院落式建筑群,始建于唐、形成于宋、完备于明清,整体形制为“左学右庙”,由位于西侧的儒家祭祀建筑文庙组群、东侧的州级地方教育建筑学宫组群构成。各组群建筑数量众多,体制宏伟,主从有序,构成一个集入口、前导、祭祀、学署四种建筑类型于一体的文庙建筑群,建筑规模为中国东南七省之冠。
图片
红朱墙,琉璃瓦,龙纹柱身,重檐庑殿顶……最尊贵的宫殿建筑形式,匠心匠艺的建筑手法,让屹立千百载的泉州文庙倍加引人注目,其规格之高,为福建目前唯一仅存,为全国孔庙罕见。
回望千年,泉州文庙及学宫,不仅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培养泉州莘莘学子的最高学府。这里不仅是泉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地标,也是古城千年文脉的源出之地,曾经培养造就了大批名留青史的人物——
开创泉州教育史先河的欧阳詹,编纂中国最早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的北宋宰相曾公亮,发明水运仪象台的北宋宰相苏颂,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洛阳桥的蔡襄,编著《三山志》的南宋名相梁克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写下《易经蒙引》的明代易学家蔡清,深刻影响后世的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他们的脱颖成才,与泉州文庙的文化熏陶息息相关。
宋元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中心的逐步南移和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在泉州地方官员兴儒学的倡导下,古城书院风行,官私之学并重,文人倚山论道、临海观经,泉州一跃成为“科举大市”,仅宋代就有1418人考中进士,位居福建各府州前列,跻身全国三十强。而自唐贞元八年(792年)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1100多年间,泉州登科举、载志书者达6000多人,其中进士2454人,使泉州成为“八闽形胜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
而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泉州通过海外交通与贸易、华人华侨移居,将泉州文庙承载的儒学思想种子,播撒到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为中华儒学的传播贡献了“泉州力量”。
如今,文庙内的一次次文化展览,一场场独具儒家特色的活动,还有一张张祈祷学业顺利的心愿卡,都说明这里已是人们求学拜业、接受文化熏陶的“圣地”。漫漫历史长河中,泉州文庙及学宫如灯塔似火炬,光辉熠熠映照古今,在其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带动下,泉州大地崇文重教的薪火绵延不息,古城千年文脉绵延不绝。
庙学合一冠绝东南七省
英才辈出辉映宋元海贸
图片
蔡文庄祠
图片
青石浮雕
图片
泉州府文庙历史文化展
PART ONE
记者见闻
左学右庙恢宏巨制
规模居东南七省之冠
“重檐庑殿顶、黄色琉璃瓦、龙纹柱身、通饰彩绘,这是最尊贵的宫殿建筑形式。泉州文庙及学宫的规格之高,为全国孔庙罕见。”每一次仰望大成殿,泉州府文庙文物保护管理处负责人何振良,都忍不住由衷感叹。
图片
大成殿
红瓦坡顶、龙脊燕尾、砖壁粉墙、出砖入石……眼前的泉州文庙及学宫,满满闽南元素。这一坐北朝南的建筑群,集宋、元、明、清四代建筑形式而成,由位于西侧的儒家祭祀建筑文庙组群、东侧的州级地方教育建筑学宫组群构成,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完整保留了“左学右庙”的布局,建筑规模堪居中国东南七省之冠。
龙脊燕尾
图片
图片
抬梁式木结构
在这里,一柱一匾会说话。始建于北宋的大成殿,殿身由48根白圆石柱承托,尽显庄严肃穆;殿内悬挂数方清朝皇帝的题匾,殿中主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坐像,旁边还有“四配”及“十二哲人”;大殿前,月台是古代祭孔之地,月台束腰处的青石浮雕,透着12世纪的“古早味”气息。
图片
大成殿孔子像
在这里,一井一门有故事。穿过泮桥是大成门,平日里若非重大仪典,大成门不轻易开启;出了大成门,棂星门遗址旁,是久负盛名的夫子泉,奔涌不息的泉水,留下泉州太守王十朋与《咏夫子泉》的诗篇掌故。
明伦堂是古代府学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这在中国府州级学府中并不多见。文庙和学宫周边,还分布着明清以来祭祀泉州历史名人的蔡清祠、李文节祠和庄际昌状元祠。
值得一提的是,自宋至清,泉州文庙历经19次大规模修建,但至今仍完整保存清康熙年间仿古制作的成套祭孔礼器、乐器、舞具等500余件,以及元代印度教风格的石像,宋代文物、清代二次艺术加工的柱础。这些珍贵的文物,是儒学文化在泉州的传播和多元文化交融共存的重要遗存和历史见证。
图片
殿外龙柱
图片
夫子泉
PART TWO
专家论述
古泉州最高学府出英才
助力宋元泉州海洋贸易
穿过时光长廊,重回唐贞元八年,泉州士子欧阳詹首中进士,由此开创了泉州教育史的先河。往后千百年,古泉州“最高学府”文庙及学宫,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众多贤才俊彦,开启了“人文之盛甲全闽”的科举辉煌时代,也造就了众多海外华人巨贾儒商,这些社会精英贡献卓著,在宋元海洋贸易的管理和推动中功不可没。
1
千年逾2400进士
成东南文教之典范
众所周知,古时文庙为官方所立,地位非凡,既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也是兴学教化的场所。泉州文庙及学宫是古泉州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其肇建的年代(739-741年),恰逢古泉州文运肇起之时。
