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刑场上的婚礼” 传承革命烈士精神

四月的春风扫过田间,越过一座座古朴碉楼,一座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映入眼帘,肃穆而立。青松翠柏间,木棉傲然挺立,周文雍和陈铁军的双人铜像手挽着手,并肩而立,目光温柔而坚定。
93年前,在广州红花岗刑场上,共产党员周文雍和陈铁军,面对敌人的枪口,从容不迫,英勇就义。在为党的事业献身的最后时刻,他们留下了一张“铁窗前的合影”,成为我党革命历史中的珍贵影像。
“这是人间最纯真、最高尚的爱情。”1962年,周恩来总理号召作家们把周文雍、陈铁军双双走向刑场、同赴死难写成戏剧。以二人为原型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更是传遍大江南北。
电影里的陈铁军高呼:“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枪声已落,热血难凉。
时光荏苒,记忆不灭。1958年,开平县人民政府在周文雍家乡——百合镇兴建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碑,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196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款扩建。1998年,百合镇政府在纪念碑周围兴建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第一期工程于1999年完成。如今,20多米高的平台上,巍然屹立着一座31.6米高的烈士纪念碑,青石竖成的碑身透着肃穆和庄严,仿佛英烈傲然挺立的身躯,向来往的世人诉说当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
●南方日报记者 郑琦 通讯员 华莹
立志报国投身革命
南方的春天,带着丝丝细雨和阴霾,将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笼罩其中。周文雍后人——孙子周光文、曾孙周弘毅拾级而上,在纪念碑前驻足,默哀,缅怀先烈。(注:周文雍去世后,家族长辈挑选同族孩子过继给周文雍为子)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周文雍被捕后在监狱墙上留下的绝笔诗,被深深镌刻在石碑上,铿锵有力。透过这二十七个大字,共产党人刚烈不屈的傲骨仿佛再现眼前。
时针回拨至1905年,在百合镇茅冈村凤凰里(今宝顶村)一幢毫不起眼的青砖民居里,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便是周文雍。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就勤奋好学。从革命书刊中,周文雍知道要推翻旧社会、消灭封建制度,就必须投身于革命洪流中。
五四运动后不久,周文雍离开家乡到广州谋求出路。1922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受革命思想影响,他积极参加学生群体革命活动,但也因此触怒了顽固派的校长,被开除学籍。
“正因为出身贫寒,周文雍认识到工人受苦受难的根源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开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四级主任科员、周文雍陈铁军烈士纪念馆负责人刘锡初介绍,离开学校后,周文雍在党的领导下迅速成长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在1925年省港大罢工和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时,周文雍积极组织青年工人,带领他们参加革命运动,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了较高威信。
如今,周文雍使用过的壁柜、方桌、木箱,都完好保留着。故居原先的建筑墙体、屋面和阁楼等破损部分已修复加固,腐朽门窗完成了更换,风化褪色的灰塑、彩画、装饰也按原样式、原工艺进行了修复。2019年7月,周文雍故居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故居,周弘毅熟悉地向记者介绍房子里的每一个物件。“小时候,爷爷周荣植带着我在周文雍的房子里住过几年,他跟我讲了很多周文雍的故事,激励我不能丢先辈的脸,要努力学习。现在我工作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每年春节、清明节,我和家人都会回到故居打扫、拜祭。”周光文说,“身为革命烈士的后代,我们都觉得很光荣、很自豪。父亲也一直告诫我们姐弟,要继承先辈的革命意志,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把革命意志、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芳华年代以生命诠释信仰
周文雍陈铁军烈士陵园内,一幢两层高的红色建筑格外显眼。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全省各地的游客入内参观。
推开纪念馆大门,周文雍、陈铁军双人半身铜像赫然入目。绕过铜像后进入多媒体室,屏幕上播放着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周文雍、陈铁军二人的革命故事娓娓道来。
1927年11月,周文雍被选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同时担任广州工人赤卫队总指挥,组织广州起义的秘密武装。陈铁军受党的派遣,装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协助周文雍开展工作。
