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走向毒品的“前世今生”

图片
鸦片是全世界公认的第一种毒品,但是对于鸦片,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180年前的鸦片战争是屈辱的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就是从这里开始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陌生的是,我们对鸦片的由来及其效用的历史演变知之甚少。
鸦片是到底是什么?
我们熟知的鸦片,主要是从罂粟的蒴果中提取制成,是罂粟的主要产物。罂粟是罂粟科罂粟属植物。罂粟属植物全球约有100种,主要生长在中欧、南欧至亚洲温带,少数种类在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南部。我国有7种3变种和3变型,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北部,并在各地的栽培,但仅新疆就分布有10种(含变种和变型)。
图片
罂粟的花果期通常在3-11月。罂粟的名字正是来源于它的果实的形状,它的果实圆而光滑,好似一个瓦罐,里面装着小米一般众多的种子。
图片
“罂”字在古代,指的是一种口小肚子大的瓦罐,而“粟”字指的是小米。所以,罂粟才有“米壳花”、“米囊花”的别名
图片
罂粟的果实充分成长到一定时间,果皮仍为青绿色或稍现黄色时,蒴果中吗啡含量最高。浅割蒴果果皮,可见白色乳汁渗出,在空气中变成棕色,并逐渐凝固成粘稠状物,即为生鸦片
鸦片本身并不可怕,在我国古代,鸦片一直作为食材或药材而被人们所利用。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鸦片主治“泻痢、脱肛不止,能涩丈夫精气”。
但到了清代康熙末年,一种以烟草混合少量鸦片的“鸦片烟”的出现,让鸦片的用途走向“黑化”
图片
吸食鸦片的瘾君子
清代学者蓝鼎元在1724年所撰《与吴观察论治台湾事宜书》一文中记载:“鸦片烟,不知始自何来,煮以铜锅,烟筒如短棍,无赖恶少群聚夜饮,遂成风俗。饮时以蜜糖诸品及鲜果十数碟佐之,诱后来者。初赴饮不用钱,久则不能自已,倾家赴之矣。能通宵不寐,助淫欲,始以为乐,后遂不可复救,一日辍饮,则面皮顿缩,唇齿龇露,脱神欲毙,复饮乃愈。然三年之后,莫不死矣。闻此为狡黠岛夷诳倾唐人财命者,愚夫不悟,传入中国已十余年,厦门多有,而台湾殊甚,殊可哀也!”全文虽然没有出现“瘾”字,但“久则不能自已,倾家赴之矣”“一日辍饮,则面皮顿缩,唇齿龇露,脱神欲毙,复饮乃愈”这些语句分别指出了“鸦片烟”的精神依赖性(表现为强迫性使用)和躯体依赖性(表现为戒断症状)。此时吸食“鸦片烟”已经具备了成瘾性。当代法史学学者蒋秋明在1996年所著《中国禁毒历程》一书中指出:“烟枪灼火吸食鸦片的方法,使得鸦片的使用脱离了医疗目的,吸毒现象由此产生。”
不仅如此,鸦片烟还具有社会危险性。比如“鸦片烟”毒害身体(短期表现为戒断症状,长期表现为“然三年之后,莫不死矣”)、消耗家庭财富(“倾家赴之矣”)和诱发犯罪(“无赖恶少群聚夜饮”“诳倾唐人财命”)等危害。
近代政府对鸦片的中性禁止
图片
虎门销烟
由于吸食“鸦片烟”产生了一系列恶劣的社会问题。清政府开始对鸦片和烟草混合制成的鸦片烟采取管控措施。
民族英雄林则徐说:“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在嘉庆元年(1796年),嘉庆帝颁布诏令停征鸦片税,禁止鸦片进口。
令人扼腕的是,虽然当时的人们已经将鸦片视为毒品,但这些举措并未取得太大成效,反而因罂粟的种植利润高,加上西方列强的践踏,中国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罂粟种植地和鸦片生产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鸦片高压管控
由于鸦片对中国迈入现代化社会的进程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极其恶劣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对罂粟的非法种植采取零容忍的态度,1950年2月24日新政府决定禁绝鸦片,共产党利用积累的丰富群众运动经验,推进毛泽东在1951年发起的禁烟运动,并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在1952年共产党掀起了禁烟运动,20世纪50年代初期,罂粟非法种植和鸦片生产仿佛一夜之间在中国大陆消失了,彻底根除鸦片的目标得以实现。
图片
公安机关铲除非法种植的罂粟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罂粟以及其它毒品原植物非法种植一直采取的是高压态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非法种植罂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强制铲除。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一)种植罂粟五百株以上不满三千株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较大的;
(二)经公安机关处理后又种植的;
(三)抗拒铲除的。
非法种植罂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数量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非法种植罂粟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在收获前自动铲除的,可以免除处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一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非法种植罂粟不满五百株或者其他少量毒品原植物;
(二)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少量未经灭活的罂粟等毒品原植物种子或者幼苗;
(三)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少量罂粟壳的。有前款第一项行为,在成熟前自行铲除的,不予处罚。
来源|中国禁毒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编辑|尹芳 审核|郭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