回望唐、五代,在泉州主政者重教兴学的政策下,在欧阳詹荣登龙虎榜的激励下,一批批士子上京赴试,一改闽人不肯出仕的旧俗。到了宋元时期,随着理学家朱熹的到来,郡城内外广设书院,州学、县学拔地而起,私学经馆迅速发展,古城出现“家弦户诵”的盛况,甚至诞生泉州东郊田庵村这类“刻书专业村”。
“宋元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泉州海外贸易的兴盛,既为泉州带来了多元文化的空前融合繁荣,也促进了教育鼎盛发展。”在何振良看来,书院林立、官私之学并重,使泉州人才辈出,成为东南文教之典范,赢得“海滨邹鲁”之美誉。这其中,儒学圣地泉州文庙及学宫,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通过科举考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政治精英和高级知识分子。
据记载,自唐贞元八年至清光绪三十年的1100多年间,泉州2454人考中进士,其中宋代泉州进士数量多达1418位,数量上长期居全省各府州前列。欧阳詹、曾公亮、苏颂、蔡襄、梁克家、蔡清、李贽、何乔远、王慎中、俞大猷、郑成功、李光地、施琅……打开这份“高层次人才”名单,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多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有的甚至成为时代的航标和灯塔。
2
泉州人赴台传儒学
海外传播促进交流
唐宋以来,泉州民众借着一水之隔的地理优势,东渡移居台湾,尤其在明末清初形成浪潮。泉州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1665年,郑成功之子郑经在台湾建立第一座文庙,被誉为“全台首学”,此后两百年间,台湾又设置了数座庙学,儒家文化扎根宝岛。
一座座庙学,实证泉台学缘一脉相承。矗立于台北市大同区的台湾文庙,早在1879年创建之时,就以泉州文庙为建筑范本,还邀请泉州著名工匠王益顺负责设计建造。
翻开文献,一段“泉台同源、儒风同仰”的历史迎面而来。彼时,众多泉州籍郑氏部属以及渡台儒士,成为开启泉台教育关系的先驱;更多的泉籍移民,他们慷慨捐输儒学书院,积极兴办各类塾馆,把泉州文庙优良的办学传统、向学的社会风尚,在台湾广为传播。来自晋江的许吉景、诸葛倬,南安的沈佺期,以及惠安的王忠孝等一批泉州府名士,他们怀挟图书,在台湾演经讲学,一时传为佳话。
站在更广阔的维度,千百年来,素有经商传统的泉州读书人,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将泉州文庙承载的儒学思想,一路向东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传播。1010年,晋江安海人李公蕴赴越南贸易定居十几年后,被拥立为李朝的开国君主,他的后裔李日尊继位后,在河内建造国子监文庙;在李朝授意下建造的庙学,是古代越南的最高学府;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闽人三十六姓”定居琉球后,在久米村创建孔庙,把儒学带到琉球。以儒学文化为纽带,泉州府文庙架起海内外文化交流之桥,为中华儒学的传播贡献了“泉州力量”。
往事越千年,如今的泉州府文庙,在一代又一代地方官员和乡宦名贤的瞩目和保护下,尊孔修学,历久弥新,甚至成为2016年央视春晚泉州分会场,在全国亿万观众面前惊艳亮相。而在一场场文化展览之余,祭孔典礼、开笔礼、成年礼、拜师礼等独具儒家特色的活动,以文化回归的方式告诉今人,千年文脉不曾中断。
文庙与名人
自唐贞元八年起至清末,泉州走出如曾公亮、蔡襄、梁克家等精英,他们的脱颖成才,与文庙的文化熏陶息息相关。
★蔡襄:两知泉州的蔡襄,曾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洛阳桥,让洛阳江天堑变通途;首创筏型基础和种蛎固基法,为世界桥梁建筑技术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
★曾公亮:“一门四相”中的曾公亮,曾编纂中国最早的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
★陈逖:五代时期的陈逖,是泉州第一位状元郎,他中状元那年,泉州府文庙内的皂荚树提前开花结荚,被视为好兆头。这件事情,宋《太平广记》引《稽神录》“登第皂荚”一文以记载,《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也有相关记载。
★梁克家:南宋名相梁克家少时就读于文庙学宫,他高中状元时,明伦堂池塘中,并蒂双莲同时开花,当年的泉州太守辛次膺为此特别赋诗纪念这个祥兆。
文物大事记
●1961年,泉州府文庙列为泉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泉州府文庙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8月,修葺大成殿,创办“泉州府文庙文物陈列室”。
●1987年9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拨款修葺明伦堂,重建东斋。翌年9月竣工。
●1998年3月,庄际昌状元祠被列为泉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年,市政府拨出专款修复文庙东西庑、大成门、金声门、玉振门;文庙西庑辟建泉州历史名人纪念馆,东庑同时开设泉州古代教育展览馆。
●2001年6月,泉州府文庙升格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2月中旬,文庙广场整修完工,大牌楼落成,立《泉州府文庙广场重建记》石碑。
●2003年2月,在文庙东侧旧址修建李文节祠、崇圣祠。
●2007年9月,动工维修明伦堂,翌年5月竣工。
●2008年,泉州府文庙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涉台文物。
●2021年3月,大成殿修缮项目被列入2020年度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名单,全国仅4项目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