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迟到了,全杭州的人就都迟到了”当年敢说这句话的人,就是他爸爸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黄伟芬 通讯员 黄佳琪
杭州老公交人庞培华做了一辆杭州第一代电车的模型 ,打算在4月26日杭州电车诞生60周年的时候展出(此前报道戳这里)。
事实上,他和杭州公交的缘分真是好长时间都说不完呢。
】爷爷曾开过老底子的“游西湖车”,也就是现在7路车的前身
庞培华说,可能和公交的缘分是注定的,因为庞家一门三代都是公交人。
爷爷庞阿惠是杭州“永华汽车行”的司机,整个车行只有10多辆车,独轮车,供私人使用的,招手即停,被大家称作“游西湖车”。后来,“游西湖车”成为7路车,父亲庞明山是杭州公交7路车的第一代司机。庞培华进入杭州公交客车厂(杭州长江汽车前身)装配车间,负责的是大修和造新车。
他如今住的湖墅南路上的半道红小区,是老底子公交家属院。
这套房子,是单位奖励给他的。
图片
那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情。1986年,杭州公交客车厂研制了一辆无轨电车,消息已经出去了,可是检验员发现电车扶手上没套上绝缘塑料管,容易触电,不让出车。
扶手和绝缘管的长度一样,根本套不进,工作人员尝试着用滚水烫、用滑石粉磨,可是都无济于事。
庞培华思考了很久,想出用电气泵往绝缘管里打气,撑大了5毫米后,正好套进扶手。
临门一脚的大麻烦被顺利解决,也因为这件事,后来分房的时候,庞培华作为一个普通职工凭借巧思和其他人一样分到了房子。
】“我要是迟到了,全杭州的人就都迟到了”
回忆起来,庞培华和公交的故事多得数不清。
他小的时候,杭州的公交是木炭车,母亲一开始是作为家属进入公交公司,负责把煤炭敲成小块,“冬天的时候,需要先把车烧起来,叫开早火窗。”没人带的小伢儿被带到单位,瞎转一天下来,“脏得和煤球似的。”
童年无忧无虑,“爬树、下河,啥都玩,游泳什么自己就学会了。”庞培华说不像现在,小伢儿都上兴趣班,“那时候我们哟,家长毛放心地嘞。”
图片
他的父亲开的是交通车,为了保证按时接上司机们送到南山路,每天三点父亲就要起床,之前闹钟会“咣咣咣”响,往往连隔壁邻居都吵醒了,有时候父亲还没醒来。
父亲收拾两下,急急忙忙出门,丢下一句“一定要吵醒的,没办法的。我要是迟到了,全杭州上班的都要迟到了!”留下母亲向邻居难为情地道歉,“不好意思,体谅一下……”
图片
小孩子会被派去送饭。从前公交公司没有食堂,庞培华小的时候,会被奶奶派去鼓楼车站送饭,“10点50分之前要到的,一分钟都不好错的,不然爸爸就饿肚皮了。”
饭盒里的红烧肉爸爸会留一半给庞培华,吃完还能坐着车荡一圈西湖。庞培华爬上10轮道奇车的大斗,小手紧紧拽住木栏板之间拉起的粗绳,“车在断桥上开,就和坐过山车似的。”
放眼现在,简直是拉风到不行。
庞培华从公交公司退休后,每周四会去采荷三小做课外木工老师,教孩子们做一辆辆公交车模型。
图片
这辆半成品电车,他打算让同学们上色,“要是考究一点么就拿去公交公司做油漆。”
成为一名木工老师,他说是想把老底子的回忆留下来,“很多东西已经没有了,70年前的公交车什么样子,40年前的又是什么样子,我希望趁着现在告诉小一辈。”
空下来,庞培华有时候会带着外孙乘公交出门荡荡。
路过文晖路,他指着眼前的高楼说,这里以前是杭州长运公司;到一公园解百商场,这里么是公交公司调度室,再那边邮电路原来外公待过的总公司……
图片
前段时间,大红豆重新回归杭城,让市民们找回了一段有关双巴的记忆。
如今,街上拖着辫子的电车和大红豆,一起组成杭州公交不一样的风景。
你有关于杭州公交的老底子回忆吗?来小时新闻说说吧。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