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使吴石:渡江战役爆发!偷送绝密江防图,临终仅留一封绝笔信

在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绝对算得上是大手笔。
历史上,从来没有一支军队能够在两天的时间内饮马长江,还顺利拿下了首府。
那一年的解放军却顺利完成了这项前无古人的战争奇迹。
渡江战役的顺利,除却解放军战士的英勇战争,还和一个人的帮助有着莫大的关系。
---吴石。
当时,吴石给解放军提供了一封绝密的江防图,为解放军顺利渡江,长驱直入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图片
1894年,吴石出生在福建仓山螺洲。
他的父亲吴国琬一生酷爱读书,在33岁那年参加省一级乡试顺利成为一名举人。这个年纪中举,我们能够想象吴石的父亲其实在读书方面的天赋着实一般。
但是,因为中举一事,吴国琬信心倍增,又准备进京参加朝廷礼部举行的殿试,想要冲刺进士。
没有想到此次入京,吴国琬亲眼目睹了清末腐朽势利的官场。
吴国琬因为操着一口浓重的福建片话,主考的京官十分看不上这位大龄外地考生,直接拒绝他参加殿试,将他拒之门外。
图片
图 | 吴国琬
他一生都希望能够凭借科举出头,为家族增光,没想到却在考试途中遭遇如此不公,最终苦闷的离开京城,从此远离官场,回到家乡替人看病,成为了一名民间医生。
官场不顺,好歹吴国琬此前拿下了举人头衔,他能够享受到免交税赋的红利,在生活上不会有什么压力。。
在吴石的少年少记忆里,父亲经常在外奔波替他人看病,偶尔父亲在家的时候,年幼的他会跑到父亲的书房里看父亲读书、写字,父亲也早早的开始教授他一些知识。
没有父亲陪伴的日子,吴石和母亲度过了七年的时间。
8岁那年,吴国琬终于回到了老家,选择进入当地一所私塾教书。吴石也在那一天成为父亲的一名学生,跟随父亲学习儒家经书。和父亲普通资质不同的是,少年吴石天赋异禀,他的学习能力远远超过了曾经的父亲。
他能够流利地背出小伙伴背不出来的课文,更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在私塾里,父亲总是对自己的这个二儿子引以为傲。
吴石自幼是个聪明的孩子,比起曾经年幼的自己,吴石的天赋远超自己,学习上的能力更是远超同龄人。
吴国琬几乎将家族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这个孩子的身上。
1906年,清王朝宣布废除科举制度,鼓励各地学习西方教育,增设新式学堂。
一生困顿于科举制度荼毒的吴国琬似乎意味到了什么敏感的信息?
他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做出了一项举动:
---送儿子前往省城福州接受教育。
吴国琬这个开明的举动,为吴石以后的个人前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时候,各地的省城教育往往比县级新式学堂师资力量更加强悍,不少从海外留学归来的老师,也大多会选择留在各地省城任教。
不料,这个从小身体单薄的孩子来到异地之后水土不服,父亲吴国琬只能无奈地将他接回老家,进入家乡的一所新式学堂。
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都惊叹他的学习能力。
1910年,春季。
吴国琬再度将儿子带往省城福州,让他参加著名学校开智小学堂的考试,吴石不负父亲的寄托,顺利登榜入校。
那时候,吴石才开始真正地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以及腐朽落寞的清王朝经历了怎样的屈辱战争。
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海战,这些字眼就像一根根的细针,深深地刺痛了少年的内心。
第二年,父亲将吴石送入了一所更好的学校。
---格致书院。
这所学校是西方人传教士所办,除却强悍的师资力量之外,学校为这里的学子提供保送美国名校的名额,即便这所学校学费高额,吴国琬仍旧倾尽全力供养吴石,希望他能够在变革的时代里成为一名可用之才。
图片
那一年的十月,辛亥革命爆发。
孙中山发动大军北伐,发出组建北伐学生军的通告。
“ 为通告事。照得昊天不吊,祸及中华。满虏入关,垂二百余年,流毒中原摧残汉族。
扬州十日,凶甚安史;嘉定三屠,恶同狼豹。政治黑暗,官吏具搜刮之贪;
苛杂繁兴,人民有破家之怨。秽行彰闻之西后,宰制朝廷;
乳臭未干之溥逆,君临天下。遂使国势不振,海内骚然。瓜分豆剖,列强起窥伺之谋;
文牢字狱,全民兴自危之嗟。完全领土,拱手让人。
大好河山,载胥及溺。
朝鲜之前车可鉴,印度之覆辙堪虞。版图日削,政治日非。
舆论警告而不悟,国家陆沉而不知。
汉族何辜,遭此惨劫。
