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些湘阴籍科学家,值得你为他“刷屏”……

《直挂云帆济湘江——湘江新区湘阴新片区宣传片》
编者按:
科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科技离不开优秀的一线科技工作者们辛勤的努力。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自力更生,勠力同心,我国科技实力实现了跟跑、并跑乃至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并正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在全国各地,活跃着一批湘阴籍科技工作者,他们在促进中国各个行业技术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掌上湘阴》特别推出“致敬,湘阴籍科学家”专题,介绍他们的事迹,以飨读者。
杨孟飞院士
图片
杨孟飞,湘阴县岭北镇人,1962年10月出生,1982年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空间计算机应用专业,获硕士学位。1985年留所工作后,历任该所星载计算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所长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副院长。1993年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百优青年、全国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被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获总装备部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突出贡献奖。2015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终身院士。2017年11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12月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星载计算机与电子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现任“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三期探测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2021年2月11日,杨孟飞作为《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的嘉宾,亮相春晚。
钟志华院士
图片
钟志华,湘阴县东塘镇人,1962年7月出生,1982年7月湖南大学机械系本科毕业。1992年7月参加工作,瑞典林雪平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副校长,2005年7月任湖南大学校长。2005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12月后担任重庆市委科工委书记、市科委主任、市科协主席。2014年9月,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2016年9月,任同济大学校长。2017年6月,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2018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任命钟志华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钟志华是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院士,车辆工程专家,是中国仅有的两位研究车辆工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之一。他长期从事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发明家协会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第二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等荣誉和奖励。
谭清泉高级工程师
图片
谭清泉,湘阴县南湖洲镇人,1956年9月出生,男,汉族,中共党员,某部队装备部技术处高级工程师,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6年入伍,始终胸怀对党绝对忠诚的坚定信念,刻苦钻研导弹技术,关键时刻勇挑重担。2011年,他身患癌症后依然坚守战位、忘我工作。为战略导弹事业,他扎根深山一干就是40余年,平均每年160多天战斗在导弹阵地,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他把练就过硬专业技术、拥有看家本领当作职责本分,精通某型导弹五大专业,2次被评为导弹专家,先后提出10多项技术改进方案,破解200多个技术难题,研发模拟训练装备80多(台)件,有4项科研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他把关实弹发射任务,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疏漏,被誉为导弹发射场上的“装备神医”“定海神针”。谭清泉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被评为首届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砺剑先锋”荣誉称号,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谭清泉被评为全国“最美奋斗者”。
彭新华教授
图片
彭新华,湘阴县文星街道人,女,1978年6月出生。1994年从湘阴一中考入湖南师大物理系,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并获200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学金。之后,她曾去德国从事科学研究,并于2008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引进,聘为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她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物理量子,比如量子态制备、量子算法、量子控制以及量子测量等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另外她还研究磁共振技术。她与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教授的理论研究组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探测到虚磁场中的“李-杨零点”!“李-杨零点”,是由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但此前一直存在于理论之中,并未被实际侦测到。彭新华与刘仁保教授的团队取得成果,获得了科学界的高度评价。她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得主、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入选者;还曾获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三届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15年12月22日,在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北京颁奖典礼上,9位奋斗在科研一线的女科学家获奖。首个上台领奖的就是彭新华。“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于2004年联合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女性青年科学家。
徐霞艳高级工程师
图片
徐霞艳,湘阴县东塘镇人,1976年出生,男。1991年初,他到湘阴一中学习。1994年高考以全县理科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北京邮电大学录取,就读自己特别喜欢的电信传输研究专业。获得学士学位后,继续在本校攻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北京通信研究院,一直从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并成为科研骨干,现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重量级奖项。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徐霞艳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热点区域高容量无线网络的协同自组织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项目历时4年,提出了异构协同自组织机理,形成了高容量无线网络协同自组织技术发明,解决了热点区域基站密集导致组网容量低、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难题,为“宽带中国”和“提速降费”提供了重要支撑。
易仕和教授
图片
易仕和,湘阴县洋沙湖镇人,1965年5月出生,男,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航空宇航与力学两个学科的博士生导师,军队科技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全国第十届发明创业奖人物奖。研究领域为高超声速技术基础创新研究,包括高超声速空气动力技术、高超声速光学导引头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部委/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163篇,其中,SCI收录82篇,ESI前10%论文3篇;出版专著3部。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获军队育才奖银奖1次,研究生优秀导师一等奖、二等奖各2次。研制的“微型飞行压力系统”成功应用于神州十一号飞船,这一系统能在返回过程中对马赫数和姿态角进行实时测量;研制的我国第一座高超声速静风洞填补了国内空白;研制的国际上第一套超声速流场NPLS系统已推广应用。
彭正强研究员
图片
彭正强,湘阴县南湖洲镇人,1964年2月出生,男,硕士研究生,农工党党员。现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1年9月从湘阴四中考入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学习,1985年7月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工作,1997年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在职硕士毕业。主要从事热带农林重要入侵害虫的检测预警、风险分析、生态适应性和防控技术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及省重点、南亚热带作物专项、农业部标准化、948项目、基础性研究专项等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参编著作4部,编写或参编行业标准3项,获批专利2项,培养研究生15名,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1项(排名第1)。2004年荣获国家林业局“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荣获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推广标兵”称号,2012年荣获海南省“十一五”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2013年荣获国家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1月,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1月兼任海南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谢松光研究员
图片
谢松光,湘阴县樟树镇人,1968年11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2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淡水渔业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7月至1994年8月为湘阴职业中专教师,1994-1999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师从崔奕波研究员从事渔业生态学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博士后,2001年获青岛市青年科技奖,出站时被评研究员职称;2001年6-9月美国访问学者;2001-2005年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和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2006年元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职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环境生物学学科组组长,责任研究员。作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谢松光主要从事鱼类资源生态学、鱼类养殖生态学和鱼类早期生活史生态学研究。主要工作包括:系统地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湖泊小型鱼类的时空格局,提出了小型鱼类生产力的研究方法,解决了湖泊食鱼性鱼类渔产潜力研究的难点;采用生物能量学方法研究了海水网箱养鱼不同养殖废物的输出量及其季节动态,为近海和海湾鱼类养殖环境容量的估算提供了新的思路;以竹荚鱼为模型,建立了鱼类早期生长发育和耳石形态发育的关系,进而通过耳石微结构分析研究了竹荚鱼早期生长发育过程与资源补充的关系。目前,谢松光的学科组主要通过鱼类生活史分析探讨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对鱼类资源补充的影响,研究鱼类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和生活史适应性机制。
END
丁力 辑录
>>>>你可能喜欢
精彩评论请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