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器时代遗迹到东夏国南京故址,去年考古“十大”有哪些看点?

新京报讯(记者 张畅)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今日(4月13日)揭晓,入选项目分别为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河南淮阳时庄遗址、河南伊川徐阳墓地、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按时代早晚排列)。

其中,时代最早的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时代最晚的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为金末东夏国南京故址。

■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高峰镇岩孔村招果组。2016-2020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进行了5个年度的考古发掘。

遗址堆积厚约8米,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在全国范围内十分罕见。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发现51处用火遗迹、2座墓葬,大量石制品、磨制骨角器,以及和人类活动有关的动植物遗存。

招果洞遗址发掘区。十大考古办公室供图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井头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临近河姆渡、田螺山遗址,地处杭州湾南岸的四明山余脉与姚江河谷的交接地带,2013年在遗址所在原厂区地质勘探中被发现,总面积20000平方米。

发掘成果表明,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也是浙江和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为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沿海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供独特案例,为今后探索发现中国沿海8000年前乃至更早的遗址指明了方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与全新世海洋环境变迁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与黄河交汇处南岸双槐树村南台地上。2013-2020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遗址本体及其相邻区域先后数次展开文物调查勘探与考古发掘工作。

勘探确认遗址东西长约1500米左右,南北宽约780米左右,现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期阶段3重大型环壕、大型建筑基址、中心居址、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版筑的大型夯土地基、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夯土祭坛、房址、灰坑、人祭坑及兽骨坑等遗迹。

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十大考古办公室供图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

时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四通镇时庄村,北临太康县。遗址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钻探和发掘表明,遗址的南部是一处夏代早期的粮仓城。

考古工作表明,遗址经历了从早期兼具仓储和居住功能,到中期功能专一的粮仓城,再到晚期废弃的过程。从出土陶器反映的时代特征看,大致相当于嵩山地区的“新砦期”阶段。系列碳十四样品测年数据显示,上述遗存的年代为公元前2000-公元前1700年左右,已进入夏代早期纪年。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徐阳墓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一带,伊河支流顺阳河自西向东穿过墓地。其西、北分别为陆西山、鹿蹄山、东、南为伊河西岸开阔谷地。徐阳墓地墓葬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编号A、B、C、D,已发现墓葬500余座,贵族墓主要分布在A、C区,平民墓主要分布在B、D区。此外,在墓地西部还发现城址1座。

城址位于墓地西约1公里,隶属宜阳县白杨镇南留村,据《水经注》等文献记载,为两汉时期陆浑县县治所在。考古发掘表明,残存城墙始建年代不早于汉武帝时期,约在东汉末年废弃,城墙之下发现东周时期灰坑、窖穴等遗存。

河南伊川徐阳墓地发现的殉马坑。十大考古办公室供图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

桑达隆果墓地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桑达沟沟口,地处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麓,海拔3700米,地势北高南低,属山地半荒漠与荒漠地带。桑达隆果即藏语Sangsdar lung mgo的音译,意为“桑达沟口”。

桑达隆果墓地是目前所见探索西藏西部早期丧葬习俗最系统的墓葬材料,反映出当时、当地先民们,有同时随葬明器、实用器两类器物的传统,以及随葬食物和毁器的习俗。墓葬分布密集、打破关系复杂,多样的墓葬形制和大量的出土器物,呈现出西藏西部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为探讨当时社会结构、生业模式,以及其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新疆、中原、西藏其他区域的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藏札达桑达隆果墓地出土的银质鎏金面饰。十大考古办公室供图

■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

土山汉墓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云龙山北麓,共发现三座墓葬,《水经注》等记载为“亚父冢”,俗称范增墓。一号墓规模较小,三号墓可能为废弃墓葬。二号墓位于主封土下,1977年发现至今,历经了三代考古人40余年的发掘历程。

考古发掘探明,土山二号墓的时代为东汉早中期,墓主以刘英可能性最大。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记载,刘英为光武帝之子,建武十五年(39年)封楚公,两年后进爵为楚王,二十八年(52年)就国彭城;明帝永平十八年(70年),因谋反被废迁丹阳泾县,第二年自杀,以诸侯王礼遇下葬。后于章帝元和三年(86年)改葬彭城。墓室中出土流行于1世纪中后叶的连弧纹铜铁镜,以铺设木板作横梁支撑的早期券顶方法等与墓葬时代相符,墓中出土银缕玉衣、双重漆棺均符合诸侯王葬制。尤其是墓石上发现多处“官十四年”纪年刻铭,恰为刘英就国之年,进一步证实墓主为楚王刘英。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

陕西西安少陵原十六国大墓位于西安市南郊少陵原之上。2019-2020年,考古发掘了三座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出土共计278件随葬器物以及土雕建筑、壁画。

本次考古发现的三座墓葬,规模巨大、形制特殊、结构完整,又出土土雕建筑模型、巨幅壁画且皆为两室以上的大墓,应是十六国时期高等级墓葬,对研究十六国时期大型高等级墓葬的分布、结构等中国古代陵墓制度考古具有重大价值。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科学发掘确认,2018血渭一号墓是青海热水墓群乃至青藏高原上发现的布局最完整、结构最清晰、形制最复杂的高等级墓葬之一,考古人员由此首次掌握了吐谷浑陵墓形制的基本特征。

出土银印章一枚,为方形,边长1.8厘米,由骆驼和古藏文组成,藏文经释读,大体意思是“外甥阿柴王之印”。由此可知,墓主人为“外甥”阿柴王,这是吐蕃时期吐谷浑与吐蕃的政治联姻而形成的甥舅关系。根据墓葬的树木年轮,墓葬年代为吐蕃赤德祖赞(704~755年)在位时期,与敦煌文献记载相吻合。

墓葬发现的墓园祭祀建筑、殉牲坑、五神殿的墓室结构、壁画、彩棺,还有出土的大量精美遗物等,对研究唐(吐蕃)时期热水地区的葬制葬俗及唐帝国与少数民族关系史、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相关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2018血渭一号墓全景图。十大考古办公室供图

■吉林图们磨盘村山城遗址

磨盘村山城,原名城子山山城,坐落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该城南高北低,城墙沿山脊、山腹修筑,平面呈阔叶状,周长4549米。根据城内采集到的“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等带文字遗物,学界普遍认为该城应为东夏国时期城址。

2013-2020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连续8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工作,累计发掘面积6405平方米,共清理城门3座,角楼1座,解剖墙体6段,发掘院落、大型建筑基址、小型房址、排水沟渠、灰坑等遗迹近80个,出土各类遗物5000余件。通过发掘,确认该城晚期为金元之际东北地方割据政权东夏国南京城故址,早期或与大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的渤海立国之城有关。

新京报记者 张畅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