直使数千年神明华胄,将沦为亡国遗民。
今我革命首领孙中山先生,暨诸殉国先烈,凛亡国灭种之苦痛,具牺牲奋斗之精神。
河口、钦廉、镇南、广州诸役,虽然功败垂成,已足以寒虏胆。
近者武汉举义,各省景从。
我福建全省相继光复。满廷虽失东南,尚据西北。胡虏汉奸,犹复活动。专制之灰未冷,共和之制濒危。
凡我同胞,孰非炎黄孙子同仇敌忾,岂可让人。呜呼!庆父不除,鲁难未已,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祖士雅击楫中流,刘越石枕戈待旦。吾侪爱国,不让古人。况我闽邦,夙多义烈。
黄花岗上,足为明徵。同人等窃不自揣,爰有福建北伐学生军之组织。
所望赳赳健儿,莘莘学子,知匹夫有责之义,以声讨逆虏,光复汉土为己任。
群策群力,大张讨贼之旗;如熊如罴共挞北征之鼓。誓犁庭而扫穴,期食肉而寝皮。
际兹危急之秋,当为一息之争。深盼兄弟姐妹,其各盍兴乎来。
俾得周知,特此通告。”
吴石看到这份通告,欣然报名参加,成为了北伐学生军的一名,他们参加军事训练,练习编队、荷枪、站岗等基本军事常识。
这一年的吴石,年仅17岁。
满腔热血的他,拿到了他从军以来的第一张护照。
图片
图 | 北伐学生军护照
这是他少年从军理想的真正开始,也正是这一次的参军,为吴石以后三十余年的从军生涯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他们一行人乘坐着“万象号”游轮,一路北上,顺利抵达上海。
吴石来到上海的第一句话便是,真冷。
对于他们那种纯正的南方人而言,上海真是一座冰冷的城市,好在革命热潮汹涌,温暖了少年的心。
1912年,2月15日。
南北议和,清帝正式宣告退位,长江江岸暂停兵戈。
1916年,吴石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这所盛名全国的北方军事名校,将吴石塑造成为了那个灾荒年代难得的优秀军人。
图片
图 |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从保定军校毕业之后,吴石又被保送到日本炮兵学校、陆军大学学习深造,加强军事能力。
日军留学归来之后,吴石的人生踏上了快车道,他先进入国民党陆军大学成为军事教官,随后又被调往国军参谋本部参谋处工作。
1939年,日军开始被调往第四战区任职,第四战区的军队主要以李宗仁、白崇禧为核心,他们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极其排斥国民政府外派到地方的人员。
这次外派,让一直在国防参谋本部工作的吴石,彻底看清了所谓国军的真正面目。
那时候,蒋介石虽然是名义上的国军领袖,但是因为当年北伐战争的不彻底,各地仍旧充斥着大量的军阀,这些军阀虽然名义上听从蒋介石的命令,但蒋介石对地方上的军事领导权仍旧没有很大的干涉能力。
集中资源干大事,在他的身上压根不可能实现。
而中央、地方军队的这些内在矛盾,吴石一直到了地方工作,才有了更加切身的体会。
吴石虽然深受李宗仁的喜欢,但是在地方上仍旧是以军事参谋的身份任职,并没有直接指挥地方军队的权力。
他还不知道,桂系军队一直是蒋介石痛恨的一股顽固地方势力,抗日战争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湘桂地区的战役愈演愈烈,桂军屡战屡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丢失30余座城市,几乎溃不成军。
吴石急忙给蒋介石发电,希望他可以派兵增援,但他没有想到蒋介石骨子里的自私达到了极点,在国土沦丧的大局面前,蒋介石仍旧希望日军、桂军相互消耗军事实力,他做一名完美的终极操盘手,彻底稳定两股势力。
从那一刻,吴石才真正地意识到,地方上充斥的军队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军队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而且,这样的矛盾并没有弱化的趋势。
后期日军进攻疲软,各地陷入被动的局面,最终无奈宣布投降。
1945年,8月15日。
那一天,无数民众拍手称快,庆祝华夏大地终于停下了持续百年之久的残酷战火。
此时的国军所占领的日军投降区,却出现了另一幕景象。
图片
图 | 旧上海
不少国军军官开始勾连当地富商纵兵抢夺各地物资,将其收入囊中,成为自己的私财。因为这件事情,直接导致了更大的经济危机,全国物价开始暴涨。
那段时间里,吴石几乎每一天都能够看到一幕幕相同的场景。
军队混乱,百姓离散。
这似乎不是大胜之兆,而是一群无知无畏者的狂欢盛宴。
这一切,吴石再次铭记于心,他对于蒋介石以及帐下的大多军官滋生不满,失去希望,而即将再度爆发的内战更让他心生不满,他开始转向了一心为民的共产党。
