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发挥好“双循环”交汇点作用

图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胡畔
从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党中央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到2020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正式发布实施,三年来,海南担负着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深层次改革的重任,稳步前进着。
自贸港政策制度框架已初步建立
“经济与社会各项制度的集成创新成功与否,事关海南自贸港发展全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赵晋平此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度集成创新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中之重。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丛亮在4月12日国新办举行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建立进展情况发布会上介绍称,三年来,特别是《总体方案》发布实施以来,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贸易投资自由便利和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突出系统集成和协同创新,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初步统计,目前已发布政策文件110多份,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可谓是“鸿蒙初辟”。
“总的看,这些政策制度可以用‘六个更加’进行概括。”丛亮表示,一是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投资政策;二是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支持政策;三是更加高效精准的税收优惠政策;四是更加便利开放的运输服务政策;五是更加有力有效的要素支撑政策;六是更加高效完善的实施保障制度。
例如,建立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货物贸易制度,出台“一负两正”三张清单,让贸易更便利;提升人民币可兑换水平,推动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新型国际贸易结算便利化;制定实施鼓励类企业所得税和高端紧缺人才所得税两个“15%”优惠政策,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加快推进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构建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的琼州海峡运输大通道;拓展外国人免签入境事由范围及渠道,开展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等等。
“还应注意,海南自贸港实行高水平开放,不仅仅是商品、资金、人才、运输、数据等要素流动层面的开放,也不仅仅是涉及市场和生产要素流动准入开放的制度创新,而是要实行更高层次的规则和制度性开放,通过制度建设为高水平开放提供坚实基础和保障,进而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开放创新,打造全球一流的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赵晋平强调说。
发挥好“双循环”交汇点作用
“如果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一个‘8’字形,海南就在这个‘8’字形的交汇点上。”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在发布会上表示,海南在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区位层面都处于双循环的交汇点,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如果把制度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发挥好了,海南在新发展格局当中的地位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突出。
下一步,海南自由贸易港如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优势、起到更好的作用?
沈晓明表示,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最先进的经贸规则,充分发挥投资和贸易自由便利的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国际循环当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海南汇聚。从宏观、长远的层面来看,这种汇聚不仅是物理上的汇聚,还要有化学反应。而从微观层面来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影响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的跨国便利流动,在此背景下,要抓紧时间做好消费回流的文章,具体可从境外购物消费回流、医疗服务回流、教育回流三方面着手。
海南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康霖认为,海南自贸港既背靠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有着稳定后方和腹地优势,同时又面向全球资源,有条件为国内消费者在购物、留学、就医等方面提供种类更多、价格更低、品质更优的国际化商品和服务。
而针对如何促进消费回流,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来军表示,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用足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全面实现免税商品与国际原产地在品牌、品种、价格上的“三同步”,做强离岛免税购物消费和跨境电商,办好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主动谋划吸引出国旅游、购物、留学等消费回流系列举措,让全国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让世界游客有更好体验感。
监 制丨王忠宏 王 辉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