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村,刘六妹,“熨烫工”

【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新华网贵阳4月12日电 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区阿戛镇电光村的六盘水雅优服饰有限责任公司,缝纫机发出一阵阵此起彼伏的“哒哒”声,车间里,工人正在忙着裁剪布料、印绣花、成衣熨烫,生产现场井然有序,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电光村村民刘六妹正在熨烫成衣,她动作娴熟地将衣服熨烫成型,一件件摆放整齐。

刘六妹正在熨烫成衣。新华网发(阳家祥摄)

2019年以前,由于家附近没有合适的工作,刘六妹和丈夫两人只能辗转广东、福建等地打工,孩子跟着他们到处跑,家里老人也没人照顾。没有文化,受尽各种苦,吃过不少亏,但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

“去年回家过年,得知村子里办了服装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服装厂务工,通过两个月的培训,我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熨烫工,目前我主要负责成衣熨烫,一个月收入有3000元左右,就近务工既可以挣钱,又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提起这份工作,刘六妹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

她口中的服装厂就是六盘水雅优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可一个偏远的乡村怎么会有一家经营有善的服装公司?

这一切要从2019年说起。

2019年,对于电光村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电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40户2322人全部脱贫。

也是这一年,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始结对帮扶水城区六个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电光村就是其中之一。

伴随着脱贫好消息而来的是更多的担忧。脱贫以后如何防止返贫,怎么才能让村民找到事做,实现在家门口稳定就业,是摆在村支两委和结对帮扶工作队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产业旺,则就业稳。电光村原来有一个民族服饰加工厂,虽然六盘水及周边近100万少数民族同胞有市场需求,但该服装厂规模小,设备少,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结对帮扶工作队实地调研,反复思考,最终决定捐赠150万元,用于扩大完善民族服饰加工厂,提高生产能力,在保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六盘水雅优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新华网发(阳家祥摄)

“没事做”就主动为村民“找事做”,工厂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提供了技术指导员、设计员、裁剪工、缝纫工等多种岗位,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我本来就会些服装裁剪的手艺,如今在服装缝纫车间打工,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又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来更开心!”曾经的贫困户熊必英满脸笑容。

就业稳,才能防返贫。据悉,截至今年3月底,服装厂已累计签订服装定单15482套,服装种类有民族服装、校服、医院工装、烤烟合作社队员服装等,预计可实现产值70余万元,订单还在陆续增加中。同时,电光村还拿出一部分村级集体经济链接到68户建档立卡户,每户每年最低可分红800元以上。

“产业兴旺,收入稳定,大伙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乡亲们在家有事做,既不耽误喂猪喂牛,也能照看老人孩子,大家愿意干,干起也高兴,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服装厂项目负责人兼电光村宣传委员李忠全说。

米箩镇铜厂村乌蒙凤鸡养殖基地。新华网发(阳家祥摄)

电光村只是贵州省烟草专卖局落实结对帮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就业的一个缩影。

蟠龙镇高仲村高仲富民汽车美容综合服务中心。新华网发(阳家祥摄)

2020年,工作队按照“一村一业一策”的要求和“立足烤烟产业、壮大成熟产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紧紧围绕产业和就业做文章。在米箩镇铜厂村、阿戛镇群福村、阿戛镇电光村、野钟乡归贵坪村、果布戛乡高石坎村、蟠龙镇高仲村等6个村,每村捐赠资金200万元,结合实际分别开展了民族服饰加工、火棘、有机肥生产、中蜂养殖、规模化种植魔芋、林下本地鸡养殖、食用菌、汽车综合服务中心、蛋鸡养殖等10个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0个项目可带动200余人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就业,预计通过三年的努力,6个村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500万元以上。(詹刚 濮珍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