蒋介石对于吴石的心里变化全然不知,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任命吴石为史政局局长,负责整理编纂战后历史细节。
市政局编写战史需要获得大量的原始战地资料,所有的资料经过备案之后,都要复制一份送往史政局。
作为史政局局长的吴石得以接触到大量真实且有效的军事情报。
1949年,4月。
渡江战役打响,组织先后派遣几波人偷偷渡江绘制其江防兵力布置图都宣告失败。
这时候,吴石那边传来好消息,他会不间断地传递军事情报,更为重要的是,吴石传递了一封极具价值的绝密军事情报。
---长江江防图。
这张江防图上面标注了长江南岸国军的所有部署,兵力配置更是精细到了团一级单位。
21日,渡江战役正式开始打响,解放军仅用了两天的时间,横扫七十万国军,饮马长江,攻占南京,国民政府首府陷落。
图片
图 | 渡江战役进攻图示
此时的蒋介石仍旧对此毫不知情,吴石又被任命为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负责协防福州军务。
吴石继续偷偷传递重要军事情报,将福州一带的兵力部署再次传出,福州解放。
吴石立下如此硕大功劳,按道理而言,他完全可以选择全身而退。但他还有一个梦想,完成统一,彻底解放全中国。
蒋介石下令全军撤离内地的时候,吴石同样选择离开,准备继续献身,为祖国统一大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毛泽东听闻吴石的这番举动,挥笔写下诗句: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临行前,吴石带着妻子王碧奎、幼儿幼女离开,在内地留下了长子、长女。或许他大抵能够猜得出来自己此行意味着什么。
图片
图 | 吴石和妻子、儿子的合照
在台湾,吴石仍旧被蒋介石重用,被任命为国防部参谋次长,授予中将军衔。
那段时间里,吴石继续传达情报,将当地的战略防御图传出。
虎穴之外,暗藏危机。
在台地区地下最高领导者蔡孝乾被捕,特务们在他的公文包里搜查到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名字。
笔记本里面的名单里,有一个特殊的名字。
---吴次长。
作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吴石被首先怀疑,随后被特务冲到官邸带走,扔进了监狱。
五平小房,备受屈辱。
关押吴石的这所小房子仅有五平米,吴石被关押之后,特务们陆陆续续又关押了一部分人,这所狭窄的小房子变得拥挤不堪,睡眠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图片
图 | 吴石
时间一长,吴石血压暴增,医生诊断之后发现可能会有脑溢血死亡的风险,特务们马上将监狱单个牢房内的密集人群转移一部分,关押吴石的房间人数降为了八个人。
那段时间里,吴石常常在夜晚十一点被带走,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才被送回监狱。
他陷入了审讯-殴打-治疗-再审讯-再殴打-再治疗的痛苦循环中。
漫长的一百多天过去,吴石的一只眼睛失明,双腿异常浮肿,因为酷刑的折磨,他已经没有办法平躺睡觉,大多数的时间都背靠墙壁短暂休息一番。
监狱的煎熬,酷刑的折磨,吴石在特务面前始终闭口不言,不肯交代一句话。
他知道自己此次没有什么生路,也许会软禁一生,也许还会失去自己的生命。
为此,在监狱里的吴石忍着身体、精神上的双重折磨,写下了一封长达2000多字的遗书。
“十余年来风尘仆仆,又因抗战八载以迄于今,戎马关山都无闲逸之境,致读书养性功夫,大大欠缺,而有今日失足。夫复何言,夫复何言!”
1950年,4月。
吴石审判结果出来,国防部准备判其重刑法,但没有涉及死刑。
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勃然大怒,一生喜好动用私权的他,暗地里提出杀人密令,准备解决吴石。
1950年,6月10日。
吴石被押往马场町,临终之前,他又此前书写在遗书最后的一句诗又写了一遍。
天意茫茫未可窥,遥遥世事更难知。平生殚力唯忠善,如此收场亦太悲。五十七年一梦中,声名志业总成空。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图片
1994年,吴石的子女将父母遗骨迎回大陆,安葬在北京的香山公墓。
十九年后,这里修筑了一块无名英雄纪念碑,吴石赫然在列。
图片
图 | 无名英雄纪念碑
在纪念碑上面,写着这样一段话:
“呜呼!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
人有所忘,史有所轻。一统可期,民族将兴。肃之嘉石,沐手勒铭。噫我子孙,代代永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