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读丨历史上的今天(4月13日)

1、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1939年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应作曲家冼星海之约,在延安完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于3月31日完成了大合唱全部音乐的创作。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由抗敌演出队第3队首次演出。邬析零指挥,作品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9个乐章组成,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渊源流长的灿烂历史,赞美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展示了一幅全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壮烈图景。首演后引起巨大的反响,在全国广泛流传。它对现代中国的音乐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片
洗星海(左)和田汉
2、新中国第一部法规《婚姻法》诞生
1950年4月13日,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纪念意义的日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并于当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具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谁也没有想到,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竟然是婚姻法!
图片
图片
1950年《婚姻法》同土地改革一样,是新政权对社会全面改造的一部分,是新政权力图通过改造传统的婚姻家庭制度及其观念,将占人口半数以上的妇女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迫中解放出来,是进一步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毛主席认为,婚姻法是“仅次于宪法的国家根本大法之一,它是全国范围内实行婚姻家庭制度改革的法律依据,是同封建主义家庭制度作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建立和发展新婚姻家庭关系、改造旧式婚姻家庭关系的重要工具”。
图片
1950年《婚姻法》开宗明义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这既表明了党和政府废除旧式封建婚姻制度的严正立场和坚定态度,也体现了新制度下的婚姻家庭观念。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大张旗鼓的宣传和贯彻《婚姻法》的运动,旨在加速旧式婚姻制度的衰亡和进一步确立适合社会主义制度需要的新型婚姻家庭关系。
3、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总理赵紫阳和葡萄牙总理卡瓦科-席尔瓦代表各自政府分别在联合声明上签字。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正式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葡萄牙外交部长皮雷斯-德-米兰达等出席了签字仪式。参加中葡澳门问题会谈的两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以及专程前来参加联合声明签字仪式观礼的50位澳门各界知名人士也出席了签字仪式。
图片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