同年12月11日,震撼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周文雍领导的工人赤卫队配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攻占广州市公安局。同日,广州苏维埃政府宣布成立,周文雍当选为苏维埃政府人民劳动委员。但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起义失败,周文雍和陈铁军被迫撤离,转移到香港。
为了重建广州党组织,周文雍和陈铁军不顾个人安危,于1928年1月从香港秘密重返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广州。两人再次假扮夫妻,为重建地下党组织进行秘密革命斗争。1928年2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周文雍与陈铁军被敌人逮捕。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周文雍和陈铁军两位烈士就义前在敌人监狱里拍摄的唯一一张合照,”随着讲解员劳楚媚的讲述,经典一幕重现眼前,“从照片上可以看到,周文雍身着西服,昂然挺立,陈铁军披着宽围巾,紧紧地靠在他身旁。但仔细一看,当时二人都已遭受严刑拷打,周文雍的右手已经骨折。但他们的表情十分淡定从容,表现出革命者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枪声落下,滚滚热血渗进脚下的每一寸土壤,也流淌到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里。
“如果没有走上这条道路,他们的生活应该能过得更好。”凝视着这张“铁窗前的合影”,劳楚媚时常在想,二人牺牲时,也不过和自己现在的年纪差不多。“愿意为了革命牺牲自己的一切,真的很伟大!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这一辈年轻人,珍惜当下,奋发向前。”
“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我们准备对纪念馆进行升级改造,”刘锡初介绍,今年内,馆内将再添一个研讨室,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学习讨论的地方。同时扩建多媒体室,座位由原来的48个增加到100多个。让更多人知道周文雍、陈铁军的革命事迹,缅怀先烈。
烈士精神扎根故乡
在百合初级中学初一(1)班门口,“周文雍陈铁军班”牌匾熠熠生辉。历史老师何永庆正在给同学们上一节特别的班会课——刑场上的婚礼。
“我骄傲!我是烈士班的一员!”课室内,书声琅琅。窗外,火红的木棉花开得正盛。
2011年6月,国家教育部授予开平市百合初级中学一个班为“周文雍陈铁军”班,并延续至今。在百合镇百合初级中学副校长曾国朋看来,这是周文雍烈士家乡学校的一份莫大的荣誉,也是学校一份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作为烈士班的一员,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他们的事迹,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将革命烈士的精神更好地传承。”
为此,百合初级中学以“周文雍陈铁军”班为标杆,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开展德育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周文雍陈铁军”班每年都获得学校“文明班”称号,自成立以来,共有70多名学生考上开平市国家示范性高中,该班班主任何炎桓老师也入选了开平市首批名班主任名单。
如今,烈士精神早已在故乡学子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班会课上,学生们有感而发:“周文雍和陈铁军身上有一种大无畏精神,有坚定的理想,他们是伟大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要好好学习、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无私奉献……”
家乡人民也一直记得他们。在茅冈圩,文雍街、团结街、胜利街纵横交错。每天,村民从这里经过,都能看到不远处高大雄伟的纪念碑。烈士精神早已潜移默化地扎进每一个人的心中,内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开平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市将紧紧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充分依托红色资源,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加强茅冈村党组织建设,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建设红色美丽乡村提供坚强保证。
“我们将打造开平红色文化高地,整合本土红色资源,充分展示开平革命历史特别是周文雍的革命事迹,将茅冈村一带打造成为全市红色文化高地。同时,打造侨乡党员精神家园,让广大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该负责人说,开平将以红色旅游为引领,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实在在带动茅冈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开平乡村振兴的示范案例。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回到了故乡百合镇担任人大主席,为家乡出谋划策。”作为烈士后人,周光文始终难忘烈士遗志,时刻惦记着茅冈村的一草一木。他希望,茅冈村可以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让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